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課程實施前先搞清為什麼出發

課程實施前先搞清為什麼出發

在幼兒園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通常會有很多困惑:幼兒活動中是否該介入以及何時、怎樣介入?怎樣處理生成和預設的關係?怎樣選擇課程資源、創設情境?這些問題如果在課程實施前弄明白了,就能少走彎路,提升課程實施的質量。

我園在南京師範大學虞永平教授的引領下,開展基於幼兒園的課程——田野課程的實踐研究,在20年的實踐研究中深刻感受到:幼兒園課程實施之前的思考與行動非常重要。為保障課程實施,我們建議關注四個方面的問題。

從教育哲學高度,釐清教育觀、兒童觀、課程觀

從不同的哲學立場出發,對於教育就會有不同的觀點,也就會對兒童本身以及他們當下生活和未來生活持有不同的看法,從而對如何編製、實施幼兒園課程有著不同的做法。每一種課程都受一定的教育哲學的支配,課程實施者需要理解和認同即將實施的課程理念、框架、內容等。

課程實施前,我們需要釐清教育觀、兒童觀、課程觀等,這些看似形而上的思辨,對課程的實施具有戰略意義。它能讓教師帶著一種思想、擁有一種觀念開始幼兒園課程的實施,這樣的課程實施更容易保證教師始終以幼兒為本,始終遵循幼兒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始終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更好地支持幼兒的主動學習、自我成長。

我們需要通過多種方式組織教師學習與思考這樣幾個問題:幼兒園為什麼要開展課程建設?理想的、適宜的幼兒園課程是怎樣的?幼兒如何學習?教師最重要的工作是什麼?如何深入推進幼兒園課程的建設與實施?關於這些問題的學習與思考應該廣泛而深入,管理者應儘可能採用多種方式讓主要的課程實施者——每一位教師主動參與。通過有目的的思辨練習,教師有可能轉變思維方式、更新課程理念,當教師帶著對新觀念新理念的真正理解,去實現教育行為的實質性轉變時,便會儘可能地遵循規律、把握本質、減少干擾,不斷提升課程實施的效益,不斷提升保教質量。

以適宜性的觀念進行課程診斷,優化課程方案

我們都知道,適宜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那麼,適宜的課程就是理想的、有質量的課程。適宜的幼兒園課程應該是基於本園的基礎、現狀、條件及可能等現實因素的,更應該是適宜於幼兒群體及個體的狀況和發展需要的。

課程實施前,我們需要對幼兒園及課程實施的現狀進行客觀理性的分析,如:目前我園課程的指導思想是什麼?課程總的結構是什麼?是否建立在我園現實基礎之上?是否能充分體現《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精神?是否能滿足和支持幼兒發展需要?幼兒是否愉悅並能得到成長?教師如何認識課程?教師能否主動參與課程建設?家長的教育觀念怎樣?有哪些可利用的課程資源?課程建設與實施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在課程診斷的基礎上,需要進一步探討、修正課程方案,調整課程結構、完善課程實施途徑、篩選課程內容、梳理實施策略。假如幼兒園有意向使用某一套教師用書作為實施藍本,則更需要組織教師學習、研討,比較、分析該教師用書和本園現有課程之間的異同,調整不適宜的課程內容。

前幾年曾聽說這樣一個故事,某地區的幼兒園使用的教師用書中有個主題「我愛南京」,教師沒有分析、理解該主題的核心經驗,沒有分析當地的課程資源,就依樣畫葫蘆地開展「我愛南京」主題活動。這個地區與南京相距幾百公里,開展「我愛南京」主題活動有些莫名其妙。這個案例反映了課程實施中的本本主義現象,照搬照抄藍本實施課程,這種現象應該避免。

我們需要在課程實施前根據本園的實際狀況不斷優化課程方案,解決課程的核心問題,使本園課程處在一個永無止境的動態過程中,從而提升課程的適宜性,提升保教質量和辦園水平,更好地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

建立動態、多元參與的課程管理制度

幼兒園課程實施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影響幼兒園課程實施的主要因素有:人的因素,比如園長、教師、幼兒家長的觀念和實踐智慧;資源的因素,比如是否有豐富、適宜的資源支持幼兒和教師的活動;另外,制度和文化的因素也很重要。

一所幼兒園的制度和文化對幼兒園課程實施質量的影響,具有剛性和彌散性的特點,在課程實施前,我們需要建立和完善課程管理制度。在建立和完善課程管理制度的過程中,需要強調幾個原則:一是一致性原則,即課程管理制度所倡導和保障的應與課程理念保持一致,使得幼兒園的各項活動包括課程實施活動,能真正落實課程理念,但目前有些幼兒園的管理制度往往落後於課程理念,甚至相悖。二是參與性原則,園長等管理人員需樹立民主管理意識,通過多種方式讓教職工參與幼兒園制度的制定過程,由此調動全園教職工參與課程管理的積極性,同時也確保課程管理制度接地氣、有實效。三是成長性原則,制度建立後需要認真執行,但也並非一成不變,需要根據實際發展狀況不斷修正和完善。

課程管理制度應該保障教師在課程實施中主體作用的發揮,保障幼兒自主的、多樣化活動的需要,保障家長參與幼兒園課程建設的權利和需要,保障幼兒園課程實施中問題的發現和改善。幼兒園課程管理制度和文化要能夠支持教師、幼兒、家長充滿熱情地積極投入其中,不斷實現自我更新和成長。

拓展課程資源,保障課程實施的進程和質量

幼兒是在行動中學習的。無論哪一種課程建設都一定是以課程資源建設為前提的,課程資源蘊含著經驗,是幼兒園課程實施的載體,直接影響著幼兒的學習方式和活動的意義,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課程建設的方向、進程和質量。

因而,在課程實施前,我們需要拓展課程資源,可以圍繞以下幾個問題展開:我們實施的課程需要怎樣的資源?我們幼兒園有這些資源嗎?如何獲得所需資源?園內外的某一或某些課程資源蘊含了哪些經驗?這些資源如何引發幼兒的活動?通過系統的、具體的討論與分析,不斷增強教師的資源意識,釐清資源、活動和經驗之間的關係。

除了思考,我們還需要行動,通過多種方式開發、建設課程資源,這樣,教師在課程實施過程中,便能更有目的地根據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選擇豐富、適宜的材料,創設真實、多樣的活動情境,提供幼兒活動機會和發展可能。

不同取向、不同內容、不同階段的課程發展對資源的需求各不相同。課程資源建設不是一個階段性工程,需要我們根據幼兒需要和課程建設的需要不斷發展、不斷創造。

其實,以上四點思考和行動,並不僅僅發生在課程實施前,而是一直伴隨著整個課程的建設過程。從課程實施前的角度來談,更多的是從理念層面的一種思考,主要目的是強調課程實施前的思考和行動,不應該被輕視與忽略。在課程實施前就做好充分的準備,那麼課程實施中便能以很好的狀態與孩子共同生活、共同成長。(作者系南京市太平巷幼兒園園長)

《中國教育報》2018年05月06日第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爸爸媽媽請喝茶!」
科學課地位要科學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