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羲之為什麼愛鵝?有玄機!

王羲之為什麼愛鵝?有玄機!

書藝咀華咀嚼書法藝術之英華

「書成換白鵝」的故事,想必愛好、學習書法的人沒有不知道的。

據傳,山陰有個道士,欽慕王羲之書法,想求寫一本《黃庭經》,但又怕書聖不答應,於是「投其所好」,養了一群大白鵝,以便見機行事。終於有一天,王羲之坐船路過山陰,道士聞訊匆忙把鵝群趕過去,王羲之看到後喜歡不已,讓道士開個價。道士說,賣肯定捨不得,但如果先生能給我寫本經,便以鵝相送。於是,流傳千古的小楷《黃庭經》問世了,「書成換白鵝」的美談也流傳千古。

還有一個故事:

王羲之性愛鵝。會稽有孤居姥,養一鵝善鳴,求市未能得,遂攜親友命駕就觀。姥聞羲之將至,烹以待之,羲之嘆息彌日 。

燉鵝塊可謂人間美味,比如「固始漢鵝塊」,讓人百吃不厭。但是,王羲之不這樣,別人用燉鵝塊招待他,他卻嘆息了一天。這也足見他對於鵝的喜愛。

王羲之為什麼那麼愛鵝?僅僅是對於寵物一般的喜愛嗎?這是王羲之的事,我們不好說。一般來說,一個人喜愛的食物,總與他的精神世界休戚相關。比如陶淵明愛菊、周敦頤愛蓮、林和靖愛鶴,都是表達一種精神追求和人生狀態。菊淡然、隱逸,陶淵明辭官隱居、躲避世俗;蓮高潔,出淤泥而不染;鶴高逸,仙氣十足,林和靖梅妻鶴子,不是神仙而勝似神仙。

作為後人無限尊崇的「書聖」、「魏晉風度」的典型代表,王羲之之愛鵝,究竟傳遞著怎樣的精神信號呢?也許是愛鵝行走時昂首闊步的風度,也許是愛鵝撥動清波時的穩健。除此之外,還不得不引起後人書法方面的猜想。王羲之愛鵝,很可能是因為鵝在水中遊行時,紅掌撥動,給人以書法用筆上的深刻啟迪。而鵝昂首闊步的狀態,也為行筆的精神氣韻提供了借鑒。

清代書法理論家包世臣有一首詩:

全身精力到毫端,定台先將兩足安。

悟人鵝群行水勢,方知五指力起難。

這首詩以「鵝行」為喻,生動地概括了王羲之的書法用筆要領,即行筆要「志意專精」,保持穩健,使精神貫注於筆端。清末書法家徐謙在《書法探微》中說:「右軍愛鵝,實愛鵝之浮水運掌,有若筆之導、送然,此其要指也。」這一點還需要書友們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觀察以印證。

GIF

一隻不正經的鵝

當然,鵝也有「不正經」的一面,也許現在的鵝跟王羲之魏晉時代的鵝已經不一樣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藝咀華 的精彩文章:

多少書法人,一輩子搞不清「轉、折」區別

TAG:書藝咀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