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大帶給我什麼?

北大帶給我什麼?

獨立、多元和包容。

常常想,北大的四年時光帶給了我什麼?

當然,有一張文憑,靠著它,我曾謀得尚算體面的工作。然而,畢業兩三年,別人可以拿學校來定義你,畢業十年之後,就只能靠你自己的所作所為去定義你了。況且,現在我已經是自由職業,無需拿著這張證書去向別人證明什麼。

也有知識,有非常好的老師,有上過的精彩的課程。但學過的專業現在已完全丟掉,聽過的課已完全忘卻。

有一幫關係比較好的同學和朋友。但時間很殘酷,除了微信的班級群、校友群零星發言,聚會時的大醉一場,日常經常聯繫的只剩下少許幾個,甚至一些曾朝夕相處四年的老師同學,也已一時叫不出名字。

但有幾個詞,我卻確定一定以及肯定,是北大帶給我的——獨立、多元和包容。

獨立。不是指特立獨行,而是獨立自主地做出自己的選擇和判斷。

這個選擇與判斷,可以與別人不同,也可以跟別人相同,重點是不人云亦云、不過自己腦子,重點是下出結論前去儘可能多地了解真相。

很多熱點事件一出來,大家就迫不及待去發表觀點,然後,爭吵再爭吵,反轉再反轉,站隊再站隊。其實,在我看來:第一,這事情值得去關注嗎?第二,這事情的全部真相是怎樣,是否已經清晰明了?第三,我會受我自己所處的位置影響判斷嗎?

舉例來說,北大校長在120周年校慶演講上說白字這件事情,你看到後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是笑哈哈、還是覺得情有可原、亦或是覺得林難辭其咎?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跟著別人的思路去下結論,還是自己去了解了事情原委做出自己的判斷。而今天林校長在校內BBS上發了一封《致同學信》,就更有意思了,依然有各種各樣的解讀,其中自然依然有從眾者和獨立思考者。

獨立之表現,可以是質疑權威,也可以是學習智者。我們無需重新發明輪子,卻要思考如何具體地使用它。

多元。認識到這個世界人和人之間的差異,尤其是自己和別人之間的差異,簡單來說,別以為別人都跟你一樣。

有人說,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大過人和動物之間的差距。這有一定道理。每個人的秉性不同、習慣不同、思考和行為方式不同。我們習慣於通過人種、國籍、族群、膚色、語言、宗教、文化、職業、年齡、團隊組織、愛好、取向等等方式,區分一個個群體。一個群體通常有自己的共性特徵,但這無法消弭個體的差異性。人類天生願意投奔群體,卻又在群體中獨一無二。

例如,我上大學前,所經歷的人、事、價值觀,幾乎是一成不變的。但進入大學後,就像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我們班是個大班,140多人,來自五湖四海,留學生還特別多、有40餘人,每個人都那麼地不一樣。人多了,自然有的人會顯得特立獨行些,這體現在以上分類的種種,也會很具體真切。會有人的某些具體言行,會顯得與環境格格不入,與群體差異巨大(也許我自己就是別人眼中的怪咖之一)。這種差異性,跟每個人成長的經歷有關,也跟天生的基因有關。但個體的差異性,從未成為我們作為團結的集體之障礙。如此大一個班級,其班級團結度,可能要大過很多一二十人的小班。

當然,進入社會後,就發現了這個世界中更多的不同。

包容。尊重社會的多元,接納個體的差異性。

人和人交往過程中最大的痛苦就來自——你跟我不一樣,我要讓你跟我一樣,但你就是改變不了,仍然保持跟我不一樣。

尊重多元和個體差異性,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其實挺難。一個家庭,丈夫和妻子、父母和子女發生不一致想法時,亦很難平心靜氣、尊重對方的選擇。更不用說整個社會遇到的各種各樣的人。

這種包容,我覺得現在的社會還真挺缺的。就像上了北大的奧數天才,可以去當教授,也可以去做金融、教小學生、賣豬肉、家裡蹲炒股。但總有人認為,你不去當教授、「征途不是高等數學的星辰大海」,就是大逆不道。

我以前的專業是學習國際關係的,國與國、人與人其實差不多,也是這樣。你跟我不一樣,我就看不慣你,就想讓你不舒服,罵你,甚至直接揍你。

解決的辦法——求同存異,只要你別害我、影響我,你說什麼話、做什麼事、信仰什麼、有什麼習慣,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跟我不一樣的地方,我不覺得膈應,如果真膈應得慌,我躲開、眼不見為凈,好吧?

甚至,對於不獨立、不包容、不理解世界多元性的人,我們也應該包容。

蔡元培先生在100年前提出「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北大辦學方針,如今,這八個字已經成為北大精神的縮寫。我理解的「獨立、多元、包容」,也正是源自與此。也許對於別的人而言,這並不是什麼北大所特有的,也不是所有北大人都具備的,但這就是北大四年生活帶給我最重要的東西。

END

這裡有個通往財務自由的二維碼,長按識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由引導RMB 的精彩文章:

TAG:自由引導RM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