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是怎麼做到每天堅持寫一篇文章的?

你是怎麼做到每天堅持寫一篇文章的?

關注「行動記錄」

成長路上的行動和思考,最底層的邏輯、最耐看的文字

關注

(本文共2649字,閱讀約3分鐘)

從這周一開始,我的公眾號「行動記錄」開始了每天一更,因為更新頻率增加,而且按照《從朋友圈的三種內容談起,如何鏈接高價值內容》里說的,盡量提供高價值的內容,最近文章轉發量上去了,關注的人數也漲了不少。根據後台的數據,我發現大部分的閱讀量來自「搜一搜」和「其他」(文章裡面鏈接),也就是以前寫過的高知識密度的內容。

昨晚有個新朋友在後台留言「我覺得我找到寶了」,這讓我很是感動,至少說明我寫的東西還是有價值的。剛好新加了一個微信好友,他向我提了兩個問題,朋友圈發的文章是你自己寫的嗎?怎麼堅持下來的?

所以今天特別說明一下,我是怎麼做到每天寫一篇文章,或者說我為什麼要這麼做。

首先,是為了做到名副其實的「行動記錄」。

把每天的行動和思考寫下來,算是一個簡單的復盤。而且在上個月的寫作中,找到了一些自信,原來自己真的可以寫點有用的東西,而且還有人看,甚至能變成錢。

其次,就是為了打造個人品牌和影響力。

去年寫了一堆沒人看的文章,最近卻成為找工作的敲門磚。如果未來能在其他地方開專欄,為什麼不先把自己的公眾號打理好呢。

其實這也是我從去年就有的想法,先寫高質量的內容,建立個人知名度,然後去鏈接厲害的作者和大牛,我寫的不是文章,而是在構建「槓桿」。已經有很多人這麼做了,而且被多次驗證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三,重複練習,強化能力。

作為剛從低谷中走出來的人,在當時寫作成了我的救命稻草。在還沒有其他厲害能力的情況下,為什麼不好好打磨本來就有的文字技能呢?

就像這首歌里唱的:

練功必須頂大太陽,晚上還要借月亮光,一日不練十日空。英雄台下十年功,為台上一分鐘,艱難寂寞誰會懂。」

第四,就是給自己「賭氣」和死磕。

不像剛開始寫公眾號的時候,總想搞個大新聞,上來就信誓旦旦的說要堅持寫多長時間,要獲得多少閱讀量,結果根本沒人看,期望落空還增加了挫敗感。現在就是專註把東西寫好,不管其他的,好東西總會有人看,不用多高的要求,想盡辦法做到「今天寫一篇文章發出去」。不奢望每天,就把今天要做的做好,明天怎麼樣明天再說。

還有就是5月1號看到公眾號「輝哥奇譚」的文章《如何搭訕我》,裡面出現了成長會的段坤同學,因為日更公眾號400多天,讓輝哥非常感興趣,覺得有必要認識一下

從2017年開始到現在一年半時間,每天晚上12點,我都能看到段坤同學發的文章,編號從D1變成D100,然後到D300,一直到2月份宣布暫停日更,已經至少連續更新了420天。

說實話,「坤坤如也」的文章我關注的比較少,因為去年沉浸在一大堆晦澀的經典著作和課程當中,更喜歡比較系統和邏輯完整的文章,對於千字以下的短篇和日常敘事不是太感興趣。雖然偶爾也能在段坤同學那裡獲得新的啟發,但總體上並沒有當回事。

就這樣到了2018年,突然間得知「坤坤如也」的文章已經連續更新了400多天,著實震驚到了我。畢竟堅持這兩個字,在我20多年的生命中出現的頻率很低,放棄才是常態,更為恰當的描述是三分鐘熱度。

(沒錯,我唯一堅持的事情就是「堅持放棄」)

高二的時候,心浮氣躁,學習成績提不上上去,作為一個理科生,物理的電磁場,化學的溶液離子濃度,看多少遍都理解不了(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智商有問題),後來心態直接崩掉,乾脆破罐子破摔。大學的時候,追一個喜歡的女生,她問我有沒有認真考慮過怎麼解決異地的問題,沒想好就別談。然後我下意識的害怕了,慫了,最後選擇放棄。

