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印度糧食不足百姓吃不飽,卻為什麼還是世界主要大米出口國?

印度糧食不足百姓吃不飽,卻為什麼還是世界主要大米出口國?

這兩年印度電影的流行,加上印度在軟體領域成績,很多人都對印度的認識也在慢慢改變,逐漸的意識到印度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國家,他可以很富有,也可以很貧窮——幾乎各行各業都有著巨大的貧富差距——就比如題主說的,印度是人口大國,卻也是大米出口大國,他們的糧食真的產量有那麼高嗎?

上面這張圖片是國內主流媒體報道印度糧食生產時最喜歡的一類圖片,其實印度確確實實是世界第一大大米出口國,數據顯示,印度常年的大米出口量都約在1000萬噸以上——很多人可能對這個數據沒太大概念,簡單點說,全球每年的大米貿易中,每5粒大米裡面,就有一粒是印度大米。

而與之對應的是,我國確實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

從目前每日糧油掌握的數據來看,印度的土地面積為3.2億公頃,不過其中卻有55%為耕地。相對來講,雖然我國有9億公頃的土地,但其中只有10%用於農業。然而在糧食產量方面,印度的糧食產量僅有2.5億噸左右,而我國糧食產量已經突破6億噸。因此單單從農業的種植效益上來講,我國是遠遠高於印度的。

而更多的數據則顯示,印度50%的人口從事農業生產,而農業只佔國民生產總值的18%。按照13億人口來算的話,約有7億人來分享18%的GDP。

再從糧食產量這塊,我們人均生產糧食400多公斤,加上進口糧食,人均消費量預計達到500公斤左右;而印度人均生產糧食150公斤,加上出口的糧食,人均糧食消費量預計在140公斤左右。

所以,在農業方面,印度出口市場很富有,而人均可供口糧卻很貧窮。

在2013年,印度通過了《全國糧食安全法案》,要給8億左右的印度窮人每個月提供5公斤的廉價糧食,惠及印度75%的農村人口及50%的城市人口。

此外,從飲食結構來看,印度人吃肉比較少,而我國人均肉類消費平均下來大約達到60公斤,是全球人口肉類消費量的兩倍——或許,這也是兩國糧食進出口市場的差異。

應該說,隨著近段時間中美貿易問題,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我國是一個糧食進口大國,不少人在吃著大魚大肉的同時,卻開始提出要杜絕進口、自力更生,美其名曰「正好趁這個機會減肥」,但在每日糧油看來這種思維並不可信。

一旦杜絕進口,我國糧食供應必定緊張,這時候沒人再會想起來他們自己提出的「減肥」計劃——就好像我們每年提倡節約,但剩飯剩菜照樣普遍一樣——取而代之的是對土地的再度掠奪。

而我們的土地,在經過近30年的糧食大躍進之後,地力保護已經勢在必行。所以,這幾年我們看到國家開始推行輪作休耕,並給予相關補貼,目的不是為了進口更多的糧食,而是為了給後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機會。

此外,從我國糧食安全係數來看,這兩年推行的去庫存也讓我們知道,小麥、玉米、大米供應是絕對充足的,進口的更多是以大豆為主的非主糧品種,用來彌補飼料蛋白領域的缺口,在這種情況下,進口國際糧食更多的是進口了更多的土地和水資源。

最後總結一句:中國糧食市場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遭,也沒你想像的那麼好,很多問題還需要社會多方面共同提供建設性意見去加以改進,只要路不偏,艱苦一點也是值得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旅行去哪玩 的精彩文章:

如果新彊沙漠引水成功你會去開荒種糧食嗎?
如果在野外探險時遇到老虎該怎麼辦?

TAG:旅行去哪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