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漲姿勢!女性月經病的病因及中醫調理辦法在這裡

漲姿勢!女性月經病的病因及中醫調理辦法在這裡

現代生活中,由於生活緊張、精神壓力大、生活不規律、醫療知識匱乏等原因導致了眾多女性罹患月經不調,痛經、子宮肌瘤、不孕症。

什麼是月經?

有規律的,周期性的子宮出血。以一個陰曆月為一個周期,經常不變,信而有期。如同月相之盈虧,潮汐之漲落。一般初潮平均在12-14周歲(9-18周歲)。絕經年齡通常在45~55歲之間。平均49周歲。

中醫認為月經產生的機理是天癸、臟腑、氣血、經絡協調作用於子宮的生理想像,月經病是婦科最常見的疾病,月經的異常是身體不健康的反映。

月經病是指月經的周期、經期、經量、經色、經質、或伴隨月經周期出現的癥狀為特徵的疾病。常見的有月經先期、月經後期、月經先後不定期、月經過多、月經過少、經期延長、經間期出血、崩漏、痛經、閉經、經行眩暈、經行泄瀉、經行乳房脹痛、經行頭痛等。

中醫藥調理和治療月經病有明顯優勢,不僅顧及主證主病,還治療兼病兼證,不僅顧及機體的整體調理,還能改善局部癥狀。

月經病產生的病因

外因多由於感受寒、濕、熱邪,內因則與情志損傷、先天腎氣不足、多產房勞、勞倦過度有關,上述原因致使臟氣受損,肝、脾、腎功能失常,氣血失調,沖任二脈損傷,導致月經病的發生。

月經病的中醫處理

中醫認為月經病多與感受寒、熱、濕邪有關,並且與氣血、肝脾腎三臟關係最為密切。

血寒:多由於過食生冷或者久居陰濕之地、或素體陽氣不足所致,可致月經後期、月經過少、閉經、痛經、甚至不孕症,可以內服艾附暖宮丸或溫經湯,日常生活中常食用些生薑、紅糖、小茴香、栗子,牛羊肉。

血熱:多由於感受熱邪,或者情緒過激化火,或嗜食辛辣之物引起,可導致月經先期、月經過多、崩漏、先兆流產等,可內服清熱固經湯、六味地黃丸,生活中常食用芹菜、蓮藕、絲瓜、西瓜等涼性食物,忌油炸、辛辣食物。

血瘀:寒、熱或氣虛、氣滯均可導致血瘀,可引起痛經、閉經、崩漏、不孕症,可服用大黃蟄蟲丸、桃紅四物湯、血府逐瘀膠囊,平常可少量飲酒、喝醋、喝月季花茶,多吃一些菇類、金桔、山楂、黑木耳、紅糖。

血虛:多由於化源不足,或由於經、孕、產、乳耗血過多引起,可導致月經後期、月經過少、閉經、痛經、甚至不孕症,可服用四物合劑,平素多吃瘦肉、菠菜、櫻桃、葡萄、阿膠。

氣虛:多因大病久病之後、重體力、腦力勞動、過度節食引起,可導致月經先期、月經過多、崩漏、先兆流產、子宮脫垂等,可服用補中益氣丸,平素常食山藥、大棗、白扁豆、蓮子、雞肉。

肝鬱:多由於性格內向,或工作生活不順心導致,可引起月經先後不定期、痛經、閉經等。可服用柴胡疏肝散、逍遙丸。平時可常食用些檸檬、橙子、陳皮、洋蔥、絲瓜等。多交朋友、旅遊,聽舒緩的音樂。

腎虛:分為腎陰虛和腎陽虛,多由先天不足、房勞過度、多產多育所致。

脾虛:多由素體脾胃虛弱,或飲食、勞倦所傷導致,可引起月經先期、月經量多、崩漏等。常用的代表藥物參苓白朮散、補中益氣湯之類,日常生活中常食山藥、大棗、小米粥。

腎陰虛:導致月經先期、崩漏、閉經、不孕等疾病。治療宜滋腎益陰為主,常用的代表方劑如左歸丸、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之類。日常生活中食用木耳、桑葚、梨子、楊桃、烏梅等。

腎陽虛:導致月經後期、閉經、月經先後不定期。治療宜溫腎助陽為主,常用的代表方劑如金匱腎氣丸、右歸丸之類。 日常生活中常食用韭菜、核桃等溫熱食物。

月經病的治療原則重在調經,調經的具體原則有調理氣血、補腎、扶脾、疏肝補肝等。這些最好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之下進行。

【補益氣血法】

下面重點給大家推薦2個補益類中藥:

1、黃芪

黃芪作用非常大,性甘溫,入肺、脾經。效大補元氣,能提高免疫功能,李時珍「本草綱目」講黃芪為「補藥之長」,現代中醫認為黃芪為補氣之最。黃芪平時用來煮粥、泡水代茶能夠起到補氣強壯體魄,降低動脈血壓的作用。現代藥理分析黃芪中含硒,硒是抗癌防癌的元素。

【黃芪粥】是一種養生長壽粥,益心、肝、脾、肺、腎。

主要食材有紅棗,蓮子,綠豆,薏仁,扁豆,枸杞,米,黃芪等。黃芪煮水:黃芪浸泡20分鐘,倒進砂鍋,加水2大碗,煮15-20分鐘,倒出,再加水煮一次,濾出去渣,再用黃芪水煮粥。

2、山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經 的精彩文章:

月經遲遲不來?推遲?可能是多囊卵巢作怪
女性的月經量少是什麼原因?快來看看你佔了幾樣!

TAG:月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