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果然依戀雨點

London
What If We
Brandon Heath
00:00/03:33
2018.3.28 10.34 am
去倫敦的火車上,窗外是飛馳而過碧綠碧綠的大片草地,和點綴之上的米白色綿羊,以及連綿不絕的灌木,和零星的小木屋。火車不是我想像的復古綠皮火車,內部是較新的現代化裝潢,不過外殼就稍顯老舊了。
從Middlesbrough出發,先坐了一輛車程30分鐘,只有2節車廂的小火車到Darllinton轉車,再坐2個小時直達倫敦國王十字車站。
這一天,情理之中但卻意料之外地,陰雨連綿。雖然早就做好應對倫敦這鬼天氣的準備,但拎著行李坐地鐵到達酒店,終於安頓下來準備好好逛一逛,淅淅瀝瀝的小雨卻始終下個不停,再加上非常冷!心裡還是有點煩躁。
個人認為倫敦火車站站台附近對於出口和地鐵口各種方向的指示牌還是不夠明顯。
下了火車看到電梯以為是通往地鐵站的,沒想到是只能上行到一個天橋然後到對面站台的,詢問了一個工作人員得知需要先出站,再從另一個口進地鐵。英國的地鐵說法都是Underground哦,Subway是地道。
在地鐵自助機器購買Oyster Card(牡蠣卡)很方便,有5磅押金,也是回了國才知道這個卡是可以退的。如果在倫敦住的時間不長,不建議辦周卡或者月卡,還是下了火車直接買牡蠣卡最方便,基本任何一台機器都可以買。
詳細的倫敦地鐵卡攻略我就不贅述了,請看這裡——
http://www.mafengwo.cn/wenda/detail-8614845.html總結得很全面了
訂的酒店是在Lambeth North地鐵站對面的Marlin Waterloo Hotel,給大家強烈安利這個酒店,lobby雖然不大,但地理位置十分方便,步行可達倫敦眼、Westminster(白金漢宮、西敏寺等等熱門打卡地)但又不屬於最繁華的市中心,基本都是居民區和小餐廳。酒店還有一個Bar,晚上人也很少,不鬧,很適合約上三兩朋友聊天喝酒談心。Lambeth North是個小站,人不多但是轉線很方便。
預定了17:30的晚餐,所以我們所剩的活動時間並不多,選擇先去餐廳附近隨便逛逛。大概是在Liverpool Street這一站附近吧,偶遇了一扇很有意思的門,就這麼孤零零地橫空出現在草坪上,從不同方向看到門的顏色是不一樣的,門後的景緻也是不同的,多像是一個人的兩面。如果只站在同一個角度去感知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永遠只能看到同樣一片風景,得到相似的結論;但如果你進入了他的內心,再反過來站在他的角度向外看,看到的就會是全然不同的景象,和全然不同的內心世界。
偶然路過Leadenhall Market這個半室內的商店長廊,和米蘭的埃馬努埃萊二世長廊有異曲同工之妙。天知道我為什麼把這麼一長串中文翻譯記住了,可能是去年9月在米蘭的經歷雖然時間不長但卻依然歷歷在目吧,有空的時候,會給大家整理去年9月在紐約和米蘭時裝周的經歷+當地旅遊玩樂攻略。
米蘭埃馬努埃萊二世長廊
晚餐在景觀餐廳SUSHI SAMBA,位於Salesforce Tower的43層,有Dress Code: Casual Elegant,就是休閑正裝,不能穿拖鞋和運動服。一層的直達電梯就有Security Check查看預訂信息,查包,非常嚴格。提醒大家如果想坐窗邊的座位,盡量提前一個月去預定,我們提前半個月訂的時候已經只剩下17:30的時間了,而且在倫敦,大部分好一點的餐廳都是需要提前預定的,當然啦,也有很多好吃的餐廳是不接受預定的,比如我在之後推送的美食特輯中,會提到的一家西班牙餐廳。
餐廳座位旁
落地窗外的景緻
總體來講,在我看來這家餐廳的性價比挺低的,味道實在一般。羊排做成甜的,壽司也沒有什麼特色,價格不算貴到天際但和味道比起來還是有些高了。
吃過晚飯,旁邊的露天觀景台很適合喝酒聊天開party,還有一棵用很多橙色小燈裝飾起來的大樹,但由於當天晚上刮大風下小雨,雨點和冷風拍打在臉上,就連極度熱衷捧著一杯酒到室外聊天的老外們都望而卻步了。
