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宋蒙戰爭:鐵血兩淮

宋蒙戰爭:鐵血兩淮

題記:

今天繼續宋蒙戰爭。懇請各位轉載網站的朋友,註明原創。

史學家陳寅恪認為,華夏民族之文化,曆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不過,現在的人們急於賺錢,信奉成王敗寇。大多數知道蒙古曾經威震歐亞大陸,卻不太相信趙宋帝國華夏曾經有過如此璀璨的文明。

況且,陳寅恪其人,相比教材,也不見得更為權威。

再說,宋亡七百餘年。

說到趙宋帝國覆亡,歷史課本早有王朝替換的定論。怎麼替換,讀著課本迴腸盪氣都是兩個字:威武!

不過,在十三世紀,盛極一時的華夏民族文化,終於隕落崖山。

回望這一誰也無法改變的歷史,念天地之悠悠,愴然者畢竟寥寥。

端平這個年號,是宋帝國走向崖山的符號。

1235年,端平一年,蒙古大舉侵宋。

由四川到兩湖、兩淮傳到宋廷中央的戰報,幾乎都有超乎之前宋金戰爭,更慘烈、更可怖的屠殺、戰況記載。

在十三世紀,歐洲人認可金帝國文明高度發達。在記敘蒙軍圍攻北京慘狀,歐洲史學記載里,描敘著野蠻對文明的破壞。

所謂文明發達,實則也體現當時人文和理性的發達。在蒙古人看來,這種發達就是懦弱——信奉強權的漠北神鬼文化,最終,同化了後來。

處於亞洲,甚至世界文明巔峰的宋帝國,很長時間都被認為懦弱。

蒙古分東線、中路和西線三路南侵,大規模的殺降,屠殺平民,甚至以人肉為軍糧的行為,極大震驚了宋帝國軍民。

於是,窩闊台以為以恐怖侵略,就可以震撼宋帝國軍民屈服的南侵,在1236年開始,便陷入了膠著。

在川陝甘戰區,蒙軍以優勢軍力雖然擊破宋軍防線,數次屠殺成都等人口密集城市。

據記載,蒙古首次侵宋的很短時間,僅在成都周邊,即屠殺上百萬人口。天府之國,處處血腥,虻蠅撲面,杳無人蹤

然而,四川並沒有屈服。

在四川唯一主力曹友聞部全軍犧牲後,被蒙軍分割的,憑藉山地進行游擊戰的宋軍軍民激烈抵抗一直沒有停止。

這些抵抗,為後來余玠、孟珙入川經營長江上游抗蒙作戰,提供了一定的軍事基礎。

同樣,首次南侵,窩闊台培養的接班人闊出率領蒙軍最為囂張和強大的中路軍,也是費盡周折,才在前金國降兵組成的"克敵軍"嘩變後,趁虛佔據襄陽。

在襄陽戰區周邊,蒙軍實施的殺戮和蒙軍西征的殺戮,其暴虐、血腥沒有區別。

唯一的區別,則是宋帝國軍民反抗、反擊尤其強烈。

宋軍挾"返家復仇"士氣,以弱敵強在江陵狹小的戰區與闊出主力蒙軍周旋。

抗蒙早期名將史嵩之接手襄陽大局,即以戰和不定遲緩蒙軍攻勢。

蒙軍遲疑間,史嵩之在很短時間調度郢州,京山,安陸各路宋軍,形成了對襄陽蒙軍的戰略包圍態勢。

史嵩之以麾下主力孟珙部前出黃州,對蒙實施了有效的防守反擊。

——歷史上,如不算北中國的金帝國,為抵禦外辱,宋帝國軍民齊心協作,戰鬥不息,國民血性,讓人汗顏。

黃州、江陵等前敵城鎮,軍民合力,"備御甚堅,矢石如雨",屢屢挫敗了蒙軍攻勢。

數次激戰失利,甚至尚不到三十歲的統帥闊出暴跳如雷,親自上陣,最後,卻也莫名其妙暴死軍營。

闊出暴斃,標誌蒙軍中路軍南侵的戰略失敗。

後來,宋軍也正是在中路開始了大反攻,並且,穩定了襄陽戰區的局勢。

蒙軍第二次南侵時,襄陽戰區成為了宋蒙戰爭最為核心的戰區。在宋史上,襄陽也確實成為宋帝國的「脊樑」。

這是後話。

宋蒙戰爭說完西線、中路,今天,繼續窩闊台1235年三路南侵的東路。

(前兩篇宋蒙戰爭文章,說了蒙軍西路軍、中路軍的侵略,這篇僅說宋蒙戰爭初期窩闊台侵宋的東路戰事)

