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燃!中國最具競爭力12大城市出爐,有你的城市嗎?

燃!中國最具競爭力12大城市出爐,有你的城市嗎?

近日,仲量聯行發布了一份城市研究報告,通過教育、人才、創新、企業活動、宜居環境、基礎設施、區域性城市群、辦公樓租金等指標綜合分析,披露了中國目前最具競爭力的12個城市。

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杭州、南京、蘇州、武漢、天津、成都、重慶、西安。

一個城市的競爭力是由城市的經濟、科創、基礎設施、房價等因素共同決定的,而競爭力帶來的影響,同樣會反哺給經濟、科創和房價。

因此,如果從房價角度來看,這份榜單完全可以看作為中國樓市潛力榜單。

01

教育和科創實力

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南京、西安六個城市被譽為中國六大科教中心,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代表了中國當前最先進的高等教育水平。

從上圖可以看到,北京的教育質量一馬當先,明顯優於其他城市。廣州則佔據著最大教育規模的寶座,廣州是全球目前唯一一個小學生人數和大學生人數同時突破百萬量級的城市。

在教育質量與數量的榜單中,後起之秀的深圳墊了底,但教育數量和質量的並沒有影響深圳的發展,憑藉著政策優勢和開放優勢,深圳將全國的優秀人才攬進了自己的懷抱,讓深圳的人才數量和科創能力位居前列。

所不同的是,北京、上海、武漢、西安、廣州等城市的科創大都依靠高校里的科研機構,而深圳依靠的是民營企業。

02

企業活動指數和城市宜居度

企業活動指數上可以看到,北京遙遙領先。北京坐擁絕大多數國企、央企,中國115家世界500強有一半數量在北京,同時北京還佔據了全國近一半的獨角獸企業。

深圳位居第二。深圳最大的特色是名營企業,擁有一批優秀的土生土長的民營企業,如華為、騰訊、比亞迪、大疆、大族激光、順豐等。深圳是擁有民營世界五百強企業總部最多的城市。

西部地區,企業活動指數以成都為首,成都傳統私營企業和跨國公司的集中度遠超其它中西部城市,在「新一代」企業方面也領先於其它中西部城市。

城市宜居度和環境方面表現最好的仍是這12個城市。

上圖可以看到,宜居指數方面,上海、廣州這兩個號稱中國內地商業氛圍最濃城市佔據頭兩位。緊隨其後的是首都北京、最牛地級市蘇州、經濟特區深圳。

成都、杭州、武漢、西安這幾個正在崛起中的省會城市相比於前幾位大牛,相對還是要弱一些。

環境指數方面,濱海城市深圳以空氣質量這個明顯優勢佔據了第一位。排在前五位的都是南方城市。

03

基礎設施和城市群

基礎設施指數排名是通過高鐵、地鐵以及WiFi普及率綜合衡量綜合考量的結果。

這一指數,作為國家心臟的北京和經濟、商貿、金融中心的上海牢牢佔據了前兩個席位。

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重慶、成都、西安都是門戶型城市,根據最新「十三五交通規劃」,提出將重點打造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重慶,四大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

軌道交通方面,上面提到的12個城市皆在中國軌道交通里程top15中。

另外,城市群方面,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南京等12個城市皆在國家批複的國家級城市群中。

目前國家批複了7個國家級城市群,其中就有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珠三角的升級)、長江中游、成渝、關中平原。

未來還能去哪裡買房?

買房,不一定要押在北上廣深。未來城市的發展,每個城市都有機會。因為未來的中國,一定會培植後發區域的獨特優勢,縮小區域差距。

有經濟學專家說,未來一定是貧富更加分化,一線城市人口越來越多,三四線人口凈流出越來越嚴重。

但是從我們的發展戰略,看城市群散落在地圖上的位置,我們依然是平衡發展的戰略方針。如果你能深刻理解這一點,就能明白,為什麼一線城市限購限貸這麼嚴格,二線城市紛紛展開「搶人大戰」,而三四線城市則要「因城施策去庫存」,「棚改貨幣化」。

所以,請不要再抱著買房只買北上廣的觀念。也不要唱空三四線。而中國傳統的省域經濟,也開始向中心城市群經濟轉變!不管是買房,還是發展,凡是中國的城市,都會有機會。

房地產未來的主線已定

未來房價格局分為三個層面:

城市價值的上限:高價房

城市出現高價房、豪宅,幾乎是城市發展的一種必然性,越好的城市,產業突出,發展機會多,誕生市場經濟下的富豪、有錢人,對房屋品質有要求,那麼價高者得,好房必然高價。這是房價的上限,遵循市場原則,體現了合理梯度。

房價均價

其實,調控指向的就是均價,無論國家宏觀政策還是民眾輿論,豪宅價格再高,與城市內絕大多數人無關,但和多數人相關的是普通房,也就是房價的均價。這是調控的核心點,均價保持平穩,則房地產市場發展平穩。

城市容納的下限:低價房

所謂低價房,也就是在一個城市生活的基本門檻,門檻越高,則城市越「不友好」,門檻越低,越能吸引年輕人和人才。因此,一個城市的低價房價格非常重要,對於城市運營而言,一定要有策略、有方向、有意識的擴大低價房源的供應,讓很多年輕人、剛需家庭能夠留得下來,不至於「望城生畏」。低價房也是調控的關鍵,緩解輿論及民眾壓力。

房住不炒,將成為主導理念。一切為了和諧,所有不利於和諧的經濟方式,將重新受到審視,而炒房則站在風口浪尖。未來,我們期待租賃模式的崛起,但是同時對待買房,心態和三觀或許也需要更多的轉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壹前沿 的精彩文章:

剛需買房好消息不斷,買房不用再「搶」了

TAG:壹前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