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最強狀態的日軍為何打不過最弱時的蘇軍?這場戰爭說明了一切

最強狀態的日軍為何打不過最弱時的蘇軍?這場戰爭說明了一切

原標題:最強狀態的日軍為何打不過最弱時的蘇軍?這場戰爭說明了一切

1938年夏季,日本和蘇聯在中國東北的張鼓峰發生了武裝衝突,這是日本和蘇聯之間第一次正面碰撞。為什麼會在這個時間這個地方發生衝突?當時,正是日軍戰力最為鼎盛的時候,卻是蘇軍戰力最薄弱的時候。那麼為什麼最終還是蘇聯取得了勝利?

文 | 周明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國家人文歷史」(ID:gjrwls),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1

一個叛逃者帶來的震動



1938年的上半年,對於日本來說,絕對是個不平靜的時期。在中國戰場,迅速結束戰爭的可能性越來越小,陷入中國戰場這個大泥潭的趨勢反而越來越明顯,而且日軍在戰場上不斷發現蘇聯援助的武器裝備,尤其是中國空軍幾乎清一色裝備蘇制戰機,那麼蘇聯對中國的援助到底會到怎樣的程度,是日本軍方迫切需要了解的。


5月12日,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國家安全總局遠東地區部長薩莫伊洛維奇·留希科夫(內務人民委員部就是內務部,不是軍隊系統,所以沒有軍銜,他的級別是三級國家安全委員,很多資料對這個級別的翻譯和理解都不同,從大將到上校的各種說法都有,實際上最準確的應該是相當於中將)叛逃到了滿洲里。留希科夫作為蘇聯在遠東地區情報機關的最高負責人,掌握著大量絕密級別的情報,包括蘇聯在遠東西伯利亞地區的駐軍編製、番號以及正在使用的軍用無線電密碼等具有戰略價值的重要情報,他將這些向日本全盤托出。當得知蘇聯在遠東地區部署的軍隊總兵力超過50萬人,以及近2000架作戰飛機時,日軍受到的震撼不啻一場大地震,因為此時日軍在朝鮮和中國東北的總兵力加在一起只有9個師團,還不到20萬人,如果蘇聯在遠東地區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日軍的處境顯然相當不利。此時在中國戰場,武漢會戰即將開始,為此日軍集結了14個師團約30萬人,如果蘇軍在東北有什麼大動作的話,日軍就將陷入兩線作戰腹背受敵的困境。



1938年9月6日, 張鼓峰事件之後,蘇聯軍官和日本關東軍軍官在中朝邊境進會面。 在此次衝突中, 蘇軍雖然佔領了張鼓峰地區, 但傷亡率是日軍的2.8倍。 因此, 日本關東軍的野心並沒有得到遏制, 一年之後關東軍和蘇軍在遠東又爆發了更大的軍事衝突——諾門罕之戰


留希科夫的叛逃對蘇軍的震動更為巨大,因此從6月下旬開始,遠東地區的蘇軍就不斷進行調動,以備不測。月底,蘇軍突然出兵佔領張鼓峰,在山上構築工事。7月7日,日軍又監聽到蘇軍波謝特地區警備隊的電報,判斷蘇軍還準備佔據張鼓峰東北12公里的香山洞以西高地。根據情報,日軍朝鮮軍以及琿春駐屯隊隨即加強了戒備。


7月15日,日軍松島伍長和伊藤軍曹等3人,化裝成朝鮮族農民,由防川的居民金海南和高雲八帶路,一行5人到張鼓峰附近偵察蘇軍最新布防的情況,結果被蘇軍邊防部隊發現,雙方發生了槍戰,松島被擊斃,這就成了張鼓峰事件的導火線


