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對越反擊戰,戰士為何都要借錢?

對越反擊戰,戰士為何都要借錢?

原標題:對越反擊戰,戰士為何都要借錢?


對越反擊戰,是距離我們這一代人最近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是改革開放之前打響的一場戰爭,改革開放,幾乎讓中國所有社會群體都受益,唯獨缺少了參加過對越反擊戰的戰士。


有老兵曾經感慨說:是這場戰爭,為改革開放埋下了一塊堅實的基石,毋庸置疑的,當年參加過這場異常殘酷戰爭的老兵,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但從改革開放到現在,受益的群體,似乎已經快把這群最可愛的人,遺忘在角落...


《高山下的花環》是一部描寫對越反擊戰的小說,在小說中,來自沂蒙山區的烈士梁三喜被越軍射出的子彈擊中後,還未來的急留下任何遺言,便離戰友們而去。


它沒有像傳統電影所描寫的那樣,戰士中彈後拉著戰友的手說,請讓我加入黨,請代我為父母行孝等,這些都沒有,只有殘酷的現實。


梁三喜犧牲後,戰友從他的身上找到一份借據,上面寫著:欠司務長80元,欠排長50元,欠三班長10塊錢、欠3班戰士李全生3塊錢等,一共合計163塊錢。


這個催人淚下的場景是小說作者虛構出來的嗎?曾參戰的老兵說:這本小說寫的很真實,但在當時大時代背景下,像這種小說,國家是不支持的,理由也是眾所周知的。


筆者也曾查閱過相關資料,上述的一幕,絕對不是李存葆閉門造車,參加對越反擊戰的戰士,當時普遍家境都比較貧寒,甚至還需要找戰友和領導借錢。



有人會問,為什麼要借錢,部隊的東西不都是免費的嗎?抽煙免費嗎?喝酒免費嗎?這些都不是免費的,那麼其他的生活用品,部隊也會配發,但往往不夠用,如此就需要戰士自己掏錢買了,而當時戰士們的津貼極少。

如此只能找領導和家境較為富裕的戰友借錢,這在當時是非常普遍的,而非個例。


共和國一等功臣岩龍犧牲後,人民日報發表文章說:岩龍的軍裝破損處不少,都是小夥子自己縫補的,針腳是那麼的細...


對越反擊戰一役,人民解放軍雖然狠狠的教訓了囂張的越南,但我軍亦付出了血的代價,那些鮮活的生命,永遠埋骨在南疆,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罷了。


有網友曾經說:流血犧牲在跳舞賺錢的年代,亦是吃人吃的時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書記載 的精彩文章:

貌美女將軍,唯一的兒子18歲病逝,為啥放棄再生育?
中國一具女性屍骸,美國用「月球土」交換被拒,真相不寒而慄

TAG:史書記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