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總面積約為11.5平方公里

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總面積約為11.5平方公里

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坐落浙江省杭州市區西部,離杭州主城區武林門只有6公里,距西湖僅5公里。總面積約為11.5平方公里,分為東部濕地生態保護培育區、中部濕地生態旅遊休閑區和西部濕地生態景觀封育區。是一個集城市濕地、農耕濕地、文化濕地於一體的國家濕地公園。2009年11月03日,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12年1月10日,被評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17年12月,被評選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遠古雛形 西溪國家濕地公園 西溪國家濕地公園(3張) 在四、五千年前,西溪的低濕之地,如受天目山春夏洪水的沖流,此處被淹沒便成了湖泊,而乾旱之時,濕地也就出現。濕地隨隱隨現的現象,因此可以把它稱為雛形階段。從東漢熹平元年(172年)建造南湖算起,到唐末五代為止,大約有一千多年時間,是西溪濕地形成期

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坐落浙江省杭州市區西部,離杭州主城區武林門只有6公里,距西湖僅5公里。總面積約為11.5平方公里,分為東部濕地生態保護培育區、中部濕地生態旅遊休閑區和西部濕地生態景觀封育區。是一個集城市濕地、農耕濕地、文化濕地於一體的國家濕地公園。2009年11月03日,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12年1月10日,被評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17年12月,被評選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宋元發展 到了宋元時期,在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朝廷正式在此建置西溪鎮,這是西溪進入新階段的開始,這也說明了西溪是個千年古鎮。明清時期,西溪兩岸的社會經濟與文化,得到了多方面的進展,養魚育蠶、種竹培筍與茶葉果蔬等農副業得到發展,成為郊區農業的特色。 [3] 民國萎縮 民國後,濕地日漸萎縮。到了20世紀五十年代,西溪地域多個鄉鎮的建立,工廠企業的發展,使西溪濕地範圍逐漸縮小。

地質地貌 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河流總長100多公里,約70%的面積為河港、池塘、湖漾、沼澤等水域,其間水道如巷、河汊如網,魚塘櫛比、諸島棋布;陸地綠化率在85%以上,土壤主要有紅壤、岩性土和水稻土3個土類,其中以紅壤和水稻土分布最為廣泛。 [6-7] 氣候 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5.17℃,年平均相對濕度78%,年平均降水量1399mm,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較長,四季分明

昆蟲 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的昆蟲標本有480種,分屬於15目、133科、 417屬,其中鱗翅目種數最多,其他各目種數依此為鞘翅目、半翅目、 蜻蜓目、同翅目、膜翅目、直翅目、雙翅目、等翅目、脈翅目、 螳螂目、蜚蠊目、革翅目、竹節蟲目和纓翅目。鱗翅目有34個科,種類最多的是螟蛾科(28種)、夜蛾科、天蛾科和燈蛾科,是鱗翅目中的優勢科。其它各主要目中佔優勢的科有蜻蜓目:蜻科;鞘翅目:天牛科、葉甲科、瓢蟲科

兩棲類1目4科10種,即中華蟾蜍、彈琴水蛙、澤陸蛙、黑斑側褶蛙、金線側褶蛙、鎮海林蛙、斑腿樹蛙、大樹蛙、小弧斑姬蛙和飾紋姬蛙。古北界種類3種,東洋界種類7種,其中華中區種類3種,華中華南區種類4種。所記錄的10種兩棲類中,大樹蛙屬於西溪濕地罕見種類,數量稀少,屬於浙江省重點保護動物;彈琴水蛙、黑斑側褶蛙、斑腿樹蛙、鎮海林蛙和小弧斑姬蛙具有一定的數量,屬於偶見種類;而中華蟾蜍、澤陸蛙、金線側褶蛙和飾

爬行類 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有爬行類3目8科15種,其中黑眉錦蛇屬於浙江省重點保護動物。古北界和東洋界廣布種6種,東洋界種類8種,其中華中區種類2種,華中華南區種類6種。其中,北草蜥、紅點錦蛇、黑眉錦蛇、赤鏈華游蛇和烏梢蛇屬於西溪濕地的常見種類,是西溪濕地爬行類的優勢種;多疣壁虎、鉛山壁虎、中國石龍子、蝘蜓、赤鏈蛇、王錦蛇和蝮蛇屬於偶見種類;中華鱉為罕見種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黃說電影 的精彩文章:

世界上首座、同時截至2005年最大的觀景摩天輪,為倫敦的地標及出名旅遊觀光點之一

TAG:大黃說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