7月16日,日本向蘇聯遞交照會,以松島之死為由,要求蘇軍撤出張鼓峰,否則將採取斷然措施。蘇方聲明是日軍侵犯蘇聯領土,才開槍擊斃了松島。


本來日軍大本營還沒有打算要在東北地區向蘇軍叫板,但局勢這樣發展,大本營中以參謀本部作戰課課長稻田正純大佐和陸軍省軍事課課長田中新一大佐為代表的激進派就立即主張對張鼓峰進行「火力偵察」,以此來試探、確定蘇軍是否會在東北採取大規模軍事行動——用軍事行動來試探對方是否會進行軍事行動,這樣的邏輯和戰略指導實在是太「腦殘」。所以當天,稻田就以參謀本部的名義命令朝鮮軍集中所屬部隊待命。朝鮮軍司令官中村孝太郎中將便命令駐羅南的第19師團務必於19日拂曉前集中到慶興、阿吾地一帶,隨時準備出兵。之所以選擇第19師團,因為第19師團是1915年就成立的老牌師團,是日軍18個常備師團之一,屬於甲種師團,而且駐紮朝鮮北部就是擔負對蘇作戰的使命。加上別的主力師團都已經在中國戰場上大展身手,19師團也非常渴望能夠在戰場上表現一番。

7月20日,日本駐蘇大使重光葵再次強烈要求蘇聯撤出張鼓峰,否則由此產生的一切後果都由蘇方負責。蘇聯外交人民委員會答覆:「蘇聯是不會被任何威脅嚇倒的!」


就這樣圍繞著張鼓峰,日蘇雙方已經劍拔弩張一觸即發了。


2


為什麼會選在張鼓峰


張鼓峰又名刀山,俄語叫「扎奧澤爾納亞」(Заозёрная),意思是湖對岸的高地,位於吉林省琿春市敬信鎮防川村北1.5公里的中俄國界線上,海拔155.1米。張鼓峰東面是長池(蘇聯稱為哈桑湖,所以張鼓峰事件蘇聯稱為哈桑湖事件),東南約2.5公里就是中、蘇、朝三國的交界處,因此這裡有「俯視三疆」之稱;南面就是防川村,西南和141.2高地相望;西北約2公里就是海拔77米的沙草峰,北面則是波謝特平原。


就這樣一個普通地圖上都找不到的小地方,發源於長白山天池的圖們江從山側流過,從朝鮮羅津至黑龍江琿春的鐵路也從山下經過,所以是能夠控制中、蘇、朝三國邊界的戰略要地



張鼓峰事件中的日本關東軍士兵。 在此次衝突中, 日第19師團先期投入了4個步兵中隊、 2個山炮兵大隊和1個野戰重炮兵大隊共約1700人,蘇軍迅速調集了2個步兵師和1個機械化旅以及飛機反擊,依靠巨大的資源優勢取得了勝利


張鼓峰歷來是中國領土,但是1858年沙俄在與清政府簽署《瑗琿條約》時,中文文本顯示張鼓峰是中國領土,但俄文文本卻把張鼓峰劃歸了沙俄。事實上,按照1886年清朝和沙俄簽署的《琿春界約》,邊境線是在張鼓峰東側山麓。另外,1911年由俄國參謀部繪製的1:84000的地圖上,邊境線也是從南到北位於張鼓峰東側的長池以東地區。


1932年成立的偽滿洲國一直認為張鼓峰和沙草峰是自己的領土,並將其劃入了琿春縣。不過到1934年之前都沒有派部隊駐守,只有少數「國境警察」不定期巡視,1934年才成立了「國境監視部隊」,擔任邊境警備。但這支部隊的兵員都臨時招募的,沒有受過任何軍事訓練,很快就被解散。1935年後從駐延吉的步兵第8團、駐汪清縣的步兵第9團和吉林市教導步兵第2團各抽出一個加強連(配備重機槍和迫擊炮)組建了「國境警備部隊」,由延吉地區司令部指揮,擔任吉林省東部邊境的警備任務。負責守備五家子山、36號國境界標、蓮花泡山、沙草峰到張鼓峰一帶國境線的是吉林市教導步兵第2團第2營的一個加強連,連部駐紮在琿春縣的九沙坪,第1排駐守五家子山哨所,第2排駐守蓮花泡山哨所,第3排和機槍排駐九沙坪作為機動部隊,各排每半月調換防務。對張鼓峰地區,只是由駐九沙坪的部隊每天派出巡邏隊進行巡視,而沒有派部隊常駐。

