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治理流浪動物,值得探討的幾個倫理問題

治理流浪動物,值得探討的幾個倫理問題

近日看到湘潭大學流浪狗追咬女生的視頻,實在令人毛骨悚然。湘潭大學方面已經承認確有此事,但也提到學校其實早有捕殺流浪狗的打算,但遭遇校內同學反對而作罷。近來關於流浪狗的討論很多,筆者本不想參與,不過在看了不少類似視頻之後覺得還是有必要從公共治理的角度談點看法。

早些年就有新聞報道過某小區業主對物管「不人道」捕殺流浪貓狗的行為表達了強烈憤怒的事情,有的還升級為人肉搜索、上門塗鴉等線上線下涉嫌侵犯公民權的暴力行徑。許多評論已經指出犬只傷人與養狗人士不文明的養狗習慣有直接關係,街頭流浪狗的大量存在也與養狗人士不負責任的遺棄行為有直接關係,這些批評都切中要害。不過,在輿論一致譴責養狗人士的不文明的同時,還夾雜著關於動物福利的討論,這些討論一直沒有形成共識。

我國大部分城市已經對養犬制定了地方法規,限制了不文明的養犬行為,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居民的安全。然而,流浪動物的治理卻一直是盲區。有的地方在治理流浪狗時,儘管初衷是為了居民安全,卻因為採取了比較粗暴的方式遭到部分居民和愛狗人士的抗議。他們的抗議使地方政府無所適從,有的乾脆放任不管。究竟該如何治理,似乎陷入了一個兩難困境:捕殺不對,不捕殺也不對。

可能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治理流浪動物是文明時代的倫理難題。在中國,寵物飼養是社會進入相對較為富裕的時代才出現的社會行為,人們不再將狗作為肉食來源,而是一種生活依賴品和精神慰藉。人類對待狗的態度,與物質生活的發達和社會文明的演進是相一致的。然而,人們可能並未認識到的是,隨著食物結構和生活習性的變化,人們對狗表達出越多的愛和尊重,那流落街頭和鄉野的狗也越多。

也正因為人們對流浪狗的「關愛」,於是衍生為一個需要治理的公共性社會問題。有人建議將捕獲的流浪動物由政府出資照料集中圈養,或者委託第三方機構照料,政府可以少出錢或者不出錢。這個建議有意思的地方在於牽出了一個關於分配正義的倫理難題:社會上還有很多人在等待救助、需要照顧,應該把錢用於需要照顧的人身上,不應該拿錢去救助流浪狗。究竟是人重要還是狗重要?如果有一個議事廳,估計會為此吵個無休無止。

還有人建議採取「人道」毀滅的方式處理這些流浪狗。這又牽出一個有意思的倫理議題:對待動物需要什麼樣的「人道」?什麼是「人道」的方式?動物保護人士中不乏激進的動保主義者,他們在傳播文明理念的同時也試圖撼動根深蒂固的文化習慣,以至對他人正常工作生活造成干擾。比如去年在美國發生過白人抗議中餐館現宰家禽的事件,導致餐館不得不中止向社區華人供應新鮮禽肉的業務;有動物保護人士抗議禽畜類飼養工廠不「人道」養殖,抗議禽畜加工企業不考慮動物的感受宰殺禽畜等等,都已對這些企業的正常運營造成干擾。那麼,什麼才是「人道」的方式?各方人士並無一致意見。

第三個有意思的倫理議題是:愛心泛濫會不會成災?誠然,喜愛動物的人越來越多,不少人主張在無害情況下允許流浪狗在校園、社區活動。湘潭大學的悲劇就在於愛心泛濫真的成災了。事情發生之後,估計有不少人會痛定思痛,支持學校捕殺。悲劇給予社會的教訓太多了,愛心膨脹阻礙和干擾了以安全為首要事務的社會治理,結果就是無法預料的隨機性事件發生。 肖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霍金來華簡史:做演講之餘兩次登長城,贊中國人靈巧勤奮智慧
珠海造無人船 為雪龍號探路

TAG: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