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附著式升降腳手架在高層建築中應用的探索

附著式升降腳手架在高層建築中應用的探索

作者:岳輪

廣東騰越建築工程有限公司

要:附著式升降腳手架簡稱爬架,由於材料使用量小,維護成本低,高效便捷,近年來在高層建築中使用較多,隨著科技的發展,配合自動控制操作系統,使得爬架更為先進、智能。本文主要闡述了智能爬架的構造、深化設計以及使用中的一些關鍵問題,對高層建築中智能爬架的使用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附著式升降腳手架;智能爬架;深化設計;高層施工

前言

如何在確保安全、質量的前提下縮短建造周期、降低建造成本,一直是施工單位繞不開的話題,隨著科技的發展,智能爬架的引入,不但解決了傳統鋼管腳手架材料用量大,搭設周期長,也避免了諸多安全隱患,以其良好的安全性、經濟性,便捷性在高層建築施工中佔有一席之地,是一種很有推廣價值的外防護腳手架。下文簡稱「智能爬架」。

01

工程概況

廣東騰越建築工程有限公司承建某大型住宅小區,建築面積總計約為16.67萬㎡,高層區有11棟高層,其中9#樓、10#樓採用「全鋼智能爬架」代替普通的鋼管腳手架作為外圍防護,是公司新技術應用的試點項目。

9#樓層高3.0米,30層,總高度為95.5米,單層面積9#樓為503㎡,外邊周長約160米,設置機位42個;10#樓層高3.1米,32層,總高度為106.7米,單層面積為356㎡,外邊周長為110米,設置機位28個。爬架自二層開始安裝使用,主體結構封頂後利用塔吊拆除,外牆工序採用工具式吊籃施工。

02

爬架的特點及對比

03

智能爬架的構造

智能爬架主要有以下六個部分組成:(見智能爬架結構示意圖)

水平桁架、豎向桁架、防傾防墜機構、安全防護、智能升降同步系統

1)水平桁架:由大橫杆、小橫杆水平斜撐、防滑走道板組成。

2)豎向桁架:由內立桿、外立桿、豎向斜撐、導鏈通道桁架,底部桁架組成。

3)防傾防墜裝置:由附牆支座、防傾裝置、防墜裝置、防傾導軌、防墜導軌和卸荷頂撐組合而成。

附牆支座用來提供安裝防傾裝置、防墜裝置和卸荷頂撐,由附著底板、支腿、斜撐焊接而成。防傾裝置具有導向、防傾功能,由一對防傾臂、防傾導輪和導輪座組成。

4)升降機構:由附牆吊點、電動葫蘆掛架、升降鋼絲繩、鋼絲繩導輪、微機控制系統組成。

提升機設備採用環鏈電動葫蘆,其額定起重量7.5噸,升降速度90mm/min,提升機功率500W,依靠遙控系統控制電動葫蘆做升降運動。

5)安全防護:由防滑走道板、翻板、上下梯、護欄和外防護鋼網等設施。

翻板位於架體底部用以封閉架體下底,防止物件從架體底部墜落,採用鍍鋅壓型防滑花紋鋼板,厚度為1.5mm。外防護網採用厚度0.8mm的冷軋鋼凸型穿孔網板,高度隨架體層高,用自攻螺栓固定。

6)智能升降同步系統:由總控箱、分控箱、感測器及電纜組成。

系統主要採集的是各個機位的荷載數據,架體升降時,當某一機位的荷載超過設計值的15%時,會採用聲光形式自動報警並顯示報警機位;當超過30%時,升降設備會自動停機。

04

深化設計要點

智能爬架在使用前,首先要依據國家規範和施工圖紙進行深化設計,主要有以下幾點注意事項:

架體高度不大於5倍層高,架體的寬度不得大於1.2米;離牆間距為300~400mm,深化設計時應考慮獨立外飄板的寬度。本工程架體覆蓋高度為4.5層,架體高度為14米,寬度為0.9m,離牆間距為400mm。

直線布置架體的支承跨度不大於7米,折現或者曲線布置的架體,相鄰兩主框架支承點處架體外側距離不大於5.4米,架體懸臂高度不大於架體高度的2/5,且不大於6米。架體全高與支撐跨度的乘積不大於110㎡,此條也是設置連牆點,設置提升系統和防墜系統間距的依據。本工程中,支承跨度為4.5米,結構跨度為1.5米。

施工電梯位置:9#、10#樓為「鋁模+免抹灰「工藝,工序穿插緊密,施工電梯部位與爬架相交接兩層,當爬架到頂時,電梯部位的架體應全部拆除,使電梯可以升至頂層作業面,但開口架處一定要做好防護,在深化設計階段,電梯兩側的立桿必須設置為支承附牆類立桿。

塔吊附牆位置:附牆不能與提升機構及豎向龍骨發生干擾,附牆處應採用短跨的活動龍骨板,提升前應臨時拆除,提升後應及時恢復;

下料平台:9#、10#樓採用鋁模體系,樓板部位預留有傳料孔,無需設置卸料平台。如果不採用鋁模體系,還需考慮卸料平台的定製和安裝位置;