哪怕這兩年在澳洲留學,英語水平都沒有非常大的提高,要考的證書因為沒堅持複習,最後沒能拿到。昨天看到《暴走大事件》本周的節目,話題是抑鬱症。這才恍然,原來自己2016財年(2016年7月-2017年6月)的時候,抑鬱症又犯了(大二時輕度抑鬱,經常性頭疼失眠,長時間情緒低落)。那段日子工作多,壓力大,還窮的吃土,每天都是滿滿的挫敗感,參加的群體性活動也少,做事情也提不起興趣,能拖就拖,經常遲到,後來身體還「垮了」一陣。

好幾次想過自殺,但想想家裡的父母和親人,實在不忍心,哭完之後又重新開始工作學習。也常想自己死了之後會怎麼樣,大概要2-4周才會被發現這人失蹤了。房東會奇怪,這人怎麼好久出現了,下次的房租什麼交。老闆會奇怪,學習再忙也不能把工作扔了,這也太不靠譜了。父母朋友只會覺得最近工作學習太忙,所以一直沒回復消息,過一陣再聯繫吧。

而且越是這種狀態,越不能給自己設置高標準,自責這點事都解決不了,這等於施加了更多壓力,反倒加強了挫敗感和自卑感,導致無助和焦慮情緒進一步加重,從而愈發自閉和喪失鬥志。

還要感謝當時的房東指出了我的問題,說我才20多歲,怎麼越來越自我封閉了。所以2017年下半年我才會切研究一大堆心理學、哲學的東西,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感到心裡缺東西,所以想去弄明白,把問題解決掉,對於重新開始工作,心理上完全沒做好準備(從就業談起:明確邊界,同一性危機和親密關係)。

繞了這麼一大圈,回到堅持寫作上,其實我就是想給自己建立一個內生的力量源泉,能夠不斷的累積微小的成就感,聚集說話做事的底氣,從而讓自己能夠自然而然的自信起來,而不是依靠外在的成功學和雞湯,那不是長久之計。

第五,探索自己的能力邊界。

如果你本來就有潛力可以做的更好,那為什麼不去做呢。就像我在之前的幾篇文章里談到的,寫作能夠補充完善知識體系,又因為各種知識是相互交叉的,所以你不知道自己可以走多遠,遇到多少沒見過的新鮮事物。比如文字的本質是語言,而語言又和邏輯密不可分,繼續朝下挖,你會發現19世紀的數學基礎,20世紀的量子力學,以及符號學和哲學等等。

第六,為了節約時間和精力。

文章寫的多了,你就會發現,在和別人聊天的過程中,如果談到一個自己曾經思考過,寫過的東西,可以直接把整篇文章或者截取裡面的某一部分丟給對方,提高溝通的效率。另外,如果發現別人也寫了自己曾經寫過的內容,可以拿過來對比一下,給自己的思想和知識體系打個補丁,發現自己潛在的誤區或盲區,及時調整觀念和行動。

第七,提升邏輯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這個不用多做介紹了(寫作:提升邏輯思考和表達能力的利器),不論是把工作做的更好,還是防止自己掉到別人挖的坑裡面(洗腦和邏輯謬誤),或是洞察本質,發現潛在機會,快速學習新東西,邏輯都是一個非常好用的工具,在生活中各個地方都會用得到。

老子曰:「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綜上七點,不出其二。

寫作要麼可以獲得有形的便利,比如金錢、人脈、影響力等變現的好處,要麼可以帶來無形的用途,比如節約時間、提升邏輯思考能力、增加自信心、發現新事物、補充知識系統。

這就是我堅持寫作的理由,或者說安利大家都來寫作的原因,如果你有想補充的內容,就在留言區寫下你的看法和評論,我們一起來交流。

1

END

1

世界如此廣闊,很高興和你在此相遇

別犯懶,去痛苦,努力探索和擴展能力的邊界

公眾號:行動記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行動記錄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花了錢和時間,學了一大堆東西最後卻沒獲得知識?

TAG:行動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