在日軍看來,張鼓峰從法理上就是屬於偽滿洲國,從地利上說可以俯瞰中蘇朝三國邊境,地形上又比較狹窄,無法展開大兵團,即便開打也不會演變成大規模的戰爭,所以他們決心在張鼓峰動手,摸摸蘇聯的底細


3


天皇的態度耐人尋味


稻田原來以為這樣的計劃報告給天皇,肯定會得到天皇的認可。但是出乎他的意料,當陸軍大臣板垣征四郎和參謀總長閑院宮載仁親王向天皇呈報計劃時,天皇卻認為從大局來看,目前不應同蘇聯交戰。但是天皇的反對卻並不是強硬和明確的,特別是當宮內大臣湯淺倉平提出,如果陸軍仍堅持獨斷專行怎麼辦?一旦引起對蘇聯戰爭,日本的命運實在令人擔憂。天皇卻說,大概不到這種地步,陸軍是不會醒悟的。完全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作為日本的最高領導/陸海軍的最高統帥,天皇這樣不負責任的態度實在難以令人理解。



1937年的蘇聯遠東軍區主要成員在符拉迪沃斯托克, 前排從左至右分別是太平洋艦隊司令基列耶夫, 二級集團軍級指揮員列萬多夫斯基, 遠東軍區總司令布柳赫爾。 在 「大肅反」 中, 基列耶夫和列萬多夫斯基在張鼓峰事件之前就被召回莫斯科, 於1939年7月29日被處決。 布柳赫爾在張鼓峰事件結束之後被召回莫斯科, 於1938年11月9日被處決


板垣和閑院宮第二次為獲取天皇批准而進宮,天皇只是派侍從武官長宇佐美興屋轉達了不贊同武力解決的意見。板垣和閑院宮再三請求才得到了天皇的接見,不過天皇卻首先問他,其他大臣是否同意。板垣回答外務大臣和海軍大臣都贊成。實際上,天皇已經知道外務大臣和海軍大臣都是反對使用武力的,於是天皇大為震怒,嚴詞厲色地斥責了板垣。


但是陸軍仍不死心。第二天參謀總長閑院宮載仁親王就上奏天皇,請求批准朝鮮軍和關東軍抽調兩三個師團駐防「滿洲國」東部邊境,但天皇沒有批複,而是將這份奏摺壓了下來。在這份奏摺末尾的「備考」中還有這麼一句:「有關今後這些部隊的調動,請委任參謀總長負責。」也就是說如果天皇批准了這份奏摺,那麼陸軍就可以根據「備考」的要求,參謀總長就能得到對蘇作戰這樣的重大許可權。最終陸軍的這個小伎倆還是沒有得逞。看到天皇始終沒有同意武力解決,陸軍不能明目張胆地抗命,只好命令第19師團中止行動,從衝突地區撤出,返回原防地。


殊不知,號稱紀律嚴明等級觀念森嚴的日軍,卻始終存在著「下克上」的現象。第19師團師團長尾高龜藏中將在日軍里素來以積極敢幹而聞名,一直渴望在戰場上建功立業,好不容易有了這樣的機會,對於中止行動的命令,自然不會順從,照例來了個「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依然派出4個步兵中隊、2個山炮兵大隊和1個野戰重炮兵大隊,總共約1700人推進到邊境地區。


在得到第19師團開始軍事行動的報告後,對於這樣嚴重的抗命,天皇卻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事已至此,無可奈何。望前線將士堅守邊界,切忌越軌行動!」這番話在稻田看來,無異於天皇認同了事態的發展,很滿意日軍的行動。因為「事已至此,無可奈何」這八個字是天皇自九一八事變以來對於日軍「下克上」擴大戰爭的一貫態度。

4


戰力最強的日軍卻敗了


7月29日,10名蘇軍士兵在張鼓峰以北約2公里處構築工事,尾高立即下令進攻。7月30日傍晚,日軍偷渡圖們江,在防川屯集結,並疏散了當地的老少婦孺,只留下18歲至45歲的男子為日軍挑水、送彈藥。


