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的詩篇》讀書筆記

《我的詩篇》讀書筆記

五一勞動節前夕,吳曉波頻道推送了一篇文章《有個叫顧城的工人愛寫詩》。相信有點文青情結的朋友對顧城並不陌生,或者你至少在課本上讀過他的詩。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記憶中還有一些詩歌片段,搜刮一遍朋友圈和中小學課本的記憶碎片: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如果大地的每個角落都充滿了光明

誰還需要星星,誰還會

在夜裡凝望

尋找遙遠的安慰

你看到那棵向日葵了嗎

你應該走近它

你走近它便會發現

它腳下的那片泥土

每抓起一把

都一定會攥出血來

沒有愛過

沒被愛過

就不會知道愛是什麼

一朵玫瑰?

一次約會?

一枚鑽戒?

一個親嘴?

不這不是愛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劈柴,週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百度詞條對這群人是這麼定義的:1980年開始,詩壇出現了一個新的詩派,被稱為「朦朧派」。以舒婷、顧城、北島、江河等為先驅者的一群青年詩人,「朦朧詩派」並沒有形成統一的組織形式,也未曾發表宣言,然而卻以各自獨立又呈現出共性的藝術主張和創作實績,構成一個「崛起的詩群」。最初,他們的詩還彷彿是在繼承現代派或後現代派的傳統,但很快地他們開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遠,自成一個王國。中國朦朧詩派新老代表有:北島、顧城、舒婷、食指、江河、楊煉、梁小斌、芒克、海子、牧野等。

因為吳曉波,我知道了另外一件有意思的事情:1980年代的朦朧詩人們,幾乎都是工人。

北島在北京第六建築公司當了11年建築工人;

舒婷是廈門燈泡廠女工;

于堅工作於昆明煤機廠,當過鉚工、電焊工和搬運工;

歐陽江河是四川一家玻璃工廠的工人;

楊煉在北京昌平縣的公社當過機修工;

王家新在湖北的區農化廠幹了三年。

更因為吳曉波,我知道了一些更有意思的事情:在當今中國,在那些喧鬧的車間、機械的流水線和危險昏暗的礦井下,仍然有一萬多名「顧城」「北島」和「舒婷」在寫詩。

吳老師說,命運從來沒有給予他們浪漫,而他們用詩歌記錄它、擁抱它和抵抗它。他們的詩歌也許簡單,也許平常,但是真實稀缺:

漆黑的地心我一直在挖煤

遠處有時會發出幾聲深綠的鳴叫

幾小時過後我手中的硬鎬

變成了柔軟的柳條

在普通人中間你和他們揮舞著同樣的鐵鍬

發酵的糧食是你臂力的伸展。工歇時你的飯盒裡

是食堂打來的米、豆腐和青菜

你就著一本詩集,工友們就著黃色笑話

以抵禦那被無形的手拿去希望的稅收。

一個女工的戀愛滲出工裝

直指一台機器。一個女工微小的顫慄

很快被工廠發出的顫慄

所淹沒

現在我不再想著逃離

我說:生

我說:活

兩隻容器在頭頂搖晃、碰撞

如果有一天它們消失了

我在一年前就已經關注到了這個群體,當初有個眾籌紀錄片因為人數不夠沒能在深圳公映。現在這本由吳曉波頻道出品的這本《我的詩篇》---當代中國工人詩歌100首正式出版。我立馬下單買了一本。

他們的詩歌直白、殘酷、自尊,

如一雙雙充滿了血絲的眼睛。

他們看見了中國經濟的另一面,

他們所描述的細節、場景和情緒,整體的屬於「大國崛起」的一部分。

詩歌以最濃縮的方式記錄這個時代,

它也許會令你不安,有陌生感,

但它從來存在,並不可遺忘。

有人會問,這個年代還有人寫詩真是很難得,你要知道我們身邊,尤其是深圳這座城市讀詩的人都屈指可數。人們評價一件事情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這個有用嗎,有價值嗎?實話說,對我一定是有價值的!