話說,按照窩闊台雄心勃勃開拓窩闊台汗國的計劃,成吉思汗異母弟別里古台次子,蒙古親王口溫不花在蒙古馬步軍都元帥察罕輔佐下,擔任了南侵東路軍的統帥。

闊出、闊端都是窩闊台最寵信的兒子,尤其闊出,更被窩闊台視為接班人著意培養。

非常自然,南征的主角自然是闊出。所部主力也是蒙古窩闊台汗國的精銳。

蒙軍東線集團,不過是策應闊出蒙軍的次要兵團。

1235年,蒙古帝國處於向西、向南侵略態勢。

這次蒙古向西侵略,史稱長子西征。

《元朝秘史》記載:

諸王內教拔都為長,在內出去的教古余克(貴由)為長。

凡征進去的諸王、駙馬、萬千百戶,也都教長子出征。

察阿歹(察合台)說:長子出征呵,則人馬眾多,威勢盛大。

——這個記載,窩闊台未免尷尬。

長子西征徵調了蒙古的精銳,自然也就使得窩闊台的南侵,顯得力量不足。

此外,《元朝秘史》里記載的語序、語法、語氣,在後來深遠影響了中原。自明而清,受語序、語法、語氣影響,人們思維也難免不被影響。

蒙古游牧文化和先宋華夏文化,到底,是誰同化了誰。不得而知。

只是,中國歷史上成王敗寇觀念確立,確實在明清之後。包括現在市井販夫走卒也把拳頭硬才有話語權當做人真諦,漠北遺風確實深入人心。

這是閑話。

長子西征帶走大部分蒙古精銳,闊出兵團、闊端兵團調用了剩餘的蒙軍主力。

進入現在中國版圖之前,口溫不花和察罕的兵團不過數千蒙古騎兵。

他們到達河北、山東、河南之後,便沿途抓丁充當簽軍,調集契丹、西夏、金國等遺民「皇協軍」。

此外,由於中路軍攻勢不順,窩闊台和闊出數次令口溫不花調兵支援。

如此折騰,直到1235年底,蒙軍東路軍的各路「皇協軍」才完成集結——這是蒙古南侵的雜牌軍,也是蒙軍首次南侵時,人數最多的一支軍團。

蒙軍氣勢洶洶,兵戈直指兩淮。

兩淮,在宋帝國南宋時期,既是江南屏障,也是北上的基地。宋金戰爭時期,兩淮便是宋帝國向北防禦的主要戰區。

滅秦戰爭和楚漢之爭的王牌勁旅,便是出自兩淮的項羽精銳。

此後,三國時期孫堅父子以淮泗精兵起家,打下了鼎足有三的東吳。元嘉南渡後,謝玄以北府兵在淝水一戰擊敗了前秦苻堅百萬雄師。

宋帝國靖康國難以後,淮河以北的宋國遺民紛紛南渡,其中,包括著名詞人辛棄疾。

這些南渡流亡的遺民,心懷故國,多有血氣——為抵禦金帝國入侵,南宋開始實行職業軍隊化的募兵制改革。

在兩淮地區擔任宋帝國國防軍主力的,多是遺民。和明帝國關寧鐵騎一樣,兩淮精銳,就是宋帝國向北防禦的王牌中的王牌。

和現在兩淮、江南軟歌絲竹不同,當時江南受華夏遺風熏陶甚深,由文士商紳到販夫走卒,不乏血氣。

和平時期,江南商人為抵制官府壟斷、重稅,聚集剽悍鄉親組成小規模私軍。

據史書記載,最出名的便是茶商軍。

蒙軍南侵,所到之處,血腥殺戮。於是,各地商販私軍也紛紛接受官府收編,活躍在抵抗蒙古侵略的第一線。

相比川陝、襄樊戰區,兩淮直接拱衛宋帝國京畿。

長期對金戰爭,宋軍總結了固國者以江而不以淮,固江者以淮而不以江的戰略防禦。

面對號稱80萬的蒙軍,兩淮各要地軍民見慣不驚,各自做著戰前的準備。

1236年,早春。今安徽壽縣,當時為宋帝國安豐軍。

文士杜杲率全城軍民靜待蒙軍攻城。

滿清乾隆以後,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成為社會最厚道的格言——比如,橡樹會的,無非寫寫戰史,下棋撫琴,取笑國外政客。

