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蒲公英,女人的舒心菜

蒲公英,女人的舒心菜

蒲公英,別名婆婆丁。小時候在遼寧農村生活,每到春暖季節去大地挖婆婆丁、小根蒜,蘸醬吃作為下飯菜。婆婆丁菜葉折斷有白色漿液,味道微苦,與中藥黃連、苦參苦味相比淡了很多,作為一道菜不難下咽。

陰陽二元對立理論分析男女性格。男為陽,陽者,揚也。女為陰,陰者,隱也。女人有事憋在心裡隱藏,也不願與人吐露,悶在心中發酵化火。中醫臨床十餘年弦脈女性病人最多。弦脈者,琴弦之狀。如琴弦一樣繃緊的脈搏,情緒能舒暢嗎?疾病形成與蝴蝶效應類似,動態變化傳變不拘。情緒不舒日久化熱、化火是必然轉變,此肝鬱之火,母病及子傳至心經,燎心影響睡眠質量,或失眠或夢多。肝木克土,鬱熱傳至胃經,易致乳腺結節、增生,乳腺炎或胃燒心、泛酸。肝鬱在本經分布區發病,女性更易得子宮肌瘤、卵巢囊腫。

蒲公英3、4月份採挖,花開甚早,稟少陽之氣,葉淡綠入肝、膽經。蒲公英清肝瀉火外,又能舒達肝鬱而散滯氣。金元時期名醫朱丹溪《本草衍義補遺》已記載蒲公英具有「化熱毒、消惡腫結核,解食毒,散滯氣」功效。

蒲公英俗稱婆婆丁,此名來歷或與治癒某位婆婆疔瘡有關。但蒲公英也的確是療癰瘡要葯,尤其對乳腺炎、乳癰療效最好,單用煮水喝即可。乳頭屬肝經、乳房屬胃經,蒲公英入肝膽、胃經,故對乳腺疾病療效顯著。

臨床中醫皆知蒲公英對胃熱證胃脘燒灼疼、泛酸療效好,但其根源在肝經。肝為起病之源,胃為受病之所。蒲公英清胃止疼是治標,達肝鬱散滯氣才是治本之效。十餘年前某老婦胃病多年,燒灼難忍,泛酸、納少消瘦,求診筆者,擬達郁清熱之法,用清代名醫魏玉璜一貫煎加減重用蒲公英得以治癒。

現代藥理研究蒲公英所含蒲公英多糖具有抑瘤作用,乳腺結節、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病人長期做菜食用即使不能徹底治癒也可抑制其生長。

蒲公英是一味中藥,也是一種下飯菜。下飯,源於蒲公英味甘微苦,性涼。苦主降,以順胃降之性,故有下飯之用。小時候在農村我也曾用其蘸醬食用,清苦之味記憶尤深。

蒲公英藥性寒涼,脾胃虛寒者慎用或不要久用,醫師查脈建議下食用為妥。臨床單純虛寒體質並不多見,更多人體質是寒熱錯雜、虛實夾雜,故特定階段短時間、小劑量試探食用應該無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辰子張雷 的精彩文章:

TAG:中醫辰子張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