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始║靈魂深處最美的歌舞——解讀《流動的秋天》

如始║靈魂深處最美的歌舞——解讀《流動的秋天》

點擊"潮頭文學"↑關注一個有個性的公眾號

這是一部情愛的手寫體,這是一部行者的足音,這是一部記憶的回歸,這又是一部剖析靈魂的歷程——

靈魂深處最美的歌舞

——解讀《流動的秋天》

(北京)如始

記憶,它總是慢慢累積,慢慢消去。

前不久,冉傑先生把《流動的秋天》詩稿發給我,這是他即將出版的又一本詩集。基於出版同行,關於封面設計、插畫、題字等方面,我們便有了較多的溝通。「有情有愛,有山有水,有血有肉」。我想,這是《流動的秋天》給我最初的印象。它是一幅描繪詩人生命的畫卷,紙本設色,不比那女人妖艷,不比那山河壯麗,不比那宮闕樓宇威嚴莊重,不比那四季的花朵嬌嫩欲滴。唯一能夠詮釋的,是這一層層分行的文字——詩歌,帶領我們逐層解析詩人靈魂深處最美的歌舞。

其實,何止是詩人冉傑,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幅畫,一首詩,一部書,一盤棋,一壺酒……

起初,冉傑先生將詩集名定為《行走,遠方的詩行》,後來因為某種原因不能如願,在眾多首詩中,又精心遴選出最具代表性的一首作為書名——《流動的秋天》:

揉碎吧,把遠方的那一點紅

和案桌上的宣紙

天空開始下雨了

河流成為脈絡,秋天

已經漲潮

用雙指畫出一個相框,企圖

鎖住這個秋天,燈光卻在秋天中

流動,變換的色彩

是一層薄薄的涼意,不經意間

從眼睫毛上溜走

流動的秋天,多像一條

彎彎曲曲的河流

穿越灼心的燈光好比一張雨簾

漫過心尖的痛,是今夜

凋零的紅葉

「揉碎」,是詩人慣用的一個詞語,但大多揉碎的是花朵。這裡「揉碎」的卻是「遠方的那一點紅」,還是「案桌上的宣紙」?由遠及近,都統統「揉碎」,可見當時詩人已是心亂如麻。究竟是什麼導致詩人產生這樣的情緒?「天空」、「下雨」、「河流」、「脈絡」、「漲潮」一系列具體的物象渲染出悲涼的氣氛,提示我們接下來將有不好的結局發生了。正如第二節中,詩人將我們拉回眼前的場景,「用雙指畫出一個相框」,提及「相框」,大多數人都能猜到正是一種回憶。「燈光卻在秋天中/流動」,流動的不是燈光,而是此時詩人眼中不停打轉的淚水,浸滿淚水的雙眼注視著燈光,會「變換」出各種「色彩」。也只有淚水才能「不經意間/從眼睫毛上溜走」,透出「薄薄的涼意」。詩人在第三節中又將臉上的淚行比喻成「一條/彎彎曲曲的河流」,燈光透過淚眼映射出「一張雨簾」,淚流滿面的是「心尖的痛」與「遠方的那一點紅」,而「那一點紅」正是結尾處的「紅葉」。詩人最後才點題——「流動的秋天」,其實流動的是秋天的紅葉,是相思,是淚水。而全詩竟沒有一個關於「淚」、「相思」的字眼。這恰恰是詩人的巧妙之處。讀到這裡,我們才發現,原來這是一首充滿相思的情詩。本書以此作為書名,也暗自提醒我們整本詩集將圍繞「情」字展開。

全書一共分為四輯。第一輯是情愛,第二輯是浪行,第三輯是愛情,第四輯是散文。層層分離,卻層層不離一個「情」字。每一輯都以一首分行的詩概括該輯的主題:

(一)

如果愛了

又何苦在葉落秋盡的時候

埋怨寒冬的臨近

(二)

我的淚

流淌成一條河

你也會拒絕它的流向

(三)

既然已經愛過

就不必在分手的時候

把你銘心刻骨地念記

(四)

