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米上市造富神話:誰得意?誰失意?

小米上市造富神話:誰得意?誰失意?

——————————————

文丨獵雲網(ilieyun)呂夢

5724字,約需10分鐘以上閱讀

——————————————

5月2日,小米終於提交招股書,正式申請香港上市。根據招股書披露的內容來看,小米聯合創始人及投資機構的持股比例分別為:

小米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持股31.41%;

聯合創始人、總裁林斌持股13.33%;

聯合創始人、品牌戰略官黎萬強持股3.24%;

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洪鋒持股3.22%;

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劉德1.55%;

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王川持股1.11%。

聯合創始人、原戰略副總裁黃江吉持股3.24%(離職);

聯合創始人、原首席科學家周光平持1.43%(離職);

此外,小米多輪投資方晨興資本持股17.19%;順為資本CEO許達來持股2.93%;其他投資者共計持股21.34%。

4月27日,雷軍透過內部郵件稱,8個聯合創始人中的兩位周光平、黃江吉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職務。並宣布小米CFO周受資任命為公司高級副總裁,期待周受資接下來在財務、投資、HR等方面發揮的更大作用。

人事變動是大公司的正常動態,但臨上市前夕的變動和去留,則讓外界看到了小米從低潮到復興的調整。

小米IPO,大佬們有人歡喜有人憂,擁有雄厚資源的初始投資者們在小米不同成長階段給予了強大的支持和背書,最終也將獲得豐厚回報;而因各種原因與小米「擦肩而過」的投資人和創業者扼腕不已。

據相關人士分析認為,保薦人、投行、潛在投資人普遍接受當前的估值至少在700億美元,IPO之後短期內小米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把握很大。

受益最大的無疑是小米當家人雷軍,假如以700億美元計算,雷軍31.4124%的持股,對應至少219.89億美元的身價;如果小米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雷軍的身價至少有314.12億美元。而小米其餘聯合創始人個將會獲得數十億乃至百億人民幣的身價。

根據招股書顯示的內容來看,截止2018年3月31日,小米總計員工14513人,其中,5500多名小米員工將擁有公司期權鼓勵。難怪網友戲稱,沒有對象的朋友,是時候可以考慮小米員工了。


小米的創始團隊原有七人,雷軍、林斌、黎萬強、周光平、黎萬強、劉德、黃江吉、洪鋒和王川。其中,王川在小米2012年收購多看科技後加入進來,成為其第八位聯合創始人。後來,這八人也被外界冠以了江湖氣十足的頭銜「小米八大金剛」。

優質的團隊是公司的命脈,喬布斯也說,

「我過去常常認為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頂兩個平庸的員工,現在我認為能頂50個,我大約把四分之一的時間用於招聘人才」。

雷軍深諳此道。

小米成立第一年,他將絕大多數時間花來找人、搭團隊。考慮到初始團隊都來自互聯網,不懂硬體也缺少相關的資源和人脈,雷軍迫切需要一位經驗豐富的硬體人才打開局面。

據周光平後來回憶,他和雷軍談了15分鐘就下決定出來一起「鬧革命」。而此前,周光平在手機行業就已經小有光環——在手機硬體領域20年的工作中,曾擔任美國摩托羅拉手機總部核心設計組核心專家、摩托羅拉北京研發中心總工程師及高級總監、戴爾星耀無線產品開發副總裁。

用黎萬強的話,周光平的加盟,「硬體團隊的組建可謂在黑暗中撕開了一個口子,有光進來了,大家看到了希望」。

這束希望之光則在15年、16年逐漸暗淡。2015年~2016年,小米手機整體出貨量開始下滑。其中,2016年,小米智能手機全年出貨量同比下跌36%,市場份額也從2015年的15.1%下跌到8.9%。

期間,小米供應鏈被不斷詬病。

2015年,由周光平、郭俊帶領的供應鏈團隊先是因怠慢日本供應商引發對方怨氣。2016年,小米5發布前,小米供應鏈團隊在與三星半導體中國區高層發生強烈爭執,之後,三星AMOLED屏幕停止向小米供貨——小米供應鏈在很長一段時間餘糧不足。

