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缺錢的總是我們——財富的反面

為什麼缺錢的總是我們——財富的反面

作者:張一梵

來源:張一梵筆記(ID:yifannote)

上次,我們讀到投資的本質,是個人認知的變現。這次,我們繼續下一章——財富的反面。

先問一個問題。

每個人都在追求財富的路上奮不顧身,可是,為什麼有些人能贏得財富的青睞,有些人卻註定與財富無緣呢?

投資大師查理芒格說,如果我知道自己會在哪裡死去,我一定不會去那裡。實際上,這就是一種逆向思維,這種思維在投資市場更受偏重。

每個人都想成為一個富有之人,最終實現財務自由。但是,在實現財務自由的路上,有很多的攔路虎,一點點吞噬著你的財富。

換句話說,如果不知道怎麼變得更富有,只要知道什麼因素導致更窮,巧妙地避開這些因素,就可能變成一個富有之人。

不知道大家是否記得,此前提到過的蓄水池的模型?

蓄水池魔心包括有進水管道、出水管道,水蒸氣代表著通貨膨脹,在不考慮通脹的前提下, 想要保證蓄水池有足夠的留存,主要包括三種方式:

賺錢的能力

省錢的能力

投資的能力

無論是哪一種方式,目的都是讓你手裡邊的錢變多。可是,在賺錢能力短時間不能提高的情況下,省錢與投資就變得尤為重要。

在《好好賺錢》這本書中,簡七就列出了四項財富的反面:意外、疾病、無規劃支出以及脆弱的投資系統。

A:意外

這個很容易理解,比如失業、創業失敗,甚至是家庭變故等,都可能讓家庭財富縮水大半,如果沒有提前做好風險轉移,真的可能會損失慘重。

之前,有個朋友姐姐的老公意外身故,留下一雙兒女,這就給家庭帶來極大的傷痛,這種傷痛不僅僅是情感上的,還有切切實實的生活上的。

B:疾病

這個不言自明,尤其是現在很多很多疾病出現低齡化,年紀輕輕就能猝不及防的患病,花費大量的時間與金錢。

而且,這種通常都是最無力的一種,不願眼睜睜看著親人的離去。而因病致困,或者因病致貧的案例可是太多了。

C:無規劃支出

何為無規劃指出?

這其實是一種人任性的生活方式,逛街的時候看到櫥窗里的漂亮衣服,逛淘寶的時候看到漂亮的包……都忍不住剁手。

結果就是這種無規劃的支出,刷卡的時候一時爽,可是會讓你背負沉重的負擔,甚至可能讓你陷入債務深淵。

不要小看這些支出,它就像是無底洞一樣,讓你把錢不斷地投進去,但是並不會產生多少價值回報,月光族、年光族就是這麼產生的。

D:脆弱的投資系統

上次,我們說過好好賺錢的要義,並不是努力工作賺錢,而是依靠適合自己的投資邏輯與系統。想變得富有,並不是憑藉著感覺或者運氣,而是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前提下,對投資知識的積極應用。

有一套適合自己的投資體系與邏輯,讓投資在你的風險可控範圍之內。

而且,風險是相對的,當我們對風險有足夠多的認識,就可以有效的控制風險。

這一次,我們知道了四個致貧的因素,就可以知道,如果想變得富有該怎麼做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一梵筆記 的精彩文章:

好好賺錢:投資的本質是認知

TAG:張一梵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