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法相宗——研究佛法和實踐佛法的佛學宗派

法相宗——研究佛法和實踐佛法的佛學宗派

法相宗,又稱唯識宗,慈恩宗、瑜伽宗、應理圓實宗、普為乘教宗、唯識中道宗、有相宗、相宗、五性宗。中國佛教宗派之一,法相宗是中國眾多佛教派系中以法相立宗的大乘佛法派系,發源地為陝西西安的大慈恩寺(即大雁塔和陝西長安區的興教寺)。漢傳佛教唯識宗是印度瑜伽行派在漢地的傳承。玄奘從印度回國後,翻譯了瑜伽學系的《瑜伽師地論》、《百法明門論》、《攝大乘論》、《辨中邊論》、《唯識二十論》、《唯識三十頌》、《分別瑜伽論》等各論,以及《成唯識論》,在此基礎上創立了此宗。主要理論包括:「三性說」(遍計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五重觀法,因明學說。唯識因明之學對後世影響很大。盛於唐,唐滅佛後經典損失,宋元以後漸衰;此後論疏於日本取回;近代研究者增加。

與著眼於佛性的禪宗不同,法相宗著眼於佛法,是研究佛法和實踐佛法的佛學宗派。所謂法相,在實踐上是指攝受一切的形式及方式方法,在理論上是指法的宗旨、核心要義,法的淵源、流派、變化等,以及方法論。在這裡,法相宗的「法」,在狹義上是指佛法的「法」,而「佛門」又稱為「法門」。法相宗的「相」,在狹義上是指法的形式,法的源流變遷,以及法的程式、結構、體制等。整個「法相」這個詞就是內容與形式的高度統一,是法與相的辯證統一。而在事實層面上,法相是指佛的法相。

在中國佛學歷史上有兩個來自於印度的真實:一個真實是達摩祖師來自於印度的佛門,其源流由下而上地追溯可以上溯到如來拈花微笑傳法於摩訶迦葉。這是「明心見性、直指人心」的中國禪宗的源頭,其核心概念是「佛性」。另一個真實是玄奘在印度遊學18年,來來回回地行走在印度大地上,流連忘返於釋迦如來的遺迹前,學習研究於印度當時最高的佛學殿堂,師從於印度當時最權威的佛學大師,並就佛學問題在印度各地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學術交流和學術探討活動,在印度佛學界贏得了「解脫天」和「大乘天」的讚譽。玄奘回國後致力於佛教經書的翻譯工作,其翻譯活動達到了相當於國家編譯局的規模,翻譯了數以千卷的經書,並被譽為「正遍知」和「法門領袖」,被當時的最高統治者視為「國寶」。撇開數以千卷的經書譯作不談,玄奘留給後來人的核心概念就是「法相」,而「法相」在修鍊佛法的實踐中具有核心指導作用,是無字真經。法相宗傳承追述:釋尊--彌勒--無著--世親--陳那--無性--護法--戒賢--玄奘。

作為單刀直入的佛門實踐的一種遺風,法相宗在當代亦有新的發展。現代法相宗以佛法及其實踐為對象,著眼於研究性挖掘性地繼承和創新原始佛教以來的佛學理論、方法、技術及其奧秘,以及人類其它修行學派的先進理念及方法,著眼於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及其方法論,著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開放性地吸收了人類文明進步和科學技術發展的成果,特別是在思想上,以數學和邏輯為工具,即以現代高等數學學科體系為思想理論的基石和底盤,以因明邏輯、形式邏輯、辯證邏輯、名辯邏輯、數理邏輯等為實用邏輯工具;在知識上,以佛的知見為基礎,以前人實踐的經驗教訓、成敗得失為殷鑒,以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和人文知識為常識,以了義為常態,理性、冷靜、務實地對待一切;在實踐上,以原始佛教的基本觀點、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為最基本的觀點和方法,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切入點和落腳點,不失時機地引入新技術和新觀念,與時俱進,推進理論創新、方法創新和實踐創新,不斷開拓佛法實踐的新境界、新局面和新願景。

創始人玄奘曾遊學印度17年,回國後先後譯出瑜伽學系的「一本十支」各論,並糅譯了《成唯識論》,奠定了法相宗的理論基礎。其弟子神昉、嘉尚、普光、窺基(四人有「玄門四神足」之稱)等對該宗典籍競作註疏,在理論上各有發揮。特別是窺基,繼承玄奘唯識宗思想,融會貫通,加以發揚,有「百部疏主」之稱。一般認為,唯識宗創於玄奘,成於窺基。窺基之後,慧沼、智周傳承兩代,各有闡揚。自智周弟子如理之後,即逐漸衰微。

此宗所傳唯識因明之學對後世影響很大。律宗道宣專事四分律的宣揚,在理論上也吸收了玄奘新譯唯識學的觀點,以阿賴耶識所含藏的種子(功能)思心所為戒體,稱為心法戒體論(戒弟子從師受戒時,在精神上構成一種防非止惡的功能,稱戒體)。晚明思想家王夫之著有《相宗絡索》一書,對法相宗的基本概念,分析頗精。清代思想家龔自珍曾在其著作中運用因明三支比量。譚嗣同在所著《仁學》一書中,也引用有關唯識思想。資產階級革命家章炳麟,曾運用因明與西方邏輯、中國墨經作比較研究,並有《齊物論唯識釋》之作。近代歐陽竟無、韓清凈和太虛等也曾對法相唯識之學競相研習,並撰有不少專門著作。唯識學科條嚴密,系統分明,切近科學,因此研究者較多,才使其多次復興。

法相宗在日本亦有流傳。唐永徽四年(653)日僧道昭從玄奘學法相宗義,回國後以元興寺為中心傳法,稱南寺傳。開元四年(716),日僧玄昉從智周學法,歸國後以興福寺為中心傳法,稱北寺傳。新羅智鳳、智鸞、智雄亦從智周學法相而弘傳於日本。法相宗是日本奈良、平安時代最有影響的宗派之一,至今流傳不絕。

由於唯識學思辨性很強,甚至流於晦澀煩瑣,又堅持種姓說,這於中國傳統的人性本善及人人皆可以成為堯舜的觀念相衝突。因此,唯識宗在經歷了玄奘、窺基的輝煌與興盛後就急劇衰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言佛語 的精彩文章:

中國佛教思想史上光輝燦爛的雙璧之-華嚴宗
今天南嶽寺僧大多主修凈土,倡導禪、凈雙修

TAG:佛言佛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