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是個美食家,曾自編食譜,最喜歡吃鮑魚

曹操是個美食家,曾自編食譜,最喜歡吃鮑魚

文/陳德方

在中國歷史上,會吃的帝王很多,能像曹操一樣,會打仗、會治國,同時又會吃的少之又少。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是最喜歡開宴會的領導人,動不動就喝酒、轟趴,然而這些都是文學家編出來的,真實的情況未必如此。

不過,在《太平御覽》中記載了曹操自己編寫的食譜,從筆者看到的信息可以發現,曹操是個超級喜歡海鮮的人,尤其是喜歡吃魚。在《太平御覽》記載的曹操的食譜、食材介紹中,有大量關於魚和吃魚的記載,如魚的名字,怎麼吃,什麼味道等。

如,《魏武四時食制》記載:「東海有大魚如山,長五量蕊,謂之鯨鯢。次有如屋者,時死岸上,膏流九頃,其須長一丈,廣三尺,厚六寸,瞳子如三升碗大,骨可為矛矜。」很顯然,這是對擱淺的鯨魚的描寫。

再如,《魏武四時食制》記載:「郫縣子魚,黃鱗赤尾,出稻田,可以為醬。」這是對可以做醬的魚的記載。同時,還有大量做魚的方式,不僅全面,也很簡潔。這是曹操作為帝王,很愛生活一面的表現。

美食作家二毛在《原來曹操也是美食家》一文中寫道:「曹操率軍在官渡和袁術對峙的時候,由於軍糧匱乏,一個餓得不行的士卒在水澤中抓泥鰍燒著吃,被以違反軍紀的罪名抓來交給曹操處罰,曹操卻讓這個士卒再依樣燒了兩條吃,覺得味道非常鮮美,所以沒有處罰這個士卒,反而讓他將這道菜推廣到全軍,並因此解除了這次饑荒。官渡之戰大勝後,曹操再次獎賞這名士卒,而且把這道菜命名為官渡泥鰍。」

這個到底是正史的記載還是後人杜撰的很難確定,但是多半是後人附會的。不過,正史中的確有一些細節證明,曹操的確是個吃貨。不僅如此,《太平御覽》卷九三八記載,曹操死後,曹植寫了《求祭先王表》,表文中提到「先王喜食鰒魚,前已表徐州臧霸送鰒魚二百,足自供事。」

所謂「鰒魚」指的就是鮑魚。曹操果然很識貨,也是個喜歡吃鮑魚的人。一個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政治家、軍事家,回到家裡,竟然是個喜歡吃的美食家。這個身份的轉變讓後人難以理解。然而,也正因為這樣,所以曹操的形象才那麼豐滿。

後人對政治家誤解太深,總認為他們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特殊群類,其實他們也很生活,也很普通的。從曹操這件事可以看出,治大國如烹小鮮這句話果然很有道理。

參考文獻

1.《求祭先王表》;

2.《原來曹操也是美食家》;

3.《太平御覽》;

4.《漢魏之際的青徐豪霸問題研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怪譚 的精彩文章:

康有為真的是鼓吹中日合邦的賣國賊嗎?後人誤解他了
劉備讓劉禪娶了張飛兩個女兒,為何不讓他娶關羽的女兒?

TAG:文史怪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