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霖士心理:孩子好奇心重,應該如何引導孩子獨立思考?

霖士心理:孩子好奇心重,應該如何引導孩子獨立思考?

有時,小傢伙們就像一部隨時隨地展開的十萬個為什麼,無時無刻試探著父母的知識底線:

「為什麼太陽要升起?」

「為什麼長頸鹿的脖子那麼長?」

「為什麼鴿子會送信?」

「為什麼鱷魚不吃飛到嘴裡的小鳥?」

......

也許家長們都會有相同的困擾,孩子哪兒冒出那麼多問題。生活中的某些問題,在大人的世界裡,答案總是很明確,對於回答上運用某些知識即可,有的時候答案也許是唯一的。但仍然會有上述那些問題,有可能有不同的答案。而家長們最頭痛的事莫過於,解決一個問題,後面七七八八的問題一擁而上...

在孩子的生活環境中,思想會從不同的渠道、途徑及不同角度擴散開來,俗稱「發散思維」。而問題的答案,往往是在很多假設中得到的結果,但凡與教育、接觸、體驗不能吻合,孩子們就會不斷迸發新的問題。

這種思維其實就是創造力的源泉,它會將人的思考引向深處,這個階段也是父母要多關注培養和鼓勵的,因為孩子們在此階段總會帶給家長們一些驚喜。

這對孩子的幫助非常大,孩子們對世界充滿了探索慾望,同時也讓孩子在探索中得到知識,智力持續提升,最終是需要家長們的引導技術來做支撐。那我們就來看看,都有哪些家庭中的引導技術吧?


發散思維初期引導

一個問題往往有多個答案或可能性,這種思維的訓練,可以讓孩子在早期腦發育階段得到更多的腦迴路鏈接。

可以讓孩子的思維視野更廣闊,用在學習上就是「一題多解」、「一事多寫」、「一物多用」等方式。

就好比可以問孩子:「曲別針可以做什麼呢?」往往孩子的發散思維會嚇到你,可以掛窗帘、做鏟子、當戒指、支手機、做針、綁頭髮等等...

如果孩子說的越多,證明發散思維越強。雖然,會有很多讓父母目瞪口呆的答案,但這就是孩子最原始的思維創造力。

創作思考環境

家長們要盡量在家中創造更多的思考環境,只要做到不束縛孩子,不強行干擾孩子就可以。就拿做飯來說,可以在不忙的時候邀請一同參與,讓孩子淘米時邊解釋淘米的步驟,邊讓孩子看鍋里的米想像,有些孩子可能會說:「像宇宙」、「像雪」、「像沙丘」等等。

再讓孩子逐步去想像延續的世界樣子,亦或者,今天該製作怎樣的菜譜呢?如何搭配?配料的顏色、擺盤等,讓孩子參與其中,不僅可以在親子中加分,還可以讓孩子體現到成就感,而主要目的,則是運用孩子的想像力,多角度鍛煉孩子的思考能力。


讓孩子學會提問

當孩子初期問一些問題時,家長們可能會耐心解答,但隨著時間推移,家長們的耐心彷彿沒有想像的強大。於是在日常的生活中,作為家長要滿足回答孩子的問題,就變成了不耐煩的敷衍了事。很多父母並不知道,單是回答孩子的問題是不夠的,還要在回答中激發孩子提問題的熱情,讓孩子的提問是有一定高度和深度。

生活中看到孩子關注的事情,多問孩子「為什麼」,讓孩子在父母的引導下,做思考反思的「刻意訓練」,你會發現,孩子在思考的帶動下,不僅鍛煉了對生活環境的洞察能力,也增強了孩子快速分析問題的能力。當孩子長大以後不會盲從,可以更加理性和積極的看待問題本身。


反思與總結

有了很多次提問後,就要帶著孩子去做積極的總結,鍛煉孩子的反思能力。思考與反思是相輔相成建立起來的關係,反思會讓孩子在生活體驗的基礎之上糾錯能力提高。

可以每周在特定的時間,父母與孩子進行討論或協商,讓孩子把一周所學的內容簡單歸納一下,順便講一講生活和學習上遇到的問題,父母可以根據交談的內容進行深度的發問。

當孩子在思考時,父母不要太熱心太心急給出答案,讓孩子自主作答。啟發孩子去發現自身的錯誤,以及如何糾正的方法。往往孩子們自己提出的方法,他們會更加容易接受,而事實表明,也降低了孩子逆反心理,因為小傢伙們感受到了家庭的尊重。

思維的鍛煉是沒有捷徑可以走的,孩子處於認知和探索的階段,父母需要運用好家庭教練的角色,為孩子以後建立一套良性的思維結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霖士心理 的精彩文章:

霖士心理:堅持這六種方法,幫助孩子增加註意力,注意力應該這樣培養!
六種家庭訓練,讓孩子保持高效記憶力!

TAG:霖士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