7月31日夜,日軍開始炮擊張鼓峰,隨後投入2個步兵大隊在炮兵掩護下開始進攻,分別於8月1日凌晨4時40分和6時攻佔了張鼓峰和沙草峰。在接到19師團佔領張鼓峰和沙草峰的報告後,日本大本營命令19師團在張鼓峰、沙草峰一帶採取守勢防禦,不得再越境進攻,同時為了不擴大事態,對使用飛機加以限制。這樣一來,本來裝備就要比蘇軍差的日軍,又沒了空中支援,完全落在了下風。


8月2日,蘇軍開始反擊,首先派出10架飛機轟炸了張鼓峰、沙草峰、慶興、古邑等地。原來蘇軍在這一地區只有1個師和少數邊防部隊,戰事開始以後,遠東軍區司令員布柳赫爾元帥迅速向這一地區增派援軍,先後增調了2個步兵師和1個機械化旅,其中第40步兵師主力集中到波謝特灣西部地區,第32步兵師和第2機械化旅集中在哈桑湖地區,布柳赫爾親臨波謝特灣指揮戰鬥,並由紅旗遠東第1獨立集團軍的航空兵提供空中支援,另外瀕海集團軍和太平洋艦隊也都進入了戰備狀態。這樣,蘇軍在張鼓峰地區就集中了1.5萬餘人、237門火炮、285輛坦克,以及250架飛機,而日軍只有7000人、37門火炮和70架飛機,和蘇軍相差懸殊



哈桑湖戰役中的日軍。 1938年7月31日夜,日軍開始炮擊張鼓峰, 隨後投入2個步兵大隊在炮兵掩護下開始進攻, 分別於8月1日凌晨4時40分和6時攻佔了張鼓峰和沙草峰


8月4日,蘇軍第32步兵師和第2機械化旅的坦克營從南、北兩側同時向張鼓峰進攻,但被日軍擊退。隨後雙方在張鼓蜂地區展開了反覆拉鋸爭奪,但直到8月6日,張鼓峰和沙草峰都還在日軍手裡。表面上看日軍佔據上風,但由於蘇軍在進攻張鼓峰的同時猛烈轟炸清津至羅津港的鐵路、公路,並控制了圖們江大橋,蘇軍太平洋艦隊又嚴密封鎖了圖們江口。在張鼓峰地區的日軍補給線被完全切斷,兵力和物資都得不到補給,日軍已經陷入了困境。因此8月5日,朝鮮軍參謀長北野憲造少將向大本營和關東軍發出電報,希望開展外交談判,以贏得喘息的時間,等於變相請求停止軍事行動。大本營也考慮到此時並沒有做好和蘇軍進行大規模作戰的準備,繼續作戰並沒有多大意義,於是下達了朝鮮軍停止作戰撤回原駐地的命令。但是考慮到這個命令會嚴重挫傷部隊士氣,並沒有及時傳達,結果使戰事又拖延了幾天,造成了更大損失


8月6日16時,蘇軍開始了總攻,先是以180架轟炸機在70架戰鬥機的掩護下猛烈轟炸張鼓峰和沙草峰一帶的日軍陣地,17時蘇軍步兵在2個坦克營的直接掩護下發起衝擊。張鼓峰一帶都是沼澤,大大限制了坦克的機動,日軍的火力又相當熾烈,所以蘇軍損失很大,但憑藉上百架飛機為突擊部隊提供不間斷猛烈的空中支援,蘇軍還是攻佔了張鼓峰。當晚日軍投入了全部兵力,發動夜襲,又重新奪回了張鼓峰。在此後的兩天,蘇軍再次在強大的空中掩護下發動進攻,並多次爆發白刃肉搏,才在9日將日軍徹底逐出張鼓峰、沙草峰地區。


8月10日夜,蘇日雙方在莫斯科簽訂了《張鼓峰停戰協議》,雙方軍隊於8月11日12時停止一切軍事行動;雙方軍隊維持11日上午12時的控制線;雙方國界由蘇聯代表2人和日「滿」代表2人組成混合委員會調查處理。蘇聯本來就沒有要發動大規模作戰的意圖,這樣的結局自然可以接受。而日軍也因為《停戰協議》而不至於蒙受戰敗的恥辱,勉強保住了一絲顏面。

