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裡有75條黃金教育法則,請各位父母注意查收!

這裡有75條黃金教育法則,請各位父母注意查收!

我們常說,沒有人天生就會做父母。因為你的行為是由思想決定的。如果你不掌握科學的教育方式,怎麼能成為一位優秀的父母呢。

正如《終身成長》的作者卡羅爾·德韋克所強調的:身為父母,首先自己要掌握成長型思維模式,以全新的角度看待教育,從根本上改變教育方式,再通過你的言行傳遞給孩子,你和孩子才能最終受益。

所以,父母選擇學習什麼樣的教育方式就很重要。

《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教給我們的就是一種科學的教育方式。這是一本寫給父母的子女教育類書籍,如果你在孩子的教養方面存在困惑,那麼,這本書里的教育理念和實踐方法將會為你打開一扇窗。作者艾麗卡·雷斯切爾認為:養育孩子是一種技能,可以通過後天習得,但更重要的是,它需要反覆實踐。

書中清晰地列出了75條教養法則,內容簡潔,直擊重點。因此,它給我們最直觀的感受正如書名所說,這是一本指南、工具書、手冊,你需要做的就是在有空的時候,翻開目錄,找到你感興趣的部分進行閱讀。

但是,仔細閱讀書中的內容,你會發現,按照書中的實踐指導,你可以通過一定的「套路」去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思考、感受和行為習慣,最終目的在於提高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而這對於打造良好的家庭親子關係,培養孩子成為一位健康、幸福、善良的人至關重要。

《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的作者艾麗卡·雷斯切爾是兩個孩子的母親,芝加哥大學心理/人類發展系博士,是一位家庭教育方面的專家,她不僅創建過廣受歡迎的父母教育研討班,撰寫的很多文章還曾發表於《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今日心理學》和《大西洋月刊》等諸多報刊雜誌。

艾麗卡·雷斯切爾提出的教育方法有三個關鍵點,可以稱之為「ABC優質教育法」,其中,A表示「接受」(Acceptance),B表示「界線」(Boundaries),C表示「一致性」(Consistency)。

書中的75條教育法則除了包括上述三個關鍵點,還有一部分內容,是在提醒父母應該要先提升自身的思想高度,對應的有法則2、3、5、11、12、15、16、20、29、64、74和75等,如果想要採用「ABC優質教育法」去更好地教養孩子,父母要首先改變自己、將教育視為一種技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能夠照顧好自己等等。其中,一個根本前提,是父母要認識到孩子的大腦與成人的不同。


孩子的大腦總是處於探索和學習當中,他們的前額皮質還沒有發育完全,而前額皮質正是負責計劃和專註力等執行行為的大腦位置,所以你會發現孩子時常會「分心」。但另一方面,這一特點又非常重要,就像研發部門一樣,使孩子具有好奇心和靈活性,對於以後學習能力的發展非常重要。

從出生到5歲,是孩子成長特別關鍵的階段,神經連接和神經路徑以驚人的速度生長,大腦的結構將長到成年人的90%。這些神經路徑一旦被開闢出來,形態將被固化,會被經常使用。艾麗卡·雷斯切爾將這些神經路徑比作習慣和觀念,比如思考的習慣、感受的習慣、行為的習慣等等。可見,孩子在小時候養成了什麼習慣,對以後的發展非常關鍵。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思想和行為就至關重要。那麼,到底你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並且有能力去糾正那些不良行為,提高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呢?這還要從艾麗卡·雷斯切爾提出「ABC優質教育法」中尋找答案。

A:Acceptance—接受

「接受」的核心在於,儘管你不喜歡孩子們的某些行為或選擇,但是通過你的語言、行為和舉止,你應該時刻讓孩子感受到你愛他們。

B:Boundaries—界線

「界線」的核心在於,你要讓孩子認識到家庭中的規則明確而且合理,界線清晰,這樣孩子能夠體會到家庭的安全感。

C:Consistency—一致性

「一致性」的核心在於,你要說到做到,這與「界線」密切相關,當你制定了規則,就要言出必行,讓孩子可以預見你的行為,這樣,他們對「界線」的挑戰會降到最低。

在《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中列舉的75條法則中,法則6、8、9、14、16、18、29、34、39、43、74主要闡明的是「接受」的重要性,與「界線」相關的法則包括11、21、22、23、38、41、50、51、52、71和72,與「一致性」相關的法則包括1、17、18、23、31、46、47、53、54和71。

