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木有契約精神,韜光養晦又有個鎚子用?

木有契約精神,韜光養晦又有個鎚子用?

眾所周知,唐朝是中國唯一萬國朝拜的朝代。但是,如果從經濟與科技上看,國土面積最小的宋朝才是中國最巔峰的朝代。然而,這個最強大的朝代卻以最難堪的方式……

與其他朝代不同,唯有宋朝滅亡於經濟文化的最鼎盛時期!這也不是問題,問題是宋朝是被蒙古人滅的啊!於是啊,很多大漢主義者無比惋惜,在他們眼中游牧民族就是「野蠻人」,因此還抬出了「崖山之後無中華」……不過,真的不用可惜,因為蒙古就沒想過幹掉宋朝,元朝完全是一次歷史意外!

有史書為證,元太祖忽必烈把南宋滅了之後,才想起一個問題,蒙古族要中原干毛?於是,他下令,要把中原的良田全部摧毀,改造成草原……

呃,這比把喜馬拉雅山脈炸個五十公里長的口子還扯蛋,自然不可能成為現實。不過,這也充分說明了蒙古人對中原的「國土」沒有任何興趣。或者換一個問題,你覺得中原對草原感興趣嗎?

為什麼從秦朝之前,有時草原牛逼,有時中原牛逼,但為毛二者沒有相互佔領呢?因為,文化屬性的不同,造成了對價值的認知不同。

即使在今天,你對一個依然延續游牧生活的牧民說,免費給他一片良田,再給他一座磚房,讓他定居做農民,呵呵,你還是殺了他吧。同樣,你對一個世代從事農業的農民說,免費給他一百隻羊,一個帳篷,讓他去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也不如殺了他。這就是對價值認知的不同,你之蜜糖,我之砒霜!

So,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不可能定居,哪裡有草原,哪裡就是他們的「國家」,你把沒有草原的國土送給他們,他們也不要啊。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中原沒有價值。不會種地,不代表不會搶糧啊!

中原對游牧民族的價值不是土地,而是游牧生活無法生產的物資。所以,在元朝之前的數千年,很多游牧民族都把中原打得稀巴爛,但也只是燒殺搶掠物資,從未在中原建立朝代。那麼,為毛數千年都不定居的游牧民族蒙古族,到了宋朝就定居建立元朝了呢?

呵呵,被大宋朝逼的啊!宋朝的歷史啊,就是一部韜光養晦的違約史!

宋朝雖然是中國文化的巔峰朝代,也是經濟實力最強的朝代,但它並不是一個大一統王朝。這一段時期屬於多民族競爭,比如第一大對手大遼。

和大遼打了很多年後,最終兩國皇帝都御駕親征在澶州大幹一場,就有了和解的「澶淵之盟」。這個合約很有意思,北宋贏了面子,「宋帝稱兄,遼帝稱弟」;大遼贏了里子,「錢」。

之後,百餘年間雙方再也沒有大規模的戰事了,遼朝邊地發生饑荒,宋朝也會派人在邊境賑濟,宋真宗崩逝消息傳來,遼聖宗「集蕃漢大臣舉哀,后妃以下皆為沾涕」。就像「澶淵之盟」中所說,「兩國對天盟誓,永結和好」!當然,如果僅此而已,就不配叫封建史了。

大約1110年起,遼國治下的金人發動起義,勢同烈火,遼國岌岌可危。這時,金人來提出要和北宋聯合滅了遼國,好處就是燕雲十六州。瞬間,北宋就撕毀與遼國的盟約,聯金滅遼……來宋的遼使當庭哭罵:「遼宋兩國,和好百年,盟約誓書,字字俱在。爾能欺國,不能欺天!」呵呵,北宋說,之前簽的合約不算,只是為了韜光養晦。

然而,不僅大遼被北宋耍了,連金人也被耍了。聯金滅遼,說好了是共同出兵,但北宋放了金人的鴿子。因為,1120年,方臘宣告起義,要幹掉宋徽宗自己當皇帝。而且,方臘的起義軍勢如破竹啊。於是,北宋急忙派準備伐遼的十五萬禁軍和西北邊兵日夜兼程南下,鎮壓方臘起義。

當然,北宋對金的違約不僅如此,還有很多。So,金國在幹掉遼國之後,借著違約為借口把北宋幹掉,就有了著名的靖康之恥。不過,漏網之魚宋徽宗的兒子趙構跑到了南京,建立了南宋。金國當然不準備放過南宋,但南宋有岳飛啊!