它導致原本2015年發布的小米5拖到2016年2月才發布,也使得2015年8000萬的既定手機銷售目標最終只實現了7000萬+。

被雷軍給予了厚望的紅米Note3也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直到2015年下,周光平帶領的團隊才推出指紋識別功能,並將這款手機打造成小米首款全金屬機身。同年11月的發布會上,雷軍破天荒打感情牌,訴說小米的不易,甚至一度哽咽,向台下的米粉鞠躬感謝。

但一切依然未能挽回紅米Note3的用戶口碑和產能危機。雷軍曾為這款手機想了一句充滿情懷的廣告詞:「我所有的嚮往」。但他的嚮往遠卻遠未實現。

「2016年旗艦機再搞不好,我就弄你去閉關了」,16年年初,小米年會的VIP室里,雷軍毫不客氣地對周光平說。

小米5發布後,供應鏈危機依然存在。

同年5月,雷軍口頭的「閉關」成了小米內部郵件上的白紙黑字:「感謝周光平過去在小米手機研發和供應鏈管理上做出的貢獻,手機技術方向迫切需要做大量前瞻性研究,以進一步提升小米科技的技術實力,希望周光平在首席科學家的崗位上不斷創新突破」。7月,雷軍親自接管供應鏈,並親自到訪三星總部請求屏幕供應。

6年前,雷軍對媒體說,「沒有周光平,沒有劉德,小米是絕對不敢做手機的」;黎萬強說,「有光進來了,大家看到了希望」。

但曾是雷軍最看重的硬體團隊「第一塊版圖」,如今卻成為了小米最早出局的聯合創始人之一。

就在調任周光平為小米首席科學家前夕,2016年1月15日,雷軍在小米公司年會上宣布組建「小米探索實驗室」,致力於前沿科技的探索,初期重點投入虛擬現實(VR)和智能機器人,由小米路由器總經理唐沐和小米聯合創始人黃江吉負責。

很快,VR在資本市場經歷一波熱捧後迅速降溫,冰冷的數字也讓小米探索實驗室看到了殘酷的現實。而後8月,小米玩具版VR眼鏡和10月份正式版VR眼鏡的發布均沒有成為發布會的主角,之後,整個VR項目也鮮少被小米在公開活動中被談及。

終於,2017年11月24日,雷軍通過內部信的方式宣布組織構架調整:

原負責小米網的總裁林斌轉而兼任小米手機部總經理,直接向雷軍彙報;原負責小米市場和小米影業的黎萬強改任為品牌戰略官,同時出任順為資本投資合伙人,強化小米和順為在投資領域的協同。此外,本次調整最值得關注的一點是,洪鋒、劉德、王川和祁燕升任公司高級副總裁。

從這封內部信中可以看出,小米8位創始人,除周光平,唯一沒有晉陞高級副總裁的聯創只有黃江吉。

同年8月,雷軍下發內部郵件稱,黃江吉改任戰略副總裁,協助雷軍規劃公司未來三年到五年發展戰略。當時的郵件原文如下:

小米發展到今天的規模,中長期發展戰略變得越來越重要。聯合創始人黃江吉改任公司戰略副總裁,協助我規劃公司未來三到五年發展戰略。黃江吉原來負責部門直接向我彙報。

本次調整中,雷軍並沒有提到感謝黃江吉過去為小米作出的貢獻。

此後,黃江吉逐漸淡出與小米的相關畫面。2017年11月5日,小米之家深圳旗艦店開業不見他的身影,一度活躍的個人微博也逐漸停止更新。

時間倒回七年前,2010年4月,雷軍花了四個小時說服黃江吉加入小米,此前,他在微軟工作了十三年,曾擔任微軟中國工程院開發總監。

黃江吉曾負責被雷軍給予厚望的米聊。儘管微信此時已開始席捲整個中國互聯網,但黃江吉依然決定展開差異化競爭,將「發燒友聚集地」做到極致。令人遺憾的是,2014年後,雷軍在公開場合再沒提及這款產品。

此後,黃江吉帶領的團隊負責小米雲服務和小米路由器,但由於產品定位出現偏差,成本太高且不夠輕便,最終與市場需求相去甚遠,難以達到「期待中的成功」。最後,路由器部門被尷尬地納入了小米生態鏈部門。