這75條教育原則,看似獨立,但實際上具有非常緊密的關聯性,特別是在解決某個問題的時候,你需要按照一定的「套路」來進行,此時需要幾條法則的協同作用。

這裡我們重點講一下情緒指導套路

父母可以通過情緒指導來幫助孩子發展情商,包括認識和理解自己的感受,有效地表達和管控情緒。當你的孩子面臨一定的情緒問題,需要你進行指導的時候,艾麗卡·雷斯切爾指出,你可以分四步走:確認—驗證—指導—管控。

我們用一個比較常見的例子來進行說明:在學校的運動場上,你的兒子搶走了小明手裡的皮球,因為小明不願意與你的兒子一起玩皮球。我們看看如何採用上述四步法來教導孩子管控自己的情緒。

第一步,確認。

你可以這樣說:寶貝,我聽說今天在學校發生的皮球事件了,據說,小明拒絕跟你一起玩皮球。對此,你很尷尬和失望。

這是在幫助孩子確認和指出他們當時的感受(法則11),並使用了含義更細微的情感詞語「尷尬」和「失望」,這將有助於提高孩子的情商。

第二步,驗證。

我能理解,你會這麼尷尬和失望,因為他不願意分享,他沒有遵守運動場上的遊戲規則。他應該讓你加入進來,而不是拒絕你。這麼做是不對的。如果我處在那種場合,我也會很生氣的。

這是在向孩子表明,你能夠理解為什麼他們會有這種感受,運用了同理心和換位思考(法則6)。但是,你能理解孩子的感受,並不代表就會認同他接下來的行為:

與此同時,即便小明做得不對,你把球從他手裡搶走,這種做法也是不對的,哪怕該輪到你來玩這個球了。

一定要注意,這裡轉折使用的詞語是「與此同時」,而不是「但是」(法則7)。

如果我們搶走別人手裡的東西,這就是一種很不尊重人的行為了。

這是在向孩子說明理由(法則46)。

第三步,指導。

當你的孩子已經冷靜下來,願意聽你說話時,你可以接著說下面的話:那麼,讓我們討論一下,今後如果再發生類似的情況,你應該這麼做,你還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來應對嗎?

這是通過重放孩子的行為(法則72)、為下一步做準備。

第四步,管控。

接下來,模擬之前的場景,引導孩子拿出其他的解決方法,你也可以給出自己的方案,讓孩子自己去做出選擇,這是在為孩子指明方向(法則22)。

假如我就是小明,我現在不想讓你跟我一起玩皮球,而你要試著按照我們剛才討論過的方式來應對。記得使用一些能讓自己冷靜下來的技巧,比如深呼吸或離開現場。

最後你們還需要進行演練(法則73),雖然這不能保證下次你的孩子會選擇更好的應對方式,但是相信他們對於情緒的管控力、對多種選擇的抉擇力都將得到提高。

書中上述的例子還有很多,都是我們在實際生活中會經常遇到的棘手情況,按照艾麗卡·雷斯切爾教給我們的法則去實踐,你會發現這些套路會很奏效。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想像一下下面這個場景:當你的小女兒厭煩了用吸管杯喝水,想要向你一樣端起玻璃杯喝水的時候,你會對她說什麼?恐怕絕大部分家長(包括我在內)會說:「小心點!別灑了!別把杯子掉到地上!」但是,艾麗卡·雷斯切爾告訴我們,其實我們應該專註於正面管教(法則24、36、55、68),你可以用「緊緊抓住杯子」來代替「不要讓杯子掉到地上」。

為什麼要這麼說?因為語言能激發觀念和圖像,當孩子聽到「不要讓杯子掉到地上」,他們很可能會想像出杯子掉落的畫面,一旦遇到緊急情況,杯子掉落的概率就會很大;相反,如果孩子聽到「抓緊杯子」,他們則會更加專註於握緊杯子的畫面。

所以,現在在家裡遇到同樣的情況,我就會對女兒說:端平,抓緊!

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需要智慧,如果你掌握了一定的規則和套路,並反覆實踐,有時候就是這麼地簡單有效。《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中提出的75條經過科學驗證的教養法則,將會為你在孩子的情緒管控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方面的教育指明方向。

不過,在讀完本書之後,你可能會發現以前在教育上的一些失誤,這很正常,沒有人能成為完美的父母,「完美」不應是你的追求,「更優質」才是。

Dambisa Moyo在《Dead Aid》這本書的結尾寫到: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所以,現在就行動起來吧。收好這75條黃金教養法則,按照套路去實踐,你離成為優質父母就不遠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offee愛讀書 的精彩文章:

TAG:coffee愛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