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諸子百家:餘生幸福的四個秘訣

諸子百家:餘生幸福的四個秘訣

文 | ·滿喜喜

百家聖賢,千古名篇,既是中華文明的源泉,也是我們幸福人生的不二法門。

只有領悟了儒、墨、法、道的智慧,才能達到至高至善的人生境界。

溫潤如儒家

儒家推崇「君子」,提倡自省、寬人,形容君子「溫潤如玉」。

《論語》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顏回走在集市上,見一個買布的人和賣布的人吵架。

買布的人說:「三八二十三,你為什麼收我二十四個錢!」

顏回上前勸架:「是三八二十四,你算錯啦。別吵了」。

買布的人不服氣,指著顏回說:「你算什麼?我只聽孔子的,咱們找他評理去!」

顏回火冒三丈:「如果你錯了,怎麼辦?」

買布的人說: 「那我就把腦袋給你。你錯了又怎麼辦?」

顏回說:「我把帽子輸給你。」

兩人找到孔子,孔子問明情況,哈哈大笑,對顏回說:「三八就是二十三。顏回,你輸了,把帽子給人家吧。」

顏回覺得孔子老糊塗了,無奈地把帽子給了買布人。

見買布人拿了帽子,高興地離開了,孔子才告訴顏回:「你輸了,只是輸一頂帽子,他輸了,可是一條人命啊,你說帽子重要還是人命重要呢?」

顏回大徹大悟:「老師重大義而輕小是非,學生慚愧。」

一件小事,便顯露出了孔子溫潤如玉、循循善誘的君子氣質。

孔子出於仁義,把正確的說成錯誤的,既保全了買布人的性命,又用言辭和行為,教育了脾氣暴躁的弟子顏回,一舉兩得,可以說是人際交往的範本。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被這樣的人驚艷:他們精於人情世故,為人處世圓融周到,遇到任何事都不會急躁、慌亂,總是能很妥帖的解決問題 。

而這群人,往往就是升職加薪,最快最穩的那批人。

除了職場,在家庭、生活中,他們也總是能遊刃有餘,得體的處理矛盾,無論何時,都讓人覺得如沐春風。

但要成為這樣的人,其實一點都不難,且看《論語·衛靈公》: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寬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成為一個溫潤的人,只需要做到兩點:

第一是寬容平和

面對別人的錯誤和缺點,要始終保持寬容平和,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不要得理不饒人,做什麼都要斤斤計較,適當的放過別人,其實也是放過了自己。

第二是換位思考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做事之前,先站在對方的角度想一想,找到彼此利益的平衡點,用最合適的手段,達到共贏,讓大家都舒服。

做到這些,就能避免把自己置於尷尬兩難的境地,在大多數的人際交往中,都能左右逢源,無論在任何場合,都能處變不驚、保持溫潤儒雅的形象。

一個溫潤的人,一定是人群中最親切,人緣最好的那個,若能做到寬容平和、換位思考,那個人就會是你。

正直如墨家

墨家倡導社會平等,反對戰爭,是一個注重公平正義的學派。

戰國初年,楚國決定攻打宋國,並委託魯班製造攻城器械,墨子聽說後,星夜兼程到達楚都,希望阻止楚王攻宋。

墨子問楚王:「一個人丟掉自己的彩飾馬車,卻想偷鄰居的破車子;丟掉自己的華麗衣裳,卻想偷鄰居的粗布衣,這是個什麼人呢?」

楚王不假思索地答道:「這個人一定有病吧!」

墨子趁機說:「楚國土地富饒,物產豐富,而宋國疆域狹窄,資源貧困。兩相對比,正如彩車與破車、錦繡與破衣。大王攻打宋國,這不正如有病一樣?如攻宋,大王一定會喪失正義,並且一定會失敗。」

楚王理屈辭窮,又見魯班的攻城器械,被墨子一一破解,楚王無可奈何,被迫放棄了攻打宋國的計劃。

這就是「阻楚伐宋」,從這個故事裡,不僅能看到墨家「兼愛非攻」的思想,更能看到一種珍貴的「正直」。

楚國是大國,墨子一介布衣,卻不懼強權,犯言直諫,不僅沒有惹禍上身,還成功的消弭戰爭,救黎民於水火,正是因為他身上「正直」的力量。

正直就是要不畏強勢,有勇氣堅持自己的信念,並且能義無反顧的反對錯誤的東西。

這種氣質,會使人不可抗拒的被折服、被吸引,不由自主的產生認同感,就像墨子僅僅用言語,就能說服了楚王。

生活中也是一樣,正直的人,更容易得到別人的尊敬,無論有什麼事,大家都願意詢問他們的意見。

他們做大事不猶豫,做小事不糊弄,誠實堅韌,敢作敢當,深深地令人信賴。

正直,更是一種心靈上的高貴,為人正直,內心也會是快樂和滿足。

就像雨果所說:

