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中國十大書法家,第二名是誰?
剛剛進入21世紀,《中國書法》雜誌社就舉辦了一個活動評選20世紀中國十大書法家。經過嚴格的投票篩選,最後按得票多少選定十位書法家。
這十位書法大家所處的年代,幾乎都是從前清到民國,一部分人一直生活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後。
一個動蕩的時代往往是人才輩出的時代,因此,20世紀中中國的書法,似乎不能以某種風尚來概括,他們都是燦爛星空中耀眼的明星。正是他們,把中國書法的天空裝點得星光璀璨、異彩紛呈。
上一期我們回顧了第一名——吳昌碩。20世紀中國十大書法家,第一名是誰?
依據投票數,排名第二的書法家即是康有為。
康有為(1858--1927),廣東南海人,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更生。光緒進士,授工部主事,是成戌變法的首倡人物。
康有為五言聯
1889年,康有為上書變法受挫,轉而研究學問,利用京師收藏家收藏豐富和廠肆購買之便,廣收碑版,系統研究書法藝術。在此基礎上撰寫的《廣藝舟雙楫》,是我國書法藝術方面的系統理論著作。他自己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理論指導下的創作實踐。
康有為行書
人們認識康有為,大多是基於戊戌變法,但熟識書法史的人都知道,事實上康有為為推動中國書法藝術的流傳和發展做出的貢獻,決不比他的政治作為遜色。
康有為五言聯
康有為的書法深受魏碑的影響,卻又富於變化,常常是起筆無尖鋒,收筆無缺鋒,也無挫鋒;折筆處方圓並作,運筆時迅起急收,妙入毫端,其腕下功夫之精深,足以令人折服。
康有為《焦山別賦》
康氏臨池,雖然不是池水盡墨,紙背為穿,但見碑之多,見識之高,腕力之強,為常人所不及。有些人譏笑他篆、隸、楷、草拼在一起來寫,這個不能責怪他。歷代的法書,參入篆隸是常事。況且六朝碑,像魏《李仲璇修孔廟碑》,就參入不少小篆;隋《曹子建碑》,也是一樣,其中不少是小篆。
康有為八言聯
康書常參用隸法,撇捺點畫,常翹起向上。後世不少學他的人,往往未能掌握隸法,專學其形而且翹得很高,確實有些難看了。要學康有為的字,只要多熟悉幾種漢碑,再加以《爨龍顏》、《石門銘》、《靈廟陰碑》《六十人造像》,當然還要有顏體結字運筆的基礎,有了這些,就容易寫像了。而且不單外形像,神也會肖似的。
康有為行草
康有為在碑品中,首列《爨龍顏》、《石門銘》、《靈廟陰碑》為神品,足見這些碑為他的最愛。他為母親勞太夫人寫的墓碑,就極力模仿《爨龍顏》,雖然稍些,但形神都有些像。
康有為《明德惟馨》
祝嘉先生在1937年寫的《愚盦書話》里就講過,康氏書其母墓碑,固嘗極力摹仿《驟龍顏》,然其體態,則似《六十人造像》,即北魏碑中最俊秀一路。猛一看往往以為是趙孟頫寫的,但仔細看,其間筆畫結構變化很大,蒼古沉雄,這和趙書風格相距太遠了。有意研究康氏書法的人,可以拿《六十人造像》來對照一下,可見根據。
康有為行草


TAG:書法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