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假若張旭是當代人,他還會酒醉後吼叫,以頭髮蘸墨作書嗎?

假若張旭是當代人,他還會酒醉後吼叫,以頭髮蘸墨作書嗎?

筆者為一學書近四十年的書法愛好者,非中書協會員。自少年時即喜歡草書,鑽研草書多年,零花錢多用於購置碑帖及書畫理論書籍。臨帖之餘,喜讀書畫理論書籍,古代書史書論及當代理論皆有涉獵。書法自古以雅俗分高低,近十餘年忽冒出評論書法的新名詞——丑書;以其望文可以知意的直白性,迅速廣為流傳,成為評價書法的新名詞;字形丑怪者古今皆有,但古人為何不以字形論書,因為以外形論書是很膚淺的,王羲之四世族孫南朝書法家王僧虔在《筆意贊》中說:「書之妙道,神採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現在有些口口聲聲講書法傳統的人卻不願意去讀二王以來的傳統書法理論,丑書這個詞語簡直成了評論書法的萬金油,有的人居然把古人書法中的險絕當做失誤,還真把古代大書法家當做現在吃瓜群眾的水平了。此文情節純屬有感而發的虛構,切勿對號入座。歡迎留言爭論,但「辱罵和恐嚇決不是戰鬥」。

登天

以上四字來源於張旭《古詩四帖》

蘭州碑林草聖張旭塑像

假如張旭是當代人,他也會發QQ、發微信圈,展示自己的狂草藝術,即使自己不發,他的朋友也會發他酒後狂呼大叫、以頭蘸墨作書的醉態。

假如張旭是當代人,他要在網路展示自己的狂草,也許會遇到「亮亮你的楷書」的尷尬。以張旭洒脫不羈的個性,也許會反詰一句「你以為我是耍猴的」,也許會回答說:《嚴仁墓誌》是我寫的楷書,可惜埋到嚴仁墓了,你說怎麼辦?難道要我扒開墳頭證明給你看嗎?

《嚴仁墓誌》

張旭"飲醉輒草書,揮筆大叫。以頭搵水墨中而書之,天下呼為張顛。醒後自視,以為神異,不可復得」(出自《國史補》),這很像現在的江湖大師做派,假如張旭是當代人,許多人肯定會給張旭送一頂受西方垃圾理論影響、效法東洋井上有一的高帽。身為書法名人的張旭,帶壞年青的人帽子是脫不掉的。事實上,唐代的文人士大夫對此很寬容,張旭也沒有遇到讓他亮亮楷書的尷尬。吼書、頭書僅僅是張旭酒醉後發泄情感的一種方式而已。

(全名《尚書省郎官石柱記序》,唐人陳九言撰,張旭正書。《郎官石柱記》是傳世最為可靠的張旭真跡,此序楷勢精勁凝重,法度森嚴,雍容閑雅兼而有之,是張旭存世的重要楷書作品。)

定位一個藝術家的水平不是簡單的把所有的作品加起來求一個平均值,而是以最高水平來衡量的。「後輩言筆札者,歐、虞、褚、薛,或有異論,至長史無間言」(出自《唐國史補》),古人還是很客觀地對張旭的書法水平做了高度評價,把他置於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初唐四家之上,初唐四家都以楷書名世,古人把張旭置於四家之上,這是符合藝術評價標準的,因為古人深知「草聖最為難」的道理,這是當代那些鼓吹楷法無欺的人們不敢承認的事實。

(《肚痛貼》全帖六行30字,似是張旭肚痛時自診的一紙醫案。文曰:"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熱所致,欲服大黃湯,冷熱俱有益。如何為計,非臨@。(最後一字無人識讀)"這幅作品開頭的三個字,寫得還比較規正,字與字之間不相連接。從第四字開始,便每行一筆到底,上下映帶,纏綿相連,越寫越快,越寫越狂,越寫越奇,意象迭出,顛味十足,將草書的情境表現發揮到了極致。《宣和書譜》中評說:"其名本以顛草,而至於小楷行草又不減草字之妙,其草字雖然奇怪百出,而求其源流,無一點畫不該規矩者。"明王世貞跋雲:"張長史《肚痛帖》及《千字文》數行,出鬼入神,倘恍不可測。")

張旭草書《李青蓮序》

熊秉明《中國書法理論體系》說:"張旭是中國書法史上一個極重要的人物。他創造的狂草向自由表現方向發展的一個極限,若更自由,文字將不可辨讀,書法也就成了抽象點潑的繪畫了。"其實,草書除了專業研習草書的人,對於大多數讀書人來說識讀很困難,狂草更是難以辯讀。在文化普及不高,讀書人少、連刻帖都不普及的古代,要說草書具有實用性,大眾能夠感知草書的美,那是自欺欺人,普通讀書人都很難見到好的碑帖,更何況普通民眾。王羲之的《十七帖》是書信手札匯刻,但受書人肯定不是一般的讀書人。在民風淳樸古代,讀書人不會忽悠人亂捧某人的書法,能識文斷字的人在古代受尊敬,書聖草聖之名便通過讀書人的口耳相傳,世世代代受人尊敬了。

「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這是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對張旭的描述。

張旭三杯酒醉後,豪情奔放,絕妙的草書就會從他筆下流出。他無視權貴的威嚴,在顯赫的王公大人面前,脫下帽子,露出頭頂,奮筆疾書,自由揮灑,筆走龍蛇,字跡如雲煙般舒捲自如。「脫帽露頂王公前」,這是何等的倨傲不恭,不拘禮儀!它酣暢地表現了張旭狂放不羈,傲世獨立的性格特徵。

