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鍛煉下半身,病痛離你身!糖友鍛煉肌肉的好處多多

鍛煉下半身,病痛離你身!糖友鍛煉肌肉的好處多多

人過了四十歲左右,臀部肌肉會逐漸萎縮、下垂,大腿變瘦,下半身越來越單薄。下半身肌肉一旦衰退,就會出現體力變差、容易疲倦等癥狀。隨之而來的,可能就是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肥胖症、高血脂症、痛風、癌症等慢性病。

日本著名學者石原結實博士提出,應該注意「鍛煉下半身」問題。他指出,人體的肌肉約佔體重40%,其中70%以上的肌肉集中在下半身。如果下半身的肌肉開始衰退,就會出現各種病兆,身體也會開始老化。

老化與疾病 多從下半身開始引發

如果說腦中風是下半身肌肉衰退引發的,你可能要驚訝。腦內出血的原因,就是下半身肌肉減少,導致下半身血量減少,血液滯留上半身,與其說腦中風是腦部的病變,不如說是下半身肌肉減少所引發的疾病。

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從外觀來分辨,特徵是下半身比上半身瘦弱許多。一般認為,糖尿病是「胰髒的β細胞胰島素分泌不足」引起的。這話雖沒錯,但有趣的是,「下半身比上半身瘦弱」的人,就容易罹患糖尿病,幾乎沒有例外。

腰部以下的肌肉衰退,表示腰部以下的內臟也會變弱。也就是說,腎臟、腎上腺、泌尿器官、生殖器官的功能都變得衰弱。下半身各器官的健康狀態和機能,和下半身的肌肉機能成正比。

因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等慢性病(運動不足的病)就醫的患者中,經常開車的駕駛人位居第一。就健康檢查來看,負責線路維修的巡道工慢性病較少,巡道工每天從早到晚、來回沿路巡視,充分使用了下肢肌肉,這就是他們不容易生病的原因。

健步行走是預防一切慢性病的良方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每天走1萬步以上,可以有效促進高密度膽固醇的增加。有醫學研究指出,每天走1.25萬步以上的人「不會出現心肌梗塞」。

我們日常的行走動作基本上日復一日沒什麼變化,就是說,我們使用的幾乎都是同一部位的肌肉。那麼,偶爾試一試倒退走、橫著走等反方向運動,可促使常用肌肉也跟著往相反的方向運動,造成相當程度的刺激,可在短時間內得到肌肉最大的鍛煉效果。

找不到走路的時間或場所的人,可改采屈膝或踮腳這種簡單的室內運動。

屈膝運動對於促進腰部、大腿、下肢的肌肉強化與發達,是最具效果也是最基本的運動,屈膝的基本動作是:① 兩腳打開比肩稍寬,雙手托住後腦勺;②背部挺直,邊吸氣邊往下蹲,再邊吐氣邊站起來。

同樣的動作慢慢重複5~10次,休息一下(數秒至數十秒),等到呼吸回復正常後再重複同樣的動作,大約重複5個回合。

這個動作的秘訣是,運動結束前要把胸部盡量往前挺,臀部則盡量往後伸。等到肌力夠大,覺得可以再多做一點的時候,每回合的動作可以增加為10~20次,重複做7~10回合,等到變得更有力氣時,可以雙手握啞鈴將手臂稍彎曲,再配合屈膝動作一起進行。可以預先準備1公斤、2公斤、5公斤的啞鈴各一組,配合肌肉發達的程度逐次增加分量。

踮腳運動的基本動作是:①雙腳稍微張開;②重複腳跟提起、放下的動作。和屈膝運動一樣,每回合做5~10次,先從5回合做起,再逐次增加每回合的次數和回數。此外,如果能配合啞鈴,並且慢慢增加啞鈴的重量,效果會更好。踮腳運動可以鍛煉小腿及下肢全部的肌肉。

很多人沒有健步走路的意願,這需要採取措施予以鼓勵。

加拿大的研究者進行了一個實驗,將計步器發給106個不愛運動的人,要他們記下12周內每天的步行數。

一開始這些被試似乎完全沒有走路的意願,但是戴上了計步器後,行走的步數從7029步增加到10480步。

目前已知的是,每天多走3400步,3個月下來,體重平均可以減少1. 5公斤,腰圍平均減少1公分,每分鐘的脈搏跳動次數則可以減少4次(表示心臟機能變強)等。

鍛煉下半身肌肉可達到的13個效果

效果1:促進基礎代謝,消滅癌細胞。

疾病可歸因於現代人的低體溫化,體溫一下降,體內的糖分及脂肪就會因為燃燒不完全而殘留在體內,高血糖(糖尿病)、高血脂症等癥狀就會出現。只要鍛煉,體溫就會隨之上升。一般程度的運動可以使直腸溫度大約提高2℃,癌細胞在35℃的環境下最容易繁殖,在到達39.6℃的時候,就會瀕臨死亡。也就是說,通過運動,可以有效預防及改善癌症、糖尿病、高血脂症、自體免疫疾病等以低體溫為發病主因的文明病。