在很特殊的情況下,一個人才會成為聖人,但做一個正直的人卻是人生的正軌。儘管你們曾經犯錯,曾經迷惘,你們也應當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一個正直的人。

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聖人」,但人生的道路,一定需要正直來導航。

自律如法家

法家是馭人之術,對人性的研究深刻,認為好利惡害,趨利避害是人固有的本性,難以改變,所以主張用嚴格的刑罰,把人們的行為限制在合理高效、合乎法度的範圍內。

這與我們現在所提倡的自律,有異曲同工之妙,無非是把管理的對象,從許多人,變成了自己一個人。

法家的兩位代表,韓非和李斯,都是靠著驚人的自律,才能功成名就、青史流芳。

韓非是貴族子弟,生活優渥,李斯很早就當了公務員,他們的生活安逸,哪怕安於現狀,依然可以平穩度日,但他們不能接受平庸,毅然決然的跳出舒適區,先後拜入荀子門下,志堅行苦的求學求知。

前者十幾年如一日的著書立說,用一本《韓非子》集法家之大成,惹來秦王覬覦;

後者幾十年如一日的鑽研古籍、勤勉學習,成為秦朝一代名相,執掌天下政令。

用法家的思維管理自己,其實是達到自律的一條捷徑,既將自己的視為監督者,又將自己視為被監督者,通過自己要求自己,變被動為主動,明確自己的目標,建立相應的獎懲規則,自然就能對抗懶惰和誘惑。

李斯曾言:「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這可以理解為,一天的自律沒什麼稀奇,長期不輟的自律才真的了不起。

當你因為自律而變得身體健康、內涵豐富,每天早睡早起,獲得了更高的行動效率。

你會感謝那個在混沌生活中覺醒,開始自律的你,因為自律,你變得更加優秀,成為了那個最好的自己。

而且學會自律的你,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好,越來越自由。

正如沈從文先生所寫:「征服自己的一切弱點,正是一個人偉大的起始。」

淡然如道家

道家認為大道無為、順應道法自然,是「出世」「超脫」的代表。

一天,莊子正在垂釣。

楚王派二位大夫前往,請他做丞相:「吾王久聞先生賢名,欲以國事相累。」

莊子持竿不顧,淡然說道:「我聽說楚國有隻神龜,被殺死時有三千歲了。楚王將它以錦緞包裹,珍藏在竹箱里,供奉在廟堂之上。請問兩位,這龜是願意死後留骨而貴,還是寧願活著在泥水中遊動呢?」

二大夫道:「自然是願活著在泥水中游。」

莊子說:「二位請回吧,我也寧願在爛泥里活著。」

面對丞相的高位,莊子不理不睬,他崇尚自由,淡泊名利的品格,可見一斑。

這種「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的淡然,就是莊子最為後人所推崇敬仰的氣質。

面對功名利祿,很少有人能做到莊子的洒脫、豁達,所以我們總會陷於迷茫之中。

人最大的困惑,就是無法剋制自己的慾望,總是被酒色財氣牽絆。

我們擁有的越多,就越是難以放下,想要的越多,就活的越累。一味爭強好勝,就一定會和別人發生矛盾。

但莊子說:「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

人活著,除了生命,沒有什麼是不能放下的,有舍才有得。

莊子還有一句:「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說的是慾望永遠不可能有窮盡。

面對這個無底洞,莊子給出的方案是「無為謀府,無為事任」。

用無為的眼光,看待世間種種誘惑,別想太多,端正內心,保持平和。

就像《逍遙遊》里的那隻鯤鵬,淡然俯視著世界,隨心而動,不為世俗所擾,朝著自己的方向,扶搖而上,一直飛翔。

只求活在當下,不去強求未來,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茶伴讀 的精彩文章:

TAG:小茶伴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