但當時,雷軍並未因此放棄對黃江吉的器重,逢人便介紹,「KK(黃江吉)在小米負責米聊,雲服務和路由器,是一個幹活很瘋的香港帥哥」。七年後,雷軍在內部郵件中稱,黃江吉因個人原因「選擇新的生活方式,決定辭去在公司擔任的職務」。

七年時間,小米開荒擴土,變化飛速,黃江吉的地位同樣如此。


除了小米八位聯合創始人,小米數論的投資方也受益頗豐。

從企查查的公開信息來看,

2010年4月,雷軍及團隊、晨興創投、啟明創投投資創立小米;

2010年底又完成一輪新的融資,投資方多了IDG,公司估值2.5億美元,全年累計融資4100 萬美元;

2011年12月,小米獲9000萬美元融資,估值10億美元;

2012年6月底,小米宣布融資2.16億美元,估值40億美元;

2013年8月,小米新一輪融資估值100億美元。

當中,並未出現雷軍曾經在公開場合提到的,陳彤也是小米的早期投資人。

2014年11月,原新浪執行副總裁、新浪網總編輯陳彤加盟小米,並負責小米內容投資和內容運營業務。雷軍對他寄予的厚望是,

「要在半年內讓小米盒子和小米電視的內容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都不擅長內容,因此找了最擅長內容的陳彤」。

利用自己的媒體關係和業界資源,陳彤帶著雷軍給的10億美金先後入股優酷、土豆、愛奇藝、華策,帶領小米電視完成了從視頻網站到影視劇製作公司資本注入,建立起小米電視的護城河——視頻網站大聯盟。

但無論如何,對於當下的小米而言,銷售出去更多的硬體產品才是其所有布局的最終要義——陳彤所負責的視頻內容也是為此服務。

2015~2016年間,小米正從刮骨療傷中回潮,需要在硬體上重點發力,而內容則是需要放長線投入的事情。此外,在小米,陳彤的地位受制於王川,沒有大權在握的恣意。2016年11月,陳彤在小米的階段性任務達成後,加入一點資訊。

雖然不再小米擔當任何職務,但作為小米早期投資人,陳彤也依然是贏家之一。

根據招股書披露的內容,小米多輪投資方晨興資本持股17.19%,此外,劉芹個人也參與了小米早期的投資。

決定做小米前,雷軍跟劉芹通了12個小時的電話,從晚上9點到早上9點。「當時這個行業里,山寨機都能賣那麼好,那麼我覺得,我們是發現了一次巨大的變革機遇。它可能是產業機遇,可能是幾十年一次」,在劉芹當時看來,「這事做成了,肯定是百億級別的」。

招股書中,雷軍稱,「小米不是單純的硬體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

這也正是劉芹當初在小米身上看到的特質,

「我們看到的機會是,移動互聯網是以硬體,軟體,操作系統和生態系統整體出現,我不太同意小米不是互聯網公司。

第一,大家對互聯網公司的看法有些過時,其次,誰能帶來好的用戶體驗就是好的產品……

小米是比較早的意識到了這種新的機會,利用安卓這個開源的環境,第一個敢於用生態系統的方法,一上來就是操作系統,硬體公司的思路不會先做操作系統」。

和劉芹一樣,童士豪也在早期就相中了小米,作為當時啟明創投主管合伙人,他帶領基金在2010年和2011年對小米進行了千萬美金的兩輪融資,同時,個人也入股小米。

值得注意的是,當年和雷軍共同創立順為資本的許達來不僅在小米集團擔任非執行董事,也通過自己的全資公司和順為基金合計持有小米2.93%的股份。

當中,IDG屬於早期投資者中持股最少的,僅占不到2%的股份。但從最終收益來看,也是一份不錯的回報。

2011年後,小米開始進行戰略性融資,本身的融資水平也在加強,並開始吸引高通、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GIC、俄羅斯投資公司DST等跨國基金的關注。其中,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GIC、俄羅斯投資公司DST還是小米後期多輪融資中的老面孔。

尤里·米爾納(Yuri Milner)在2005年創立了全球投資基金DST Global。至今,他最為外人熟知的投資案例是在2009年投資了年僅25歲的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2億美元的下注最終為他獲得了40億美元的回報。

2011年,米爾納將總部從莫斯科遷至香港。但當米爾納找到雷軍時,小米的B輪融資正要結束,最終,米爾納堅持個人投資小米。

雷軍在招股書公開信中談到,小米建立的全球化商業生態有著極具想像力的遠大前景,小米「要讓全球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要實現這一目標,1家小米遠遠不夠,需要100家甚至更多的『小米』,一起建立豐富而繁榮的新商業生態」。

