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本相見恨晚的書

一本相見恨晚的書

大時代里談談風月與文藝

-----------------

文|也先森

跟一個朋友聊天。

他說自己深感書海無涯,餘生有限,且後天學習訓練不足,不知如何精進。

讓我推薦一本關於閱讀之術的書籍。

我說你別急,我和你一樣,我們都可謂出身平平。

甚至嚴格意義上來講,平平都算不上,想混個根正苗紅負N代還偏偏遇上祖父曾經在黔東僻壤被濫竽充數湊成臭老九。

這樣的環境導致的後果是,我們都沒有接受過相對正規的學習訓練。

儘管從小就愛看書,到處找書看,但用習武的俚語來講,我們都是野路子。

而且我相信,在茫茫人海中,在窮鄉僻壤、窮山惡水中,我絕不孤獨。

01

我向朋友推薦了一本對於我來講意義非凡、相見恨晚的書--《如何閱讀一本書》。

下面,且容我剋制下不再重複贅述自己初次見到這本書時的激動和喜悅。

如果你是一個注重顏值的人,估計初看書名和包裝就已經打算棄療了。

不得不說,這本書的作者的確十分坦率和草率。

坦率在於,書名開門見山,毫無修飾。

草率在於,書名簡單粗淺,名「負」其實。

這本書非常難得地在有限的篇幅之內,圍繞學習和閱讀,將理論與實踐、藝術與技術闡述得無比通透。

02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的莫提默·J.艾德勒查爾斯·范多倫

這兩個人在美國當時學界和出版界都是傳奇性人物。

艾德勒,早年因為想當記者所以輟學去報社打工,後來為了改善寫作去上大學夜間部課程。

不過因為太有個性,拒絕上體育課,所以沒拿到本科學士文憑,但是他後來留校任教,取得了博士學位。

他的牛逼之處在於,除了寫了這本書,還主編過《西方世界的經典》。

這個可能很多朋友不太清楚有多厲害,沒關係,下一個你絕對懂。

他還是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輯指導,聞名於世。

查爾斯,博覽群書、才起過人,在當年風行美國的電視益智節目中連續拿了十四周冠軍。

這些題目難度非同小可,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網上查查。

用今天的話來講,他是當時的知識網紅。

他最牛逼的事情當然不是因為成了網紅,而是編寫了二十冊《美國編年史》。

當然,講了這麼多,很多對美國不了解的朋友還是不了解,他們到底牛逼在哪裡。

不要緊,大家只要記住他們兩個很牛逼就行了。

03

言歸正傳,回到《如何閱讀一本書》。

這是一本可操作性非常強的閱讀指南。

它將閱讀科學劃分為四個層次:基礎閱讀、監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

以流暢輕快的筆調,把每個層次的理論觀念和具體操作技巧清晰準確地一一傳達,處處透出理性分析的嚴謹清晰與循循善誘的平易近人。

更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書中沒有滿足於有限地傳播理論和教授方法技巧。

他通過對閱讀和書籍的判斷等內容為我們展示更為客觀和思辨的求知態度,讓讀者領略到了關於認知世界的更多的可能性。

譯者郝明義曾說,讀完這本書,有兩種強烈的感覺。

一種是懊惱。

如果在初高中時代就讀到這本書,那會少走多少閱讀的冤枉路。

一種是有幸。

如果沒有經歷過這麼多年尋覓與顛簸,發現與失落,讀此書時感受就不會那麼深刻,收穫就不會那麼豐富。

04

不過,我也擔心一些朋友看了這本書之後,收穫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大。

畢竟,這是一本美國人寫的書,邏輯與表達難免落入英語書寫方式的窠臼。

並且,囿於多年養成的閱讀積弊,很多人都已經習慣滿足於讀了很多書的虛幻感,而不是真正有效地去吃透一本書。

但是,出於對自身閱讀經歷尋覓與坎坷的唏噓,我認為將《如何閱讀一本書》介紹給需要的人,讓他們也能夠真正享受閱讀快樂並從中獲得成長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所以,在花費這麼多文字誇耀這本書籍的美妙之後,我繼續冒著軟廣嫌疑風險勸大家積極入坑。

雖然這本書難讀,但真的很值得。

往期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簡單的「自由坐姿」居然有這麼多需要注意的問題!
被盜的價值580億日元的新經幣,徹底銷聲匿跡了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