金打不過岳飛,但也別相信岳飛能幹掉金國。再牛逼的個人,力量也是有限的,否則歷史就不叫歷史,而是傳記了。於是,南宋主動和金國簽訂了條約,向金稱臣,納貢。毫無疑問,這遠比「宋帝稱兄,遼帝稱弟」的「澶淵之盟」慘一百倍啊!

不管怎樣,契約代替了戰爭,又是幾十年的和平讓南宋大國崛起,直到蒙金戰爭。

聰明機智的南宋再次看準機會,和蒙古形成聯盟,聯蒙滅金。金國使者就像百年前的大遼使者一樣,問我們都和好幾十年了,又沒違約,你們打我們幹什麼?南宋再次理直氣壯地說,當初簽訂議和只是為了韜光養晦……

不是我在複製黏貼,而是歷史就是這樣重複重複再重複……聯蒙滅金,蒙古負責打,南宋負責後勤。盟約規定,滅金之後,蒙古要將金的領土劃一半給南宋,南宋按以前給金納貢的方式給蒙古納貢……以後,雙方成為兄弟之邦世代友好互不侵犯。聽起來這個契約很划算啊,但只能呵呵。

滅了金朝之後,南宋也確實得到了當初蒙古人的承若。看起來皆大歡喜啊,然而南宋反悔了,認為得到的還不夠,應該把祖宗的開封從蒙古人那裡要回來。沒過兩天,又覺得蒙古人是微不足道的蠻夷,應該趁此機會收復中原,收復三京!

於是乎,南宋又再度撕毀合約,主動過淮北偷襲蒙軍。好在,當時蒙軍團全力西征,對南下真沒興趣。畢竟,往西打有草原,而江南的良田又不能放羊,屁用沒有。當然,等忽必烈忙完了後,就開始追究這事了。

很顯然,南宋打不過蒙古。於是,南宋再向蒙古稱臣,劃長江為界,每年向蒙古上供。然而,新的合約剛簽訂,忽必烈家裡就出事了,他弟弟造反,忽必烈趕著回家平亂啊。就是此時,南宋又趁機毀約偷襲蒙古…

這個世界上啊,任何一個民族都不可能十全十美。蒙古有那麼高的戰鬥力,但頭腦簡單啊。忽必烈轉過頭來就要抽南宋,但丞相賈似道瞞著南宋朝廷,又給出了天文數字的賠償,忽必烈就信了。

後來,忽必烈一直沒收到賈似道許諾的賠償金,就派出了自己的心腹郝經,去南宋問賠償金怎麼回事。很顯然,如果郝經到朝廷上問起賠償金的事,那麼賈似道肯定露餡啊。於是,賈似道就把郝經拘禁達十幾年之久,遭到慘無人道的折磨。然而,郝經家族可是蒙古的名門望族啊!

好吧,其實這些對外的毀約還都不是大問題,真正的大問題是對內的違約。

南宋雖然國土面積不大,但超有錢,而且科技也遠高於蒙古人,都有最初級的火炮了。當然,更牛逼的是在岳飛之後,出了一個劉整,蒙古人剋星!但是,劉整知道岳飛是怎麼死的啊!

劉整的軍事才華一點也不亞於岳飛,有智謀,善騎射,在對蒙古作戰中屢立功勞,是唯一把蒙古打怕的人。但是,眾所周知,南宋的皇帝從來都說話不算話,戰功越多,死得越快。

劉整眼看自己就要被殺,就叛逃蒙古。劉整是南宋名將,卻要帶著四川要塞瀘州投降,這讓蒙古人完全無法理解,居然不打算接受投降。還好,漢人了解漢人,蒙古大將劉黑馬對劉整的投降深信不疑,力排眾議……對了,後來元朝水軍就是劉整建立的。

其實,也不僅僅是劉整,可以說南宋是被漢人滅了。忽必烈任用了大批漢族將領,而且這些將領們在攻打宋朝時格外的賣力,因為,真的恨啊。別說他們是漢奸,你能不吃飯活下來嗎?

這幫將領的部隊無法為國捐軀,還沒上戰場,就尼瑪要活活餓死了,沒有軍費啊。納尼?南宋是當時世界上最富裕的一個國家啊,那麼,你說錢去了哪裡?