效果2:改善並預防血管狹窄、心肌梗塞。

從事體力勞動的人或運動員,他們的冠狀動脈內徑比一般人來得粗,心肌的微血管數和冠狀動脈的分支也比較多。換句話說,鍛煉肌肉有助於降低血管狹窄症及心肌梗塞的發生率。

效果3:改善並預防骨質疏鬆症。

運動能夠增加骨量,主要是因為運動可以改善小腸吸收鈣質的狀況,促使骨骼充分吸收到鈣質。因此,借運動獲取的骨質,一旦停止運動後又會回復到原本的狀態。

即使長期卧病在床,只要一天利用15~25分鐘從事肌肉訓練,就能夠預防肌肉萎縮及肌肉活動機能的降低。

效果4:改善並預防糖尿病。

有研究證明,運動能產生胰島素。肌肉運動可以促進肌肉細胞內葡萄糖運輸蛋白的活性化,加強肌肉細胞對血液中糖分的吸收,使血糖值下降,肌肉活力增加,體力隨之大增。

效果5:降低血液中的脂肪含量。

1998年,美國的哈雷博士等人發表的實驗報告指出:「人們經過16周的肌肉訓練後,體內預防動脈硬化的高密度膽固醇增加了。」顯然,肌肉運動可以減少中性脂肪、增加高密度膽固醇,進而預防及改善動脈硬化,及因動脈硬化引起的高血壓、心肌梗塞等疾病。

效果6:擺脫肥胖。

許多實驗都證明,持續的運動可使脂肪細胞的容積變小,進而改善肥胖。

效果7:改善血壓。

1997年美國凱利博士證實,隨著肌肉運動的進行,高(收縮壓)、低(擴張壓)血壓都會下降3%~4%。這是因為肌肉運動使周邊的微血管增加,來自末梢血管的阻力隨之減低的結果。

效果8:縮短消化道運送時間。

1992年,美國馬里蘭大學的克夫勒博士等人證實:讓高齡者連續3個月做肌內訓練,結果顯示被試的消化道運送時間比實驗前平均縮短56%。

1994年,哈雷博士證實:消化道運送時間越長,致癌物質對大腸細胞刺激的時間越長,發生大腸癌的危險性也就越高。

效果9:減輕憂鬱癥狀。

1995年,魏斯考特博士等人發表了以下的觀點:讓48位高齡者從事8周的肌肉訓練後,被試的自信心顯著增加,生活變得很有活力。1997年哈佛大學的信博士在他的報告中也指出:對32位年齡在60~84歲、有潛在憂鬱癥狀的人群實施肌肉訓練的課程,10周之後,其中有25人的癥狀得到明顯改善。

效果10:減輕各種疼痛。

1994年,美國塔弗茲大學的研究人員得出結論:肌肉運動使得肌肉強健,進而減輕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疼痛。

效果11:預防癌症與癌症的複發。

有關運動和癌症預防之間的關係,早在半世紀之前就已經由動物實驗證實。

美國哈佛大學的霍姆斯博士等人以3000名乳癌患者為對象調查的結果顯示,只要每周行走大約3~4小時(平均每天30分鐘),死亡率就會降低50%。這個調查結果還顯示,即使罹患癌症,靠運動仍可降低死亡率。

許多研究都已證實,健走對於抑制乳癌、卵巢癌、子宮癌、前列腺癌等與荷爾蒙有關的癌症都有幫助。

效果12:提升記憶力、預防老年痴呆。

美國伊諾利大學的克拉馬教授證實:針對較常運動者和不常運動者做腦部斷層掃描結果對比,相較於經常進行健走、慢跑、網球、游泳等有氧運動的人,不運動的人腦部退化(老化)的情形更嚴重。

當運動不足、引起血糖值失調的時候,大腦的記憶中樞海馬體就會開始萎縮。從事運動的人則因為血糖值獲得適當的調節,可以預防海馬體萎縮。

效果13:抗衰老、長壽。

如果免疫力是保護生命不受外力入侵的機制,那麼也可以說肌力的退化等於免疫力的降低。因此,只要鍛煉肌肉,免疫力就會變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糖尿病家庭調養 的精彩文章:

我叫Tina,與1型糖尿病相伴已經快20年了!
在「高人一節」和「低人一等」的徘徊我為血糖找到了最好的歸宿!

TAG:糖尿病家庭調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