讓我們來聊聊文學:文學是以語言文字為工具,比較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表現作家心靈世界的藝術,包括詩歌、散文、小說、劇本、寓言、童話等體裁,是文學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體裁,表現內心情感,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

高曉松說讀書是和吃飯、睡覺一樣自然而然的事。讀詩也是一種獲取精神食糧的美好方式,僅此而已也沒太大價值。讀詩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也無需在特定節日強調。真正把詩當成習慣的人是不會在朋友圈、微博上曬的,沒有人會刻意炫耀自己一周睡了多少個小時,吃了多少頓飯,讀詩也一樣,它早已埋藏在習慣中,讀詩不是一種堅持,而是一種享受。

用生活所感去讀詩,用讀詩所得去生活。

文學和藝術的教育能夠讓人的心靈上保持一種和諧的狀態。

我從2012年開始看《曉說》,從優酷一直跟隨到愛奇藝又回到優酷,因為有《曉說》和《看理想》我充了會員。在這些節目中高曉松談到去過的很多地方及有趣的見聞,然而並不是人人都能行萬里路,也並非行萬里路就能擁有見識。所謂的見識,是把你見過的和你知道的內化的過程。

就像楊絳曾說過的那樣: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後來才發現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吧。

一個人的經歷有限,而讀書能夠讓我們的人生變得更加遼闊。讀書,能讀到別人的人生,而自身的經歷,能將這些知識內化,從而變成讓我們更好生活的養分。

電影《死亡詩社》中一句台詞:我們讀詩寫詩,非為它的靈巧。我們讀詩寫詩,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員。而人類充滿了熱情。醫藥,法律,商業,工程,這些都是高貴的理想,並且是維生的必需條件。但是詩,美,浪漫,愛,這些才是我們生存的原因。

文學和藝術的終極意義?

如果只是簡單的閱讀文學,那就是看一本書,看一篇文章;而如果對文學是熱愛、是享受,是願意在溫暖午後,一盞茶,一張椅,一本書,享受一段文字,那麼文學帶來的世界,是與社會相隔離的,是帶給你巨大能量和幸福感的。

現代社會,萬物互聯,變幻莫測。我們有必要讓身體停下來,讓心靈跟上身體的腳步。

問文學和藝術的意義就像問人生的意義一樣,沒什麼標準答案。當然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定義,包括很多文學家和社會學家。

大多數文學工作者都會認為文學是一種主觀的紀錄,而這種紀錄放在歷史中就會變成客觀的記錄了。

文學的意義有很多。他是一種文化娛樂的產物、是一種交流的媒介、是自我表達和宣洩的載體,也是一種客觀或者主觀得文明紀錄。

歷史是文學、小說是文學、詩歌是文學、日記是文學。一切文字的東西都可以界定在文學的範疇里。

而討論到文學的最終意義就要從他的作用上分析了。

我認同高曉松理解的文學和藝術的作用:滿足人類本能-情感-哲學-審美的需求。有人覺得審美最獨特,哲學深刻,情感廉價,本能最庸俗;有人認為本能最真實,情感產生共鳴,哲學太牽強,審美難免偏執。

我們談到珠寶的本質也是如下幾點:

審美,人類對美的追求是刻進基因的,從古至今不同社會圈層的人都會通過佩戴珠寶來彰顯審美趣味;

情感,人與人之間的親情、愛情和友情需要寄託,因此婚戒現在已經是剛需;

本能,人會比較財富地位,擁有一件珠寶就是擁有了財富。

獅子先生·珠寶人·生涯諮詢這個斜杠是我的一個初心,目的是在珠寶行業踐行有關於珠寶人的通識教育。

柏拉圖說,「知識就是德行」。

受教育就是讓你得到真正的知識,了解人生的幸福何在。而德行跟幸福似乎是不可分的,如果一個人無知的話,那是最大的罪惡了。柏拉圖甚至說:「一個人無知的話,還不如不要出生。」因為這一生可能完全浪費了,甚至誤人誤己,對城邦也是一個傷害。

我們中國人也有類似的說法,就從三歲看到老。那麼,小孩子開始的時候他需要遊戲,遊戲會帶來適度的賞罰;後面還需要通過藝術的教育,讓他心靈上保持一種和諧的狀態;也不能忽略體育,讓他身體健康,免得因為體力不行,而在戰場上顯得懦弱;同時呢,還要讓他閱讀作品,從裡面學到許多勸言、故事,古代善人的善行與他們的頌詞,使他們充滿熱忱,想要效法先賢;然後音樂老師要以節奏、旋律使孩子的靈魂變得溫和,因為人的整個生命都需要好的節奏與和諧。這一切都要照規矩來,讓他養成正確的觀念與習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