在丁家洲之戰時,宋軍潰敗,孫虎臣向賈似道哭稱:「吾兵無一人用命」。甚至,在南宋滅亡的最後時刻,宋廷還是不給錢,使出最後一招,抬出祖上的積德來感詔殘餘的宋軍……不過,忽必烈建立元朝時,可沒少從南宋大臣皇族身上搜出金銀財寶啊。

當然了,很多人還會說如果當初如何如何,南宋就不會滅亡。呵呵,那麼你能意淫出南宋把蒙古滅了嗎?不是意淫,歷史上還真有一次機會,不是宋朝不滅亡,而是滅了蒙古啊。

當年啊,表面上看是蒙古和南宋在爭天下,但實際中還有一個人至關重要,李璮。就像,楚漢爭霸不僅是劉邦項羽,還有韓信一樣,兩方聯合,第三方必死。

不管蒙古多麼強大,也都花了三次攻打南宋,怎麼著也打了半個世紀啊。這就是說,蒙古對南宋並沒有壓倒性的優勢。那麼,如果南宋再加上李璮呢?

李璮是當時地球上唯一一個不鳥蒙古的勢力,或者說他就是黃金家族的一員。李璮的父親李全是山東的一個軍閥,他繼承了父親的地盤,也在山東擁兵自重。雖然名義上是蒙古的大臣,但實際中李璮都不去朝見。忽必烈也沒辦法啊,這貨的實力實在太強悍了。

打仗講的不是道理,是實力。從李全到李璮,這幾十年間李家都在山東廣積糧,兵強馬壯得一筆。而且,李璮很有頭腦,娶了兩個老婆,一個是中書省平章政事王文統的女兒,一個是斡赤斤後王塔察兒的妹妹。因此,他和黃金家族都沾親帶故。再者,李璮終究是個漢人,他私下裡和南宋朝廷的關係也鐵得一筆。不過,兩面的賬他都不買。

名義上李璮是蒙古的大臣,但實際中他不聽蒙古的命令。要他出兵,他就借口說要守在山東,防止南宋偷襲,史書上稱其「詭辭不至」。不僅如此,但凡他打了仗,地盤歸他自己,還向蒙古人要錢要糧。簡單的說,李璮是天下的第三勢力,而南宋和蒙古的戰爭與他無關。

忽必烈也想收拾李璮,但首先他需要收拾自己的弟弟。於是,忽必烈出征平亂前,主動加封李璮做江淮大都督。李璮也不傻啊,他明白這是緩兵之計,越是加恩,死得越快,不如先下手為強。再說了,李璮也很有野心,想自己稱帝。那麼,作為一個漢人,稱帝必須是幹掉蒙古,而不是南宋。

呵呵,幹掉忽必烈,取而代之?李璮敢想就說明他有這個實力,或者說加上南宋就有這個實力了。於是,李璮和南宋形成了秘盟。為此,他還把漣海三城獻給了南宋。呵呵,聰明一世的李璮就不想想,為什麼那麼多南宋將領都叛變到忽必烈那裡去了呢?

萬事俱備後,聽聞忽必烈已經出兵大漠,李璮毫不猶豫的造反了。他士氣高昂,殺光了自己守備區的蒙古人,然後進佔濟南。眼看蒙古的生死劫到了,南宋卻再次違約,根本不發兵。更讓李璮想不到的是,忽必烈聽說他造反以後,連弟弟也不征討,回頭就來打他,而南宋在旁邊看熱鬧……於是乎,一代霸主李璮死了。

那麼,你覺得宋朝還有碧蓮活下去嗎?最後一次啊,南宋使者又向忽必烈求和時,忽必烈命人抬出幾大箱子。這幾個箱子裡面裝的全是自南宋聯合蒙古攻金以來,南宋與蒙古所簽定的全部契約。

忽必烈說,只要使臣能從中挑出任何一份議和條約,南宋曾經兌現過一次,那麼蒙古大軍就立即全部撤回,永遠不犯南宋……So,南宋再也沒有韜光養晦的機會了,元朝誕生。

很多中國人認為宋朝面對強大的蒙古時,不會韜光養晦。然而,韜光養晦如果有用,還要契約精神干毛?人類啊,終究是一種群居動物,而契約精神是群居的基礎。

很顯然,歷史告訴我們,不遵守契約精神的韜光養晦,連個鎚子用都沒有。所以,1949年之後,中華大地上就再也沒有發生過違反契約精神的事件了……不過很遺憾,目前看來我們懂了,但川普不懂。真心希望,美國不要走我們一千年前的老路……

作者:明西來源:老王開灰機(ID:dbjzwang)

轉載請聯繫授權 侵權必究

往期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西 的精彩文章:

柳傳志,為毛一邊吐槽美帝,一邊還要往美帝跑?
舌尖3,你知道中國美食的終極奧義嗎?

TAG:明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