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寥寥數筆,逸氣橫生:元代畫家倪瓚作品欣賞

寥寥數筆,逸氣橫生:元代畫家倪瓚作品欣賞

「白眼視俗物,清言屈時英,富貴烏足道,所思垂令名。」 倪瓚(元)

倪瓚畫傳世極多,或以景遣興,或寓情寄慨,或以淡遠幽逸勝,或以層疊蒼勁勝,要為世瑰珍。

倪瓚(130l--1374),字元鎮,又字玄瑛,別號荊蠻民、凈名居士、朱陽館主、滄浪漫士、曲全叟、海岳居士等,又曾署名東海倪瓚、懶瓚,變姓名曰奚玄郎,題名詩畫時常用雲林。

倪瓚的畫,即使與古今名家的畫混跡在一起,也是能夠一眼就分辨出來的,這種特質不僅是畫面構圖的簡淡,以及畫風的率性,還有內在的、從畫家骨子裡透出的氣韻。

他如浦城春色圖之輕彩淡墨,溪山仙館圖之疊嶂復嶺,樹石野竹圖之幽致奇態,絕壑圖之蒼逸,水竹居圖之淡雅,皆名作也。

青少年時期的倪瓚雖然家境富裕,生活優裕,但未染上紈絝子弟習氣,對自身的學習修養,抓得挺緊。家中有一座三層的藏書樓「清泌閣」,內藏經、史、子、集、佛經、道籍千餘卷。倪瓚每日在樓上讀書作詩,除精心研讀典籍外,對佛道書籍也多有涉獵。

元泰定五年(1328),長兄倪昭奎突然病故。繼之,母邵氏和老師王仁輔相繼去世,使倪瓚悲傷不己。他原來依靠其長兄享受的特權,隨之淪喪殆盡,倪瓚變成了一般的儒戶,家庭經濟日漸窘困,他懷著憂傷的情緒,自作述懷詩,詳述當時自己痛苦的環境.

元天曆三年(1330)到至正十一年(1351)的20年內,是倪瓚繪畫創作的成熟期。這時期,倪瓚廣泛交際,友人多為和尚、道士或詩人、畫家。他作的詩作多半也是和這類人酬唱之作。他的至交張伯雨是有名的道土,倪瓚曾為其精心繪製了《梧竹秀石圖》。另一位他所推祟的名畫家黃公望亦是當時新道教全真教中名人,道學深邃,比他年長32歲。

從元至正十三年(1353)到他去世的20年里,倪瓚漫遊太湖四周。他行蹤飄泊無定,足跡遍及江陰、宜興、常州、吳江、湖州、嘉興、松江一帶,以詩畫自娛。這時期,也是倪瓚繪畫的鼎盛期。他對太湖清幽秀麗的山光水色,細心觀察,領會其特點,加以集中、提煉、概括,創造了新的構圖形式,新的筆墨技法,因而逐步形成新的藝術風格。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九月十八日,其妻蔣氏病死,倪瓚受到很大的打擊。長子早喪,次子不孝,生活越覺孤苦無依,內心煩惱苦悶,無所適從。明初,朱元障曾召倪瓚進京供職,他堅辭不赴。明洪武五年(1372)五月二十七日作《題彥真屋》詩云:「只傍清水不染塵」,表示不願做官。他在畫上題詩書款只寫甲子紀年,不用洪武組年。

明洪武七年(1374),倪瓚在江陰長涇借寓姻戚鄒氏家,中秋之夜,他身染脾疲,便到契友名醫夏顴家就醫,夏築停雲軒以居之。倪瓚一病不起,於陰曆十一月十一日死於夏府,享年74歲。他的遺體埋葬在江陰習里,後改葬在無錫英蓉山麓的祖墳。

倪瓚性情清高孤傲,個性迂癖,不事俗務,一生沒做過官。明人搜輯的《雲林遺事》中說,一次他留客住宿,夜裡聽到咳嗽聲,次日一早就命入仔細尋覓,有無痰跡。僕人找不到,假說痰吐在窗外梧桐樹葉上,他就叫趕快把葉剪下,丟在離家很遠的地方。

明何良俊云:「雲林書師大令,無-點塵土。」明代江南人以有無收藏他的畫而分雅俗。其繪畫實踐和理論觀點,對明清數百年畫壇有很大影響。至今乃被評為「中國古代十大畫家」之一,英國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將他列為世界文化名人。

本文轉載自書畫相約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畫 的精彩文章:

美術大師吳作人筆下:游在水中的魚
父子相承,中國古代十大名垂青史的藝術家父子

TAG:中國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