那個沒有陽光的正午

離我們很遠很深

很遠的是一座凝固的山

第一輯是《春來尋夢》,這一部分的詩歌創作大多圍繞春、夢、女人、情色展開,正如開篇的這首詩《今夜,我們和文字做了一場戲》,完全是一部情愛的書寫體。詩人大膽地採用「海藻」、「棉苞」、「涓涓細流」、「青筋」等自然物象形容人體,層層關係處理得恰當自然。讀之,讓人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緊接著,《叫春的四月》、《夢愛》、《坐愛海邊》、《漲潮》、《王者的鐘錘》感情逐層升溫,帶領讀者體驗情與愛的激情與美妙。同時,詩人將自己置身於愛河之中,置身於詩歌的海洋,在《一生一世你是我唯一的歌手》里這樣寫道:「我生活在某首詩里。這首詩的每一個句子/只表示一種音節/你就在這種音節里舞蹈/舞蹈的姿態多像我愛你的感覺」。詩人將愛情從現實的重重枷鎖中解封出來,轉移到精神領域的寄託。「唯有你,我的那首詩/寂寞時孤獨時怎樣安慰我,生活呵/是我學會痛苦的漂泊後嘗到的一杯苦酒,在你心中/找到了最溫柔的故鄉,一個遙遠的異地」。不得不說,異地的隔閡讓人寄生思念的同時,又多了幾許心酸,繼而產生聯想——「幾千年後的今天,你佇望在成熟的麥田/手執鐮刀,會有一隻紅蜻蜓/向你悄然飛來嗎?這樣的季節/沒有花開。無花的日子也希望有淡淡的芳菲」。即使千年後,也仍舊期許會有「一隻紅蜻蜓」能夠帶去彼此今生的緣分,最後在日夜的思念中沉淪、死亡。真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愛情傳奇!

第二輯是《浪行天下》,這裡的「浪」不僅僅是詩人自己多年來遠離故鄉,漂泊在外,浪跡天涯,同時也是《潮頭文學》激起的海浪。冉傑先生作為舵主,引領所有關注《潮頭文學》發展的作者、讀者、弄潮兒駛向遠方。於現實生活,於精神高地,冉傑先生用實際行動踐行潮頭精神。他在《歷史的大海》中寫道:「淺淺的平靜卻深不可測/波濤的怒吼擊碎想像的空間/或許我的倒影/被搖曳成一張青綠的紙張/書寫了歷史走過的足跡」。這一輯中,諸如《大渡河峽谷》、《瀘沽湖的水》、《雅礱江》、《康定》、《新都橋》等,貫穿其中的更多的是詩人在遊歷八方之後,激起內心深處濃濃的鄉情。詩人多處提及江、河、湖等,所以水流連同淚水一起終將匯入大海,翻騰出細細的浪花,一層又一層……

第三輯《回歸記憶》,主要是寫伴隨著詩人成長的親情、愛情。詩人多次把筆觸投放在父母親身上,像《雷音鋪,請哺育我的母親》、《清明祭母》、《父親的真理》、《八月在屋之外》等。《雷音鋪,請哺育我的母親》一首中:「即使你窮盡千辛與萬苦/也難擺脫病魔的糾纏/以及那個生長惡語和拳頭的院子」。詩人連續9個小節講述母親的艱辛。「母親啊,請你原諒/原諒我分行的文字換不回幾個銅錢/原諒我細小的血管抽不出幾滴血來/原諒我,原諒我不能購買電梯房」。這其中充滿了對母親深深的愧疚,以至於「為你撫去遺像上的塵埃/墜落的是一顆撕心的疼痛」。當然也有愛情,《黃昏》一首中:「在黎明到來之前/人們忙碌種植晚上的愛情」、「來吧,親愛的/黃昏已經給我們披上了一層緋紅的婚紗」、「牽著我的手,親愛的/在黎明來臨前完成我們的愛情」,這是何等的浪漫、溫馨。

第四輯《遠山月影》,以散文詩、散文的形式講述詩人行至近半百的人情世故。《礦工》寫出了底層勞動人民的艱辛;《我終於轉過身去》反映了20世紀80年代工薪階層女礦工對待婚姻的蘇醒意識……在經歷了人情冷暖後,詩人仍舊不忘以一顆詩意的胸懷對待生活,依舊對那遠山,那月影充滿遐想:「我嚮往遠山的幽靜。遠山是一座凝固的記憶。為了尋找失落的記憶我想攀沿這座山峰。山影在月光的輕撫下溫柔成一道鞭影。我記不清雨後的黃昏,向我走來的那個聲音是否因夕陽的羞澀而緋紅……」這種態度又何嘗不是一種對生命的致敬!

或許生活就是這樣,一面疼痛難忍,一面憧憬期望。細細咀嚼其中的味道,就像這本《流動的秋天》一樣,其中的苦與甜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讀懂。所幸,這人世間,又將多一部書與我長眠,就在今年的五月。同時,也在此祝賀冉傑先生新詩集的出版!

晨起的鳥鳴里,午後的茶歇間,夜晚的私語旁,多一份詩意的空間,多一種人生的體驗,多一本愛情詩集——《流動的秋天》,即使讓你哀怨,哀怨又彷徨……又何妨呢?

2018年5月4日於京師萬柳拾筆

企業家日報潮頭副刊

5月2日選用稿件

作者可百度《企業家日報》電子版

蘋果手機讚賞專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秋天 的精彩文章:

這是我在北京度過的第一個秋天,凜冽的北風和劇烈的降溫
秋天就要穿針織衫,它好看才能讓你更好看

TAG:秋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