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諸葛亮那麼厲害,為何兒子卻碌碌無為?真相實在讓人痛心

諸葛亮那麼厲害,為何兒子卻碌碌無為?真相實在讓人痛心

俗語云:虎父無犬子。民間亦有諺曰: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意思就是說,什麼樣的父母生什麼樣的兒子,什麼樣的家庭出什麼樣的人才。這話雖然有一些道理,但有點過分強調出身的意味。其實,人才的成長主要還在於自身的奮鬥和人生的際遇,再普通的家庭,再庸碌的父親,也有可能出現能力出眾的孩子。比如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就沒見得他們的父親多麼厲害。

相反,能力太出眾的父親,卻也未必會生出一樣出眾的子女來,比如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就是一個典型。在三國同時期,曹操的兒子相當出眾,司馬懿的兒子也十分不錯,甚至諸葛瑾的兒子後來也在吳國掌握了大權。為何諸葛亮這位如此厲害人物的兒子卻始終碌碌無為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細細的探討一下。

眾所周知,諸葛亮雖出身官宦家族,但早年便父母雙亡,是叔父諸葛玄將其撫養長大的。其之所以有那麼大的才能,主要是後天學習的成果。而諸葛瞻一出生,就生在了蜀漢丞相的家中,家教自然要比其父要好的多,但縱觀其生平,卻只有簡短的一些記述。還主要是說他小時候聰明伶俐的事情。再就是鄧艾滅蜀時期,他們父子的戰死。總的來說,諸葛瞻除了繼承了其父的忠君愛國之志外,身上並沒有特別出彩的閃光點。他之所以會成長為一個如此平凡無奇的人物,主要原因還是和諸葛亮的家教觀念有關。

諸葛瞻生於227年,那年諸葛亮已經47歲了。屬於典型的老來得子。當時諸葛亮雖然對這個兒子的降生十分的歡喜,卻也因為正在部署北伐事宜,並沒有多少時間和精力去照顧和教導此子。就算是諸葛亮在成都的時候,由於其事必躬親的性格和繁重的政務,也不大可能會對兒子有多少的關照。所以諸葛瞻小時候受到諸葛亮直接教導的知識應該不多。這顯然跟同時期的司馬懿、曹操等人總是帶著兒子一起征戰從政的做法完全不同。

據歷史記載,諸葛亮曾在最後一次北伐期間給其兄諸葛瑾寫信,講述過諸葛瞻的事情。他說諸葛瞻少年聰穎,恐怕其過早成熟,而對將來不好。這個觀念其實也是當時社會是主流的看法,如孔融的那句「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就是這個意思。諸葛亮受儒家傳統思想影響頗深,有此觀念也無可厚非。所以,他對諸葛瞻的教育應該是不提倡他過早的學習太多的知識。雖然他在提出這個觀點的當年就病逝在了五丈原軍中,也不可能再去管兒子的教育問題了,但他的這個觀念必然會灌輸給家族的其他成員。

此外,諸葛亮在臨終之時寫下的《誡子書》中,還重點向諸葛瞻強調了修身、勤儉、淡泊、寧靜等品性問題,重點強調了心性修養要在才能之前,道德積累要優先於智力提升。他這明顯是規勸兒子要耐得住性子,不要過於浮躁。雖然這種觀點也是出於對兒子的教育,確實讓諸葛瞻成長為了一名品德上佳的人物,但最終還是因為對修身養性的過分強調,使其沒能獲得更多適應亂世的實用能力。

對比諸葛亮兒時的學習,其雖沒有父母,卻在身邊聚集了一大批的能人異士,讀的都是經天緯地的韜略之書,立的都是像管仲、樂毅那般的雄心壯志。而諸葛瞻的成長,既沒有天才父親的教導,也沒有有才親朋的渲染,終生奉行的都是淡泊、守成的儒家固本之學。再加上他的歷練不夠,自然難以成長為亂世的實用人才。

綜上所述,諸葛瞻之所以「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敵」,生平碌碌無為,最終戰死沙場。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諸葛亮對蜀漢、對公事太負責,太鞠躬盡瘁了,以至於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教導兒子成材。更因為過度勞累,去世太早,而沒有經歷兒子的成長。就算是在死了以後,他仍舊放心不下蜀漢的江山,教導兒子要著重強調忠君愛國,淡泊寧靜,切勿因家族的威望而自大、自滿。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諸葛亮不僅將一生的才華和心血都奉獻給了蜀漢,更為此割捨了對兒子應有的教育和陪伴,而將整個家族的命運都作為了對劉備三顧之恩的回報。了解到如此真相的大家,是不是覺得很感動,很痛心呢?

【特別聲明:本文系原創首發作品,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喜歡歷史人文故事的朋友歡迎點擊上方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赤壁之戰 的精彩文章:

嘉陵之戰劉備犧牲,諸葛亮為何不在?事後留下九字預言竟全部實現
關於劉備,你是如何看待的?

TAG:赤壁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