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胡艷濤︱林傳甲:應山是我的起點

胡艷濤︱林傳甲:應山是我的起點

文藝、小資,情感、治癒

詩、故鄉、遠方

隨州文藝,你關注了就會愛上!

光緒二十二年,林傳甲時年十九歲,即創辦了湖北時務學堂。此後兩年,又相繼創辦衡州時務學堂、湘江常寧時務學堂。他才能與學識卓著,深受湖廣總督張之洞賞識。光緒三十年,經嚴復舉薦,管學大臣張伯熙親聘為京師大學堂教授,講授《中國文學史》。講義出版後,成為國內首部《中國文學史》,影響深遠。

林傳甲(1877—1922),字奎騰,福建閩侯人。他是黑龍江近代教育的奠基者、中國地學會《大中華地理志》總纂。林氏一生致力於教育與地理學研究,著述宏富,是清末明初著名的教育家、地理學大師。而鄂北小城應山,既是他青少年時期的故鄉,又是他學術生涯的重要起點。

林父魂拋應山縣

閩侯林氏是名門巨族,歷代出仕者眾,尤以近代聞人輩出,晚清民族英雄林則徐、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偕出其門。林家與湖北結緣肇始於林寶光。林傳甲自道:「先祖諱寶光,自四川成都通判乞休,就養湖北。居武昌最久,年越七十,卒葬洪山。」

林父林文釗,曾在四川做官,與巴陵才女劉盛(左有玉字旁)結緣,誕下傳甲、傳樹、傳台兄弟。後學丁震憶述:「父麗生年伯,自鄂解京餉入都,即攜《一統輿圖》自隨,所經陸路,即今京漢鐵路也。」

林文釗,字麗生,精於歷算,著有《算學紀聞》。林父尤深諳輿地之學,對幼年林傳甲時作引導。林傳甲自述:「先父諱文釗,官湖北應山縣典史,治獄仁恕,緝捕勤能。上游器其才,調署平靖關巡檢。先嚴嘗指關門教傳甲曰:『此伍元覆楚之道也』。是時,傳甲方誦《龍文鞭影》,而先嚴已注重地理形勝焉。」自此,應山風物銘刻其心。林傳甲曾寫道:「平靖關,應山東北七十里。古名冥阨,一名黽塞,一作鄳扼。戰國時,南北時,均為攻守要害。因山為障,不設濠隍,故名平靖關。有大小石門,皆鑿山為道。《呂氏春秋》九塞之一。先君子守此,御捻匪,安行旅,巡檢弓兵,功在緝捕。今日警察,宜繼美焉。」

慈父的音容笑貌沒能停駐太久。光緒九年,林文釗病逝於應山任內。林傳甲年僅六歲。因林寶光葬於武昌洪山,林家遂將靈柩運往此處安葬。林文釗居官廉能,為應山及周邊州縣民眾所尊崇,靈柩運抵長江埠,有應城紳耆數百人攔輿致祭。

應山的洪氏家族

《湖北省一瞥》(1928年)曾這樣介紹應山:「城內居民不密,商務不盛,而世家很多,有楊家大屋、洪家大屋。」楊家大屋是晚明應山籍名臣楊漣的故居。洪家大屋實名開國功臣府,是清初名臣洪起元的故居。

同治《應山縣誌》讚歎:「洪氏累代有功於應山」,絕非虛言。清康熙二十年,都督同知洪起元有致仕之意,朝廷遂撥付專款於應山城內理學街修築開國功臣府。建築別分府邸、衙署、祠堂,規模宏大,氣勢恢宏。據稱,門匾「開國功臣府」五字系出康熙大帝御筆。康熙二十八、九兩年,應山兩年受災歉收。洪起元首倡捐輸,捐粟千石賑濟,活民數萬。洪起元逝後,其子洪一棟出任台灣海防同知。臨行之前,他以半價賣出良田近三千畝,以便百姓就食。洪一棟曾捐修洪濟橋,次子洪國寶續修兩次,並在縣城四門外設置茶亭,方便行旅。洪氏家族又常設錫善堂,幫扶民眾。

林家重返應山,就寄居在錫善堂內。光緒年間,管護開國功臣府的是洪萬貞。洪萬貞,字乾四,洪起元五世孫。節婦洪母楊氏,時年愈百歲,洪萬貞在開國功臣府前建有百歲坊。林母劉盛與百歲老人洪楊氏相交甚歡,進而執以弟子之禮。