都是耍事。當然,對胸懷大志的讀書人而言,滿清之後讀書,學點糊塗即可。真要以治學而懷抱天下,其結果必定是人生的一大悲哀。

然而,在宋帝國南渡以後,國家干城固然幾多岳飛、孟珙,但是如虞允文、文天祥、杜杲等等書生,確實做了驚天動地的事業。

這裡單說杜杲抗蒙。

杜杲喜歡書法、作文、填詞,閑暇讀讀《孫子》,專研理學。

據史料記載,杜杲也擅長木工、機械製作。當然,按照現在習慣,他的正當職業是當官——知安豐軍。

是年,寒風凜冽,安豐軍成為蒙軍東路軍勢在必得的攻擊重鎮。

蒙軍口溫不花、察罕主力南下,圍攻黃州不下,折轉迂迴奔襲而來。

與此同時,蒙軍「皇協軍」主力史天澤部也由湖北西來向東攻打安豐軍。

在蒙軍鉗擊攻勢中,這位文士出身的地方官,炫目成為宋蒙戰爭史上最為耀眼的南宋將星之一。

首戰,在書房自學兵法的杜杲便以空城示弱,以精銳繞城設伏,一舉擊潰風頭正勁的莽撞的蒙軍前鋒。

隨後,杜杲設計、督造的各種新式武器推到了前敵。

自由組合,打爛包換的移動木製箭樓,設置箭窗,居高制敵。宋軍靠木梯連接,在箭樓往來如飛,隨時應變。

小巧裝有裝甲和箭窗的平底船,專門協同城防,消滅掩埋壕溝的突前蒙軍。

此外,可以發射「燃燒彈」的鵝梨炮,可以連續射擊的三弓弩炮。

看似人數眾多,口溫不花、察罕兵團卻是三路侵略軍中裝備最差、蒙古人最少的一路。

當時,中亞回回炮尚未應用蒙軍,蒙軍攻略主要還是靠大家都懂的常規武器。

史料記載,用常規武器的口溫不花、察罕兵團在安豐城下,用夠了蠻勁,表情也非常囂張,然而始終被擁有「杜杲款」新武器的宋軍來回吊打。

現在回想蒙軍之所以能夠在十三世紀縱橫歐亞大陸,其實絕非雄才大略,憑藉的無非是野蠻。

在沒有發明連發槍械、坦克、戰機、軍艦等等武器之前,野蠻確實是克服文明的殺器。

史料記載,杜杲在對金國作戰,便在軍中號令:殺降不仁,奪貨不義。宋軍多有教育釋放,寬大俘虜的記載。

雖然歷史上宋軍可能也涉及殺降,殺民,但絕不是宋軍主流。

然而,蒙軍卻根本沒有任何的人道忌諱、底線。

在中世紀,蒙軍能夠突破這個底線,其無底線殺戮、無底線進行戰爭,甚至不如街頭上手持西瓜刀,無論婦孺,見人就砍的流氓。

其危害威力之大,可以想像。

安豐軍攻防會戰曠日持久,蒙軍望城眼紅,獸性大發矇軍南侵沿途俘擄的平民成為第一批犧牲品。

這些平民被充當簽軍,九死一生冒箭矢、檑石,背負木石去填平護城壕河。

很快,木石、簽軍用完,蒙軍調集「皇協軍」,以一驅十,逼迫來自契丹、故金等「皇協軍」以身填壕。

哭泣、哀嚎聲中,蒙軍"驅人填之",被記載史書。

終於,蒙軍終於以木石、人體,在安豐的護城壕溝河上填出二十七道壩橋。

蒙軍精銳組成敢死隊,僅露雙眼,以重甲包裹,號稱"八都魯",開始瘋狂沖城——不料當頭遇到杜杲發明的最新款的武器微型連弩。

