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生命之樹:真是文藝片中的文藝片

生命之樹:真是文藝片中的文藝片

網友評論:要把這部電影解讀明白,首先得弄清片名的出處。 伊甸園裡有兩株最重要的樹,一株是知善惡樹,一株是生命樹,亞當和夏娃偷食知善惡樹上的果子開啟了智慧,上帝擔心他們再偷食生命樹的果實而得永生,於是將他們逐出伊甸園。不明基督教真理的人往往以此斷定基督教是蒙昧主義的,因為它反對人類擁有智慧,其實這是對基督教世界觀的誤解,聖經裡面處處是象徵和寓意,不能輕易按常識去解讀。亞當夏娃受魔鬼誘惑而打開了智慧,人性智慧來自魔鬼的誘惑,來自人類內心的慾望,而慾望的歸宿是地獄,所以人性智慧是對上帝的背離,因此要受懲罰,被逐出伊甸園。人性智慧是走向慾望的,事實上是走向愚昧的開始,而神性智慧是走向永生的,要想重回永生樂園,就必須信仰上帝,人類因為信仰而擁有不朽的靈魂,所以信仰是走向永生的,生命之樹就是永生之樹。這是亞當受誘惑的基本內涵,淺薄的無神論者盲目批判,偏離了聖經的偉大意義。雖然影片里有一株巨大的梧桐樹象徵生命之樹,父親還種了兩棵小樹象徵孩子的成長,但是真正的生命之樹卻是來自人的信仰,人的靈魂,人類對永生的追求,因信仰而得永生——這是每個信徒靈魂中的生命之樹。所以這部電影表達的是人類對永恒生命的追求和探尋,人類在信仰指導下的生命歷程,情節上主要是成年傑克回憶自己的父母、童年,以及成長的故事。

網友評論:故事很簡單,一個從小受淑女教育的麻,嫁給一個二戰參加海軍的爹,戰後爹回鄉開工廠,趕上戰後嬰兒潮一口氣生了仨兒子(擱天朝有些家庭要樂暈了)。和很多歐戰場回來的人一樣,軍旅生涯造就了爹的控制欲,暴力傾向,自以為是,英雄主義,總之這類人在五十年代的好萊塢電影里隨處可見。而受淑女教育的麻對此只能隱忍,仨個兒子就是所謂垮掉的一代,個人主義,獨立意識,張揚自我,家長特別是父親的權威受到空前的挑戰,電影里有至少三處表現了爹和長子在怎麼稱呼父親上的矛盾(可以參考57年的《十二怒漢》,某陪審團成員有兒子對父親稱呼變化的對白,可見這個問題在花旗國的普遍)。控制欲強的父親和進入青春叛逆期的兒子勢成水火。電影在敘述上並不是線性的,孩子們的青年時期是個空白。根據長子的回憶和鏡頭移動位置,英年早逝的應該是他二弟,就是會彈吉他會畫畫,極有藝術天賦,像極父親的男孩。母親收到郵局「死亡信件」,根據別墅外停靠車輛的款式,可以推斷已進入60年代,三個兒子都已成年。從父親並不十分悲痛的態度,個人分析,二兒子的死多半是因參加越戰。而父親的個性和價值觀(典型共和黨),極有可能是他強迫兒子參軍。對待兒子離世,他用避重就輕的話題變相表示了懺悔和自責。不過這確是壓彎長子和他情感的最後一根稻草,因為垮掉的一代最標誌性的事件就是反對越戰,也是當時很多父輩和子女價值衝突的焦點。電影里無數次出現樹的鏡頭,長子童年時也和父親一起栽下一棵樹。少年時已成參天大樹,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二戰、越戰.....給花旗國造成的創傷,特別是心理創傷,造成無數家庭關係緊張,垮掉一代的人性,垮掉一代下一代的人性等等,恐怕延續至今,否則不會拍這樣的電影,試圖化解兩代人的矛盾。(上帝面前,父母子女的矛盾都不是事兒)電影前呼後應,開篇不久的創世紀畫面,片尾又彷彿走進拿撒勒,走向加利利海,畫面極其唯美,用生命屬於上帝這樣的高層次消融紅塵俗世、個人恩怨的低層次。在宗教層面上,達成長子和父親的和解。

網友評論:影片用意識流的手法展開劇情,場面跳躍,剪切卻自然,光與影巧妙結合,清新,靈動,簡潔,又極富張力。肅穆的背景音樂遙遠飄渺,彷彿深深的探索和詢問,使整部影片具有獨特的儀式感和生命力。影片劇情簡單,對白很少,多採用夢囈般的獨白和自言自語般的詢問。五口之家的生活十分真實,卻被變得更簡單,更富美感。可以說這是存在於導演的臆想世界中的,喜怒哀樂真實,感覺卻大有不同。影片的主線是一個出生在德州小鎮的普通男孩的成長故事。開頭就由母親提出了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Nature or Grace 母親善良溫柔,父親嚴厲高雅。男孩在父母不同價值觀的矛盾中長大。當他了解到世界上尚有痛苦,不幸,疾病且人類裸露著被不斷傷害時,他開始質疑,他同上帝對話:Why should I be good ,if he is not?

網友評論:他厭惡嚴厲的父親,他不可以隨心所欲,於是他違心而行,他變的越來越像他的父親。後來,優雅的,蔑視一切的父親被革職,他不得不做那些其他人不願意做的工作。父親擁抱男孩,告訴他,You are all I want to have.他們舉家搬遷,男孩的獨白得到回復:愛是通往幸福的唯一途徑,若你不愛,生命不過浮光掠影。影片的最精彩部分在於導演對生命盡頭的猜想。當初的男孩死後來到一片荒漠,荒漠之中,立著一扇門,男人鑽過這扇門,迎接他的是女人的石榴裙。生命盡頭是一片大海,有人走在海上,有人走在沙灘,每一個男人都去尋找那一個女人--他們的母親。母親永遠自然溫柔。女人生育他們,又撫養他們,在他們死後帶著他們去向天堂,又將他們交給女人。情感如野馬,Nature or Grace?請拋開這個問題,那是他人的解釋,請你自己成長,強大,主宰自己,或許,根本兩種都有。然而,深刻的思想抑制不了電影院的笑聲。晦澀的哲理與枯燥的片段令人難以接受。不是所有人都會喜歡,但不得不承認導演在大的宇宙空間,普通的人間家庭與渺小的生物細胞之間的轉換無比流利出彩。

本文由吸貓擼狗狗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吸貓擼狗狗 的精彩文章:

古希臘和古中國命運觀有什麼樣的區別嗎?

TAG:吸貓擼狗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