防墜裝置:應設置在主框架處並附著在建築結構上,每一升降點不應少於2個,在使用和升降工況下都必須工作,採用機械式的全自動裝置,制動距離≦80 mm,應具有防塵、防污染的措施,靈敏可靠和運轉自如。

本工程深化設計圖(以10#樓為例):

05

架體安裝流程

搭設安裝平台→擺放底座、定位龍骨→組裝豎龍骨、下承重梁、內擋橫杆、做底層水平固定拉結→安裝第二道龍骨板、下節軌道、與上層結構物做剛性拉結→安裝沖孔鋼網→安裝第一道附牆支座→安裝第三道龍骨板、安全網、上承重梁、豎向斜弦桿→安裝內挑板及翻板→依次安裝第二節豎龍骨及導軌→依次安裝第四道龍骨板及沖孔鋼網→依次安裝第二、第三道附牆支座→依次安裝第五道龍骨板及沖孔鋼網→組裝架體頂部與結構拉結→安裝智能升降同步系統→檢查驗收→提升循環

當架體未安裝至連牆節點時,需將架體與結構進行臨時性拉結。平台架的作用不僅為架體安裝提供操作平台,同時也起到承重作用,不僅要安裝牢固,而且要水平,搭設頂部平台時宜用水準儀輔助找平,以免架體組裝傾斜影響升降。平台架應比爬架寬0.3米,且外圍需設置防護桿。平台搭設前一定要通過承載力驗算,以防下部平台受壓後失穩。(安裝平台見圖3)

06

架體的爬升

1)升降工藝流程

設置警戒區→升(降)架前檢查→葫蘆受力,取卸荷頂撐→掀起防護翻板,撤除連牆組件→開始遙控升(降)→過程監控→升(降)到位後,水平調整→恢復防護蓋板→逐機上翻附著支座,防墜裝置→恢復連牆組件和防護系統→檢查驗收

架體每一次升降前都必須要經過檢查驗收,並辦理《升、降准許通知書》。

2)架體在升、降前的檢查重點:

支承連接處的砼強度、附牆支座、防墜落裝置、防傾覆裝置、建築物障礙清除、連牆組件、塔吊或施工電梯附牆裝置、架體的水平度、架體上的堆載物清理、線路開關、操作人員。

3)架體在升、降後的檢查重點:

卸載頂撐安裝情況,連牆組件的恢復,架體底部密封、翻板、隔離網,斷口處的防護,架體的垂直度,主電源是否斷開,電控櫃是否鎖好,螺栓有無鬆動,防護設施,防墜裝置、架體的水平度。

4)架體水平度的重要性

架體水平度直接影響架體的受力平衡,導致桿件的變形,導致重大安全隱患,因此,首次爬升時,應先將架體提升至150-200mm高度,逐個機位檢查荷載數值,並用水準儀對所有豎向附牆桿件進行校核、調平,高度極差不得超過20mm,以後每升、降3層必須進行一次校核。

07

架體的使用

1)架體按立面設計高度搭設完成後,不能任意加高、擴展或安裝廣告宣傳牌,否則必須進行方案設計;

2)架體不允許超載使用或承受集中荷載,使用工況下腳手架允許3-4個操作層同時施工,但按所有操作層垂直投影面積計算,每平米荷載最大6kN(600kg);

3)架體只能承受垂直豎向力,不能承受水平力,因此外牆支模不得依附腳手架。禁止大模板或雜物放置於腳手架上,架體上的雜物要經常清理。

4)使用過程中,每月應進行一次檢查,當預計停工一個月以上或遇六級以上大風時,應全面檢查並採購加固措施。

5)使用過程中對螺栓連接件、升降動力設備、防傾防墜裝置、電控設備等應定期維護保養。

08

架體的拆除

1)拆除準備

拆除工作必須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拆除前應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明確拆除順序、安全保障措施、特殊構件拆除方法等。管理人員應責任分明,認真負責。拆除部位、地面應設立警示標牌、警戒線,並配有安全巡視人員。

2)拆除步驟

由上至下拆除橫杆、立桿及斜桿。先拆除主框架,最後拆除附牆部分。拆除附牆裝置時,應先將下一步架體與結構進行加固,嚴禁上下同時拆除。

當拆除至在拆除最一步架體時,可以用施工塔吊將要分離的架體整片吊裝拉緊再拆除拉結連接件,拆除附牆件螺栓,將分離架體轉到地面。

09

結束語

在當前高層建築越來越多的情況下,智能爬架以其優越的的安全性、便捷性、經濟性很好的配合了施工建造,使用率也在逐年升高。但在使用前,一定要依據建築物的特性做好架體的深化設計,確保安全、合理,同時也要加強使用過程中的監管和維保工作,嚴格執行相關的管理規定。相信智能爬架的推廣,會助力我國建築業更好,更快的發展。

福利

合作諮詢

學技能,來築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築龍施工 的精彩文章:

TAG:築龍施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