這些弩箭就像散彈槍,每次發射,就是密密麻麻的袖珍小箭,由蒙軍重甲雙目細小縫隙,專門射擊蒙軍雙眼。

自然,口溫不花、察罕報以重望的精銳"八都魯",最後還是宋軍的一碟菜。

苦耗安豐城下,蒙軍補給線漫長,且經過端平入洛時蒙軍炮製的黃泛區,糧草自然枯竭。

「皇協軍」以樹皮草根充饑,蒙軍則割戰死者食肉。

口溫不花、察罕在漢人寫就的《元史》里,頗有善戰、賢能、愛民美譽。如是知道這股蒙軍在安豐城下的勾當,無非是對那些寫史者屈膝在地的文字的齒冷。

很多時候,史書確實不能僅僅只看一本。

安豐攻防戰類似二戰時期的斯大林格勒會戰。

在杜杲率安豐軍民苦耗蒙軍、拖垮蒙軍之時,各路宋軍生力軍正急急趕來。

第一個,便是被金庸在射鵰系列小說里反覆侮辱的抗蒙名將呂文德。

率領不足2萬的兩淮精銳的呂文德當然不會硬拼。於是,他在攻擊方向相反的地方設置假營寨,誘使蒙軍偷襲——在蒙軍自以為得手的時候,兩淮精銳突襲蒙軍,殺透重圍,沖入城內。

這一戰事,確實非常遺憾,讓人為金庸之小說對呂文德的侮辱、污衊,倍感齒冷。

縱觀宋蒙戰爭,每逢蒙軍圍城,宋軍陸路援救多是失敗,援救成功也依賴水路。

就此一戰,兩淮精銳戰力和呂文德之智、之勇,可見一斑。

正是呂文德部搶入安豐,杜杲才有了密約淮東余玠、趙東、夏皋等諸路援軍,會同內外夾擊,在安豐城下痛毆蒙軍的結果。

四月,在杜杲、余玠協調、指揮下,安豐守軍「中心開花」,開門襲擊蒙軍。隨即,各路宋軍在兩淮重鎮安豐,對蒙軍東路軍主力實施大反攻。

蒙軍本來就糧草不濟,士氣低落。此刻,倉促應戰,傷亡慘重,口溫不花、察罕只好全線撤退。

安豐攻防戰蒙軍大敗時,蒙軍中路軍統帥闊出暴斃的消息也傳到東線蒙軍兵團。窩闊台接班人這一重要人物的暴斃,使得蒙軍第一次南侵化為泡影。

口溫不花、察罕按照蒙軍慣例,留下少量軍隊繼續騷擾之外,主力匆匆忙忙開始北撤。

此戰,蒙古名將脫脫把杜杲視為奇才,當時和後來研究兩淮抗蒙戰事的名家,也多認為杜杲當是兩淮最頂尖的帥才。

當然,蒙軍侵宋,絕不會為此戰打敗就此休止。

而宋帝國抗蒙的名將,也絕不會只有杜杲,只有安豐攻防戰。

可惜的是,如川陝、襄樊一般,蒙軍在兩淮,同樣以突破人們對人性底線認知的獸性,實施大規模殺戮。

窩闊台第一次南侵,不算掠奪財富,俘擄平民,破壞城鎮、鄉村,僅僅三路南侵蒙軍對平民的殺戮,起碼也是五百萬以上。

宋帝國為什麼最後會輸?

我想,蒙軍之沒有底線的殺戮、破壞,肯定是最主要的原因。

宋蒙戰爭近期不定期更新,希望朋友們能夠支持、鼓勵,如有空閑,代為退轉。多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流浪的橡樹 的精彩文章:

漫談戰爭與母愛
話說南北朝3:誰是貴族?

TAG:流浪的橡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