8月11日,大本營下達第179號大陸令「應自現在起,停止與蘇軍在張鼓峰、沙草峰方面之戰鬥行動」,並同時才傳達了5日就已經發布的停止作戰的第172號大陸令。


日蘇兩軍代表經過11日下午和12日、13日連續三次協商,最終達成雙方軍隊從張鼓峰陣地各自撤退80米的協議。8月13日,在張鼓峰東南側雙方交換了俘虜和陣亡者屍體。張鼓峰事件至此落下帷幕。



張鼓峰事件之後, 蘇方實際控制了整個張鼓峰地區。 圖為兩名蘇軍士兵在中尉莫什雅克的率領下, 在張鼓峰山頂升起蘇聯旗幟


5


真正的輸家是中國


1938年時的日軍還沒開始全面總動員,18個常備師團的士兵都是經過長期嚴格訓練的精兵,軍官也都是正規軍校畢業的職業軍人,軍事指揮能力和戰術素養都很高,戰鬥力非常強悍,是日軍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頂峰的時期。反觀蘇軍,剛剛經歷了肅反,大批有經驗的軍官被清洗,很多軍師級指揮崗位都是由原先營團級甚至營連級軍官火箭式提拔起來的,缺乏必要的軍事指揮素質和經驗,可以說是蘇軍歷史上戰鬥力最低落的時期。在張鼓峰事件一年後1939年爆發的蘇芬戰爭中,蘇軍就被實力遠遠遜色的芬軍打得一敗塗地。


那麼為什麼最強時候的日軍居然會敗給了最弱時候的蘇軍?


先來看看雙方的傷亡情況,蘇軍陣亡792人,負傷3297人,合計4089人;日軍陣亡526人,負傷914人,合計1440人。蘇軍的傷亡是日軍的2.8倍!而在白刃戰中,日軍僅僅傷亡4人,蘇軍傷亡卻高達110人,是日軍的28倍!而且這還是在蘇軍火炮、坦克、飛機等重裝備佔據壓倒性優勢的情況下,可見蘇軍取得的是一場慘勝,付出的代價遠比日軍大得多的勝利。對蘇軍的巨大損失,斯大林極為不滿,遠東軍區司令員布柳赫爾元帥——也就是在大革命時期化名加侖擔任黃埔軍校和北伐軍軍事總顧問——隨即被解職,並被召回莫斯科,不久被處死。


蘇軍完全是依靠資源上的巨大優勢來碾壓日軍的。這場小規模的戰事,已經預示了日本和蘇聯兩國在整個戰爭中的命運,日本就是因為資料匱乏而最終失敗,蘇聯就是憑藉充沛的資源頂住了納粹德國的強勁攻勢,迎來了最後的勝利。


所以,日軍即便戰敗也並不服氣,認為蘇軍不過是倚仗人力和物質上優勢才取勝的,蘇軍戰鬥力根本不能和日軍相比,因此一年以後才會再度和蘇軍爆發規模更大的諾門坎事件。同時,日軍也達成了預期的戰略目的,掂量出了蘇聯支援中國的分量,判斷蘇軍並不想在東北發動大規模進攻,於是在張鼓峰事件結束10天之後的8月22日,日軍就在中國戰場上發起了對武漢的進攻。


蘇軍佔據了張鼓峰,日軍準確得出了蘇軍不會出兵的戰略判斷,雙方都得到了各自想要的,真正的輸家卻是躺著中槍的中國——蘇軍乘日軍後撤,佔領了整個張鼓峰地區,將其劃為「蘇滿(中)界山」,並將其在洋館坪一帶的控制區推進到圖們江邊,僅給中國居民留出一條通往防川的狹窄「通道」。這條通道1957年被圖們江水沖斷,因此當地百姓只能長期借走蘇聯境內出入防川。直到1983年8月8日才重新修通長888米、寬僅8米的大堤。這樣一來,不但防川成了孤懸在蘇聯境內的飛地,而且吉林也失去了最為寶貴的圖們江入海口


監製:夏宇


責編:戴麗麗 李逸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瞭望智庫 的精彩文章:

讓印度軍隊崩潰的中國簡訊背後,是中國與美日歐生死暗戰20年的逆勢崛起!

TAG:瞭望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