新加坡是其進軍國際市場的第一站。2014年,新加坡成為小米的首個試點市場。而後不久,小米獲得了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GIC的融資,其並占股1.12%。

也是在這一年,小米的估值已經高達450億美元。這一成績對於曾經每一個「擦肩而過」的投資人都是筆不小的損失。

2015年11月,GreylockPartners合伙人、LinkedIn聯合創始人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就坦言,對於當初未投資中國互聯網公司小米,感到「很遺憾」,「雷軍當初聯繫過我,想得到我的投資,但我沒有答應」。

錯失機遇的還有蔡文勝,日前,他就在公開場合透露,「當時我是有機會去投資到他的,因為小米的融資非常快,而且一開始規模就很大,超過了天使投資的範疇,所以當時,雖然覺得小米會成功,但自己卻沒有主動去投資」。

從小米過往的融資金額來看,幾乎每一輪融資完成後,其身價都會漲三倍,高估值的確「嚇跑了」不少投資人。但從投資來看,不追貴的項目就永遠不會有全勝的機會。2014年,前摩根士丹利明星分析師季衛東管理的科技投資基金All-Stars Investment就領投了小米E輪融資。

事實上,季衛東早在2013年5月就與雷軍結緣,當時,他被任命為歡聚時代(YY)的獨立董事兼審計委員會成員,而雷軍則是YY的董事長兼董事。

與此同時,雲峰基金、厚朴基金也出現在小米E輪的投資方名單里。

雲峰基金由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和聚眾傳媒創始人虞峰在2010年1月共同創立。不久,一票大咖加入了雲鋒基金的LP陣營,僅其發起人就是包括騰訊控股馬化騰、巨人網路史玉柱、銀泰投資沈國軍、分眾傳媒江南春、華誼兄弟王忠軍、新希望集團劉永好、新奧集團王玉鎖、邁瑞醫療徐航、易居中國周忻、七匹狼周少雄、中國動向陳義紅、五星電器汪建國、九陽股份王旭寧等人。

厚朴基金由高盛高華證券董事長方風雷、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中國及香港業務原主席何潮輝,以及高盛亞洲投資銀行部原聯席主管王忠信2007年共同創立。當年,其首期募資就超過百億元,其後,為數不多的投資案例也幾乎都是大手筆。蒙牛乳業、雨潤食品、建設銀行、中資銀行等都是旗下的投資案例。在投資小米前,厚朴投資鮮少相中TMT領域的項目。

此外,印度市場對小米來說也是一塊肥沃的土地。2016年,小米市場份額從2015年的15.1%跌至8.9%。但2017年小米業績開始大漲,其中印度功不可沒。

小米招股書顯示,下一階段,印度市場的目標有兩個:一是進一步提升手機銷售量,二是增加既有用戶的互聯網服務收入。

而早在2015年4月,小米就電子郵件聲明稱,塔塔有限公司(Tata Sons)首席執行官拉丹?塔塔(Ratan?Tata)向小米集團做出一筆投資,雖沒有透露具體投資金額。但對於這筆投資,雷軍認為,「這是到目前為止,對於我們印度戰略的一個肯定」。

小米此次在香港上市意義重大,因為就在幾天前,港交所正式做出25年來最大變革:允許同股不同權結構公司赴港上市。小米有望成為港交所「同股不同權」第一股。

據招股書披露,在股權結構上,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雷軍持股比例為31.41%,如計入總股本ESOP員工持股計劃的期權池,則雷軍的持股比例為28%。但是通過雙重股權架構,雷軍的表決權比例超過50%。

總的來說,同股不同權的目的是讓管理權把握住公司的控制權,除了這次的小米,典型的如阿里巴巴也是採用的這種股權結構。早前阿里巴巴也曾希望在香港IPO,但由於當時「同股不同權」未放行使得港交所錯過了阿里巴巴。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雲網 的精彩文章:

解讀B站招股書:募4億美元,管理團隊投票權超80%,81.7%用戶是「Z世代」
Skype成加密貨幣OTC市場「新寵」,月交易量高達40億美元

TAG:獵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