劉盛字邦媛,復字蜀生,晚號林下老人。她知識淵博,熱衷教育,晚年任奉天女子師範監督,於民初創辦黑龍江省立女子教養院,親任院長,招收全國災民幼女,撫育成才。著有《林下詩存》(六卷)行世。她有《再至應邑寓開國功臣府之錫善堂》一首:「開國功臣錫善堂,至今餘慶尚流芳。擇鄰有幸依賢母,又覩門前百歲坊。」並自註:「府為都督洪起元故居。今裔孫洪萬貞為其母楊安人建百歲坊。余謁安人,師事之。」

洪氏家族世代樂善好施的家風,洪母楊氏矢志守節的情操,讓兩家人越來越親密。百歲老人洪楊氏處事的精神,對林母劉氏頗有影響,她曾在《林下詩存自序》中寫道:「余平生自問可傳者,事親耳,守節耳,教子耳。苟有同類之人,必現身說法,以勸成之。」

應山啟蒙感恩師

林家先前是小康之家,林父文釗的遽逝,令這個家庭一下陷入困頓。居所解決了,日常生活如何維繫,三個兒子如何就學,成為擺在林母眼前最急迫的問題。

林傳甲感恩母親的堅韌,他寫道:「伶仃孤苦,賴先妣林下老人紡織、教誨。」自宋代起,應山普遍植棉,手工紡織興盛,婦女以此為主業。林傳甲觀察的很細微:「昔年應山、孝感婦女紡線,稱為打賺閑。自洋紗輸入,女紅為所奪。」鑒於林父生前為官的清廉之名,應山地方上對林家也多有照顧:「地方官紳分義倉之粟以為食,撥賓興之款以為教」。

應山民風淳樸,學風鼎盛。「應山有四賢堂,為宋郊、宋祁兄弟讀書處,有渡蟻橋、狀元坊在焉。」古代賢哲的遺迹,無時無刻不激勵著後學奮進。

甫六歲,林傳甲師從應山楊寶書先生學習小學。小學是經學的附庸,飽含分析字形的文字學,研究字音的音韻學,解釋字義的訓詁學,以闡釋和解讀先秦典籍來展開學習。林傳甲曾對孝感鄧鼓翔提及求學往事,泫然流涕。「傳甲講學易水言日月為易,即楊師之訓也。楊師於傳甲領鄉解教授大學後,書以訓傳甲曰:『節氣傲青雲,文章高白雪。若不能以德行陶鎔,終為血氣之私,技藝之末。』」楊寶書認為,做學問即做人,節氣如能傲青雲,文章自然高白雪。勿怪鄧氏感言:「林子年愈四十,猶不忘蒙師。宜乎海內尊林子為師,江、浙、贛、皖各校,聆聽林子一語無不肅然。」楊寶書先生微名塾師,誨人實得其法。

「居應山十二年,先妣師事百歲節孝婦洪楊老安人。傳甲受經於洪乾四先生者,尤重實踐。師年七十,所居曰理學街,以鄰宅錫善堂為敬?節婦、督課幼童之所。」林氏三子拜入洪萬貞先生門下,學而有成。「鄉賢洪乾四先生耆年講學,閩侯林氏三子從之。傳甲儒而商,傳樹佛而醫,傳台道而農。先生因材施教,循循不倦。今傳甲名滿天下,傳樹業重京師,傳台拓殖塞外,而洪先生成器之訓,不徒為楚學光矣!」其時,洪萬貞先生年愈花甲。想必在林氏三子的心中,洪師不僅是恩師的形象,抑或有乃祖與慈父的影子。

林傳甲後來就學於福州西湖書院,因才華出眾,時有神童之稱。

見證應山地方自治

光緒十二年,張之洞從子張樞就任應山知縣,並探索地方治理模式,為清末憲政改革後的應山地方自治打下基礎。張知縣不取民間分文,自掏腰包製作門牌,挨戶發放。後因張之洞主政湖北,張樞遂行迴避,調離湖北,然而「民皆思之」。

