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永遠正確「的方舟子式科普才可怕

「永遠正確「的方舟子式科普才可怕

作者:顧中一,註冊營養師。清華大學公共衛生專業碩士。北京營養師協會理事,北京市營養學會理事。2017年十大科學傳播人物、微博2015十大影響力醫療大V、健康中國2012年度十大風尚人物。


微博、公眾號:營養師顧中一 系頭條號簽約作者


我曾經也是方舟子的粉絲,為了支持他還專門去買高價的簽名書。後來隨著我在科普領域有了些名氣,他開始挑我的錯誤。


起初我以為他只是不了解營養專業的一些系統性知識,只要積極溝通就好,然而一年年過去我卻發現他打心眼裡只是想證明自己是對的,你們都不如他。


剛正不阿還是抹黑異己?

2015年5月方舟子曾寫過一篇文章專門針對我,標題是《警惕害人的「營養師」》,當年我也已經回應過 方舟子和顧中一誰錯了?


沒想到這篇舊文,他今天又在公眾號重新發了一遍:



他說:



新浪微博上有一個很火的「營養師」北京友誼醫院營養科營養師顧中一(據說現在已經離職單幹)因時不時會在網上和電視節目上宣揚中醫養生,寫軟文推銷保健品,人稱顧中醫…… 


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除了「血口噴人」想不到還有其他的辭彙可以形容,有微博以來我從沒有倡導過任何中醫養生理論,這個月我還在微博上發過一篇談我對中醫態度的文章(見本文末尾),居然說我宣揚中醫養生?


我確實上過《養生堂》、《天天向上》等電視節目,同一期節目嘉賓里也有中醫,可你怎麼不說同期嘉賓還有世界衛生組織代表呢?你怎麼不去噴世衛組織啊?何況影響力大的陣地科學傳播者當然應該主動去佔領。


他還說我寫軟文推銷保健品。我的態度向來是歡迎保健食品企業和我交流專業技術,我也從不避嫌在推薦、點評帶品牌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我這一態度昨天還在微博上講過。

但是,

我迄今為止從沒有和任何的保健食品、補充劑、藥品、嬰幼兒奶粉企業有商業合作

,任何人都可以提出質疑,但是把「顧中一寫軟文推銷保健品」當做事實來傳播,這就純屬造謠了。


他還說:



顧中一還經常以專家的身份科普營養學,但其科普的內容很多似是而非,比起宣揚中醫,更容易誤導相信科學的讀者。


我十幾年的網上科普生涯寫了近千篇的科普文章(公眾號免費發過700多篇,最近半年微博上的付費文章也有30篇十萬字左右),要說有疏漏和錯誤我承認肯定有,但只要我發現確實有硬傷,我一定進行更正,比如這個月咖啡致癌文章中有一處錯誤,我在微博和公眾號中都立即更正致歉了。





你倒是說說怎麼就「科普的內容很多似是而非」了?方舟子舉了3個例子。

1.多吃魚


方舟子主要是斥責我說「多吃魚」沒有強調魚類的重金屬風險,其實我在幻燈中早已給出了魚類推薦攝入量範圍以及魚類選擇的品種要求,要說不夠完善我承認。我後來發過修訂版:孕期營養大全,懷孕吃啥不用愁「2016修訂版」


可是

FDA那份文件標題就是「孕婦和青少年應該多吃魚」,輪到我說「多吃魚」就成害人了?


還能更無恥一點嗎?




2.少吃豬肉


方舟子怪我說「少吃豬肉多吃魚蝦禽肉」、「備孕婦女每天只吃畜禽肉50-75g」,嫌我推薦的肉量太少。


我們還是來看看權威機構的觀點,那篇科普作品我發表於2015年,那時候最新版膳食指南還是2007版,我寫的推薦量和當時指南、寶塔毫無差異(甚至我還貼了寶塔原圖)



按照最新版中國營養學會婦幼分會備孕期女性膳食寶塔,瘦畜禽肉的推薦量更少了,只有40-65克……  2016最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也明確寫了:「當孕婦體重增長較多時,可多食用魚類而少食用畜類,食用畜肉可優先選擇牛肉」。


3.綠葉菜


多選擇綠葉菜的建議我在原文中也寫了是為了葉酸,並寫了出處。



如果仔細看當年的完整對話,就會發現

方舟子才犯了幾個非常啼笑皆非的錯誤,他卻始終沒有認錯

,比如他說:



顧中醫建議孕婦一天吃300-500克綠葉蔬菜,這是要把孕婦當兔子來養?USDA膳食指南對孕婦蔬菜攝入無特殊建議。按普通人健康計劃,每天建議攝入2.5杯蔬菜,全部算成綠葉蔬菜也不過75克。


 還說一杯是: 



按照自然狀態下的容積算


美國農業部有著詳細各類蔬菜多少算是「一杯」的標準,比如菠菜的一杯是烹調後的一杯,相當於兩杯生的。甚至只要自己買菜炒過菜的人也會發現,300g-500g的蔬菜炒完也就是一盤,生重300克的蔬菜也就是一把而已。


建議每天攝入75克蔬菜?孕婦們非便秘不可。

不過話說回來,我老婆倒是站在方舟子一邊:「看完方舟子說的我好同意他啊,我懷孕那會兒你成天給我炒綠葉菜吃!」


附:


微博問答

中醫黑的人是什麼心理?》


回答者:營養師顧中一  4月21日 09:34




我感覺現在所謂的中醫黑應該已經很少了,畢竟有了中醫藥法,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實行中西醫並重的方針。

我就談談我的心路歷程吧,我家人學醫的全都是學中醫的,我一直對於中醫還是很感興趣的,上大學的時候也會買很多的中醫書、主動去聽中醫課,帶著興趣學習過很多話題。

大概大三的時候我還覺得其實中醫治病可能沒有優勢,但是調理還是不錯的。但究竟怎麼調理呢?我覺得應該和營養有很多共通之處,於是我花了很多精力去學習了解各種方案,包括在丁香園中醫藥版塊和大家交流病例,也見識了很多奇人異事。進一步我就會,想這些方案有沒有用?有什麼依據證明它真的值得去做?

我逐漸就發現了好像這個中醫的很多獨到的日常調理生活方面的意見,其實背後的依據是不足的。 

除了有效性以外,我們還得考慮風險,比如一些成分按照美國FDA等機構判斷是有一定毒性的,達不到安全級別,相關研究也有一些了,可是在一些調理用的中藥方子里還會大量使用,就不擔心它的副作用嗎?

我曾經拿這個問題諮詢過一個要好的朋友,他現在也在北京中醫院出診,當年他回答我,這經過君臣佐使的組方和炮製藥性,副作用就不存在了。 

我覺得那個植物、有效成分、毒理成分以及各種加工方法下的變化其實屬於我的專業範疇(生物化學  食物毒理 營養其實基礎是一致的),那些成分仍然是存在的,仍然會對身體產生危害。他的這個解釋並不能令我信服,

巨大的矛盾讓我意識到,真相只有一個,至少有一方是錯的,於是我選擇現代醫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營養師顧中一 的精彩文章:

益生菌是胃腸的「靈丹妙藥」嗎?
夏日好身材指南

TAG:營養師顧中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