嗜酒如命、放浪不羈,在公眾場合衣冠不整是讀書人、士大夫的為人之缺點,杜甫卻以讚賞的筆調描述之。

《飲中八仙歌》此詩將當時號稱「酒中八仙人」的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李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八人,作者寫八人醉態各有特點,純用漫畫素描的手法,寫他們的平生醉趣,充分表現了他們的性格,生動地再現了盛唐時代文人士大夫樂觀、放達的精神風貌。

《飲中八仙歌》中和李白比肩出現的重要人物是張旭,他「善草書,好酒,每醉後,號呼狂走,索筆揮灑,變化無窮,若有神助」(《杜臆》卷一),被當時人稱為「張顛」,即張瘋子。但李白、杜甫、賀知章等文人肯定不這樣認為,朝廷也不這樣認為,不然張旭不會官至金吾長史(御林軍將軍的幕僚秘書)。

張旭為人洒脫不羈,豁達大度,卓爾不群,性格豪放,嗜好飲酒,常在大醉後手舞足蹈,然後回到桌前,提筆落墨,一揮而就,甚至披頭散髮,用頭蘸墨作書,酒醒後看見自己用頭寫的字,認為它神異而不可重新得到。有人說他粗魯,給他取了個張癲的雅號。其實他很細心,他認為在日常生活中所觸到的事物,都能啟發寫字。後人評論書法名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人,有人有不同的意見,至於論到張旭,都沒有異議。

相傳他見公主與擔夫爭道,悟得草書筆法的意境;又聞鼓吹而得筆法之意;在河南鄴縣時愛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而悟得草書筆法的神韻。他平時偶有所感,即熔冶於自己的書法中。當時人們只要得到他的片紙支字,都視若珍品,世代珍藏。

張旭如果是當代人,見公主與擔夫爭道悟得草書筆法的意境,聞鼓吹、看舞劍器而悟得草書筆法的神韻,會被許多人說成是故弄玄虛,許多人會說「書法不就是寫個字嗎!寫字無它,唯手熟爾!」

唐代文豪韓愈在《送高閑上人序》中讚美張旭:"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觀於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鬥、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於書,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終其身而名後世。"這段話一言以蔽之:世上無物非草書,但此境惟深識書者知之。

張旭(675年-約750年),生卒年不詳,字伯高,一字季明,唐朝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開元、天寶時在世,曾任常熟縣尉,金吾長史,他做官不高。因其母陸氏為初唐書家陸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孫女,他是二王筆法的正宗嫡傳人。他自己以繼承"二王"傳統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張芝草書之藝,創造出了瀟洒磊落,變幻莫測的狂草。

張旭死後,大家都很懷念他。如杜甫入蜀後,見張旭的遺墨,萬分傷感,寫了一首《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詩中曰:

斯人已雲亡,草聖秘難得。

及茲煩見示,滿目一凄惻。

李頎在《贈張旭》一詩中說:

露頂據胡床,長叫三五聲。

興來灑素壁,揮筆如流星。

可見大家對張旭的敬愛之深。常熟人民為了紀念張旭,直到今天,城內東門方塔附近還保留著一條"醉尉街"。舊時,城內還曾建有"草聖祠",祠內的一副楹聯:"書道入神明,落紙雲煙,今古競傳八法;酒狂稱草聖,滿堂風雨,歲時宜奠三杯",表達了邑人對這位草書之聖的深深崇敬。張旭洗筆硯的池塘也曾長期保留,稱為"洗硯池"。

張旭深得草書筆法,以狂草名世,酒後喜歡在人家的白牆壁上寫狂草(當時的紙張尺幅很小),喜歡作書時吼叫,喜歡以頭髮蘸墨作書,假如他生活在當代,許多人會口誅筆伐,說他把學書法的人引向邪路,許多人會不相信顏真卿是經他指點稱為楷書大家的,反而會噴顏真卿為了出名拜張旭為師。

張旭的草書與李白詩歌,裴旻劍舞,當時人稱為"三絕" ,他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號稱"吳中四士",被後世尊稱為"草聖",他作為一個小官,可謂狂草使他生享盛名,死極哀榮。

後懷素繼承和發展了張旭筆法,也以草書得名,與張旭並稱"顛張醉素"。

懷素是一個和尚,也學張旭喜歡酒後吼叫(粉壁長廊數十間,興來小豁胸中氣。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自敘帖)作書,假如他生活在當代,許多不喜歡草書的人會抓住他不守清規戒律,寫《自敘帖》自吹自擂,從道德層面口誅筆伐,噴得他無地自容的。

所以,假如時間能夠倒流,歷史能夠穿越,張旭也許不會穿越到現在,因為他不願意被不講道理的噴。

所以,假如時間能夠倒流,歷史能夠穿越,張旭穿越到現在,如果衣食無憂,他依然會喝喝自己的酒,然後吼叫幾聲,寫寫自己的醉書,他依然會教出第二個顏真卿,他不怕別人噴他教壞讀書人。

但歷史不能假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頭髮 的精彩文章:

早上來不及給孩子扎頭髮?這幾款百搭髮型已經不能再簡單了,辣媽必學的編髮教程!
產後半年這3種髮型不要留,對頭髮身體傷害大,更不利於照顧寶寶

TAG:頭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