早期的應山縣地方自治會議由民間發起,公推林傳甲恩師洪萬貞主持,鄉紳韓幼華居次,曹英亭、李沐卿輔助。林傳甲回憶:洪萬貞先生高風亮節,服務社會辦地方公益從不受薪水。在自設學堂內課餘辦公,座右列五十二會戶口冊,全縣丁口生業無所不知,辦理賑捐、育嬰等諸多事宜,尤注重於學童。公餘授課。且不設員役,冊籍皆兒孫學生抄錄,洒掃皆學生任之。先生視公事為家事,公款由他人經手,自己從不染指。自六十歲至七十二歲,服務長達十二年,勤慎有恆,精神健全,無厭無倦。洪萬貞先生處事公允,因而在應山極具聲望。「凡鄉人疑難之事,興革之端,爭執之件,得先生一言而服。學生咸服其公。」

宣統二年,應山縣成立自治研究所,負責籌辦自治議事會。次年,成立地方自治議事會,楊楚楠任議長,下設縣城、馬坪、廣水、平林、李店,張楊店六個自治議事會。

林傳甲認為,「應山縣先儒洪乾四萬貞,保甲實績為自治模範,以立共和根本焉。」并力主「自治不在法令而在實行,不在經費而在道德。」更倡議:「共和國民,其取法先生正典型乎?」

應山有美好的回憶

在洪氏錫善堂內讀書,時常能見到百歲洪楊老安人。看到孩子們勤勞用功,她是安慰的。她希望孩子們多動,這樣對身體好。她說:「小時不動,大來無用。」每憶至此,林傳甲感到溫馨:「應山百歲孝節婦洪楊太安人,論兒童遊戲,深合體育原理。」

林傳甲自幼在應山居住,飲食皆已適應。應山人常食用的雜糧,漢水上游多種之。「應山等縣,已(以)半年食米,半年食麵,半似河南南部風氣。」「芝麻近年多出口,應山麻油尤香美!」

應山方言,予林傳甲已經是鄉音。應山「尊人曰爹,如洪三爹為應山耆宿。若漢陽獨以三爹為賤稱,以大爹為尊。」「納婢者求嗣續,納妓者縱聲色。應山俗謂妾曰橫頭。」

幼年生活的清苦,林傳甲並無抱怨,而且感恩雙親的善良正派與應山民眾的包容:「傳甲承先人之餘澤,得地方官紳分義倉之粟以為食,撥賓興之款以為教。是先父不卑小官,實政在民,先妣大義凜然,教子有法,乃能如是。」

光緒二十一年,林傳甲時年十八歲,舉家遷徙,離開了生活十二年的應山。

「應山人無不視林子為應山人」

林傳甲學而有成,隨州漢東書院禮聘其赴隨講學。林母既擔憂關山遠赴,又歡欣不已,遂賦《隨州延傳甲主講漢東書院林華文等先來受業》:「漢東之國隨為大,全楚名區第一州。千里關山難遠赴,九章籌筆又來游。諸君同是知識務,斯世能抱無隱憂。且喜眼前多俊傑,治安策上有深謀。」

民國八年,《大中華湖北省地理志》編撰完成,孝感鄧鼓翔為該書撰序:「(林子)日與鄂中父老子弟相周旋晉接,逢人便問,每事必征。應山人無不視林子為應山人,湖北人無不視林子為湖北人。林子編纂《湖北地理志》,所得與四十年前者,至深且切。」

《大中華湖北省地理志》的編纂,林傳甲得到應山故舊的鼎力支持。躬逢其間者,宋坤祖(字厚輿)、洪興第(字奎堂)、閔雄飛(字劍沖)、魏國華(字海雲)、孫志道(子立),其中洪興第系洪萬貞的孫輩。

應山著名塾師、輯五老太爺聶辛煉(字戢武)也為此書題詞:「奔走關山廿四秋,客心憧擾怕登樓。潮流東簸連天涌,風雨西來倚枕愁。舉目蒼涼皆幕燕,浮游身世一沙鷗。國人大夢多如醉,斫地悲歌恨未休。」聶輯五,是著名華人作家聶華苓的祖父。

光緒二十四年九月,戊戌變法失敗,慈禧太后大肆搜捕維新派。林傳甲甫年二十二歲,對此十分不滿,主張改良,發文抨擊時弊,險遭逮捕。應山文化哺育的自強不息的品格,在此得到體現。

民國十年陰曆十二月甲午,林傳甲病逝于吉林教育官署,年僅四十四歲。

作者:胡艷濤,廣水作家協會理事

附圖:

1、林傳甲肖像;

2、林母與林傳甲兄弟私人,1910年於豳風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隨州文藝 的精彩文章:

程磊:你因思戀媽媽而離去
姑娘你那麼剛,是在cosplay鋼鐵俠嗎?

TAG:隨州文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