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接觸隔離的預防措施中有條件的取消手套的使用:手衛生的作用

從接觸隔離的預防措施中有條件的取消手套的使用:手衛生的作用

檢索:喬甫

翻譯:李婧聞

審稿:孔懿

接觸隔離是指醫務人員在接觸明確或疑似被傳染性微生物感染或定植的患者時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在接觸這些患者時只使用標準預防是遠遠不夠的。在實施接觸隔離時,醫務人員需穿戴個人防護用品(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其中最常見的是非無菌手套和隔離衣。

醫務人員的手可以在同一病人的不同部位以及不同患者間傳遞微生物。PPE試圖減少醫務人員在護理病人的過程中手部或衣物被污染的幾率,從而減少致病微生物的傳播。但是已有證據證明手套的使用和脫手套的動作會增加醫務人員和患者被污染的風險。

在實施標準防護中時,66%的醫務人員未在正確的時刻更換手套,82%的醫務人員使用戴污染手套的手接觸患者或患者區域至少一次。53%的患者在脫去PPE的過程中將污染他們的皮膚和衣物。但即便恰當的使用PPE,1.7%--4.2%醫務人員的手仍將被污染。

雖然手衛生是預防許多院內感染的重要措施,但仍有許多醫務人員在使用手套的前後未清潔雙手。污染的未戴手套的手能在患者之間、患者區域之間傳播微生物,而污染的手套表面其傳播微生物的能力遠遠大於不戴手套的手。

戴手套的手一旦和任何錶面發生接觸後,其應立即被視為污染。世界衛生組織WHO有關手衛生的指南強調在接觸患者後、操作後和接觸病人環境後脫去手套的重要性,並強烈推薦接觸隔離措施中使用手套,但是並未清楚地闡明手衛生的5個時刻里應如何對佩戴手套的手進行手衛生。將接觸隔離與手衛生的5個時刻結合在一起對醫務人員來說是一個巨大挑戰。

醫務人員在實施接觸隔離時,所有的操作都需要佩戴手套,即使是在非暴露於患者液體的情況下。在我們的醫院,我們正在嘗試開展一項運動,稱為「在接觸隔離患者非體液血液、分泌物時請不要戴手套」。希望通過這項活動在不會接觸到患者液體的情況下將戴手套從接觸隔離的舉措中去除。

本研究的目標是向醫務人員證明在護理被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或耐萬古黴素腸球菌(VRE)定植的患者時,手衛生能有效去除不戴手套的手的MRSA和VRE的污染。希望大家閱讀本文後能有所收穫。

摘要

背景:照護接觸隔離患者的醫護人員會暴露於不可預知的患者體液,常規手衛生能有效去除其未戴手套的手部的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和/或耐萬古黴素腸球菌(VRE)。

方法:醫護人員對已知定植或感染MRSA或VRE的患者進行常規臨床護理後,使用含有酒精的手消毒劑揉搓雙手或使用皂液和流動水清洗雙手。

結果:對采自40名醫護人員的240份樣本進行檢測:發現在與患者接觸後按壓3次手消液(0/80)或使用皂液和流動水清洗雙手(0/80),MRSA或VRE培養均為陰性;在採集的120個樣品中均未培養出VRE。按壓2次手消液進行手衛生的培養中,有2個平板(2/40)培養均出1個MRSA的菌落。對採到2個陽性結果的醫務人員,再次進行試驗其結果均為陰性。

結論:我們發現即使醫務人員在不戴手套的情況下進行普通的臨床護理,與已知定植MRSA或VRE患者發生接觸,正確的手衛生同樣能有效去除手部的MRSA和VRE。改變接觸隔離措施中有關手套使用的內容,當醫務人員不會接觸到患者體液、血液、分泌物時不需要戴手套,這可能會大大提高患者的安全。

方法

該項研究募集來自不同科室的醫務人員共40位。醫務人員在為MRSA或VRE感染或定植的患者實施護理操作時(不發生暴露於患者體液、血液和分泌物的操作)。我們將觀察每位醫務人員直到他們使用未戴手套的手接觸患者及其患者環境。採集標本之前,醫務人員將採用3種不同方法進行手衛生。然後將雙手的10個指尖按壓在預備好的平皿上15秒。

3種不同的手衛生方法:

方法1. 採用按壓2下手消液(ABHR)進行手衛生

步驟2. 採用按壓3下手消液(ABHR)進行手衛生

步驟3. 採用皂液和流動水進行手衛生

結果

整個試驗共採集240份標本,其中包括120份MRSA和120份VRE,其中按壓2下手消液後接種40個MRSA平板、40個VRE平板;按壓3下手消液後接種40個MRSA平板、40個VRE平板;使用皂液和流動水洗手後接種40個MRSA平板、40個VRE平板。手採樣包括接觸MRSA陽性患者17位,MRSA和VRE均陽性11位,VRE陽性15位。來自2位醫務人員的2次按壓手消液的兩塊平板上均長出1個MRSA菌落(圖1)。再次對這兩位醫務人員進行相同的測試,結果均為陰性。按壓3次手消毒液和使用皂液和流動水的洗手培養的所有平板均未檢出MRSA或VRE。

討論

大部分指南推薦在接觸患者體液、血液和分泌物時,或為實施接觸隔離的患者進行護理時應佩戴手套。接觸隔離防護措施中要求使用手套,這主要基於普遍共識和專家意見,而非高級別的證據。所以手套的使用被延伸到接觸患者液體以外的操作範圍。然而過早佩戴手套同時又過遲脫去手套,這大大提高病原菌傳播的風險。另外,污染的手套比污染的手傳播病原菌的風險更高。因為戴手套的手的不太願意洗手(其手衛生依從性低於平均值)。

而指南強制要求使用手套,卻沒要求在不同操縱之間應更換手套並進行手衛生。我們強烈要求更新手衛生5個時刻的框架,修改接觸隔離指南中對手套的強制使用,當醫務人員護理接觸隔離患者時,如果不涉及接觸患者的體液、血液和分泌物可以不佩戴手套。

參考文獻


Jain S, Clezy K, McLaws ML.Safe removal of gloves from contact precautions:The role of hand hygiene[J], Am J Infect Control. 2018, pii: S0196-6553

圖文:朱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感染說 的精彩文章:

就在剛才,凱特王妃生了!
探案:發熱4月抗生素治療無效,骨穿PET肺活檢,查因成功!

TAG:感染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