旅行之前,每個人都會對目的地產生自己的想像。而今日的倫敦,大概是比我想像得要冷一些,街道窄一些。但之後我就發現,每一天我都會對這座城市產生新的認知。
第二天是個難得的Sunny Day,從酒店出發,穿過一片草地就看到了London Eye,還有它旁邊歷史悠久、規模宏偉的萬豪酒店,建築盡頭的白色石獅剛好在倫敦眼下側頭注視人流,頗有掌管一切的風範。
眼看就到了傳說中的泰晤士河畔,從酒店對面這一側向對岸望去,剛好看到Westminster Abbey(西敏寺)和正在翻修的大本鐘。大本鐘的維修時間很長,好像要到年底。橋上車很少,遊客較多,但是很貼心地規划出了寬敞的行人通道。過了橋就是倫敦最核心地段之一了,景點遍布。
St. James Park
倫敦城中心的大公園,穿過它就是白金漢宮。在這裡,鴨子成群結隊地洗澡、與人互動。剛下過雨後的草地地面極軟,踩在上面就像踩在了淺棕綠色的棉花堆兒里。
按理說每天11點,皇家騎兵衛隊便會舉行換崗儀式,但到了白金漢宮門口往裡一看,才發現牌子公式今天儀式取消。門口的維多利亞女王像周圍聚滿了遊客,還有前來參觀的學生團體。幾個身著不同顏色襯衫的少年吸引了我的目光,五顏六色的他們組合在一起像極了一道青春彩虹。還有另外一組少年爬到了維多利亞女王像的半空高台上,俯瞰人群,正處在叛逆不羈的年紀。
白金漢宮
之後的幾天行程沒有刻意制定路線,只是提前定好了大致要去哪些地點,然後跟著心情和感覺走,當然,天氣是最重要的變數!
Leicester Square Theatre
人群集中的繁華區域,商店、電影院、餐廳應有盡有。我們居然還在短短6天倫敦游中,抽空看了下環太平洋3(因為下雨不想待在室外),結果,我睡著了……
這裡有一家4層的M&M旗艦店,除了賣巧克力之外,還賣各種玩具、生活用品和飾品,孩子們的天堂。
M&M
Chinatown
倫敦的唐人街不是很大,是幾條小街交叉起來的一個小區域,也沒有看到很多非常有特色的小店或餐廳。
Trafalgar Square
特法拉廣場的標誌就是這幾頭大獅子,如果看過《博物館奇妙夜》,說不定會產生一種獅子活過來跳躍嬉戲的幻覺,讓這個廣場離開了歷史所賦予的一切定義,變得好玩起來。
各式各樣的行為藝術家在這片廣場上極盡本領來吸引路人的注意,對合影來者不拒,當然,你給不給小費應該是不會強制的。但由於去年在紐約時代廣場被強制合影勒索15刀之後,我就再也不會輕易嘗試這種項目了。
除了行為藝術家之外,還有很多魔術師、手作藝術家,在這裡擺攤賣藝,當然,也少不了歌手和Rapper。
記得那天路過這裡,縱然天空是陰沉沉的,但我立刻莫名其妙地融入了這片和諧的熱鬧,整個人的心情也變得好起來。覺得那些行為藝術家浮在空中的「超能力」真的很奇特,他們到底是怎麼做到的?腳下和地面之間真的沒有支撐物。
每一位歌手的臉上,都洋溢著能感染路人的歡樂。我站在那裡聽了好久。
Piccadilly Circus
倫敦的最市中心的地方,相當於天津的營口道,北京的……長安街?Whatever。
大概因為今天是周末吧,這裡格外熱鬧,各路神仙都出來和大家一起玩了。
行人永遠都是比風景更要好看的點,我喜歡拍人,或者個人視角下的景觀,好過為熱門景點再添一張雷同鏡像。建築地點不會動而人是變數,誰知道大千世界裡彼此再擦肩的概率還會有嗎?應該會低到近乎零吧。這樣一想,便會覺得任何一次跟人有關的快門,都是不可再復得的機會,凡有變數的東西,才能引人珍視吧,因此人們發明繪畫和攝影,將這轉瞬即逝的分秒長存。
Covent Garden
相對安靜的一片區域,小店鋪聚集,沒有那麼多人流,也更適合散步、逛街,說不定就偶遇了哪間你喜歡的小店呢。比如,我就在這附近找到了2家黑(白)膠唱片店,庫存豐富且價格不貴,10磅到上百磅的都有。也偶遇了幾家小型設計買手店,別看人家不是大品牌,價格也是很敢標了。
Oxford Circus
著名的購物一條街,這裡的店鋪都是單獨的store而不是鱗次櫛比的百貨商場,從奢侈品到快時尚一應俱全。
值得一提的是,我在離開倫敦的前一天才知道的百貨公司——Harrods。這裡簡直是女孩的天堂,從餐飲到購物,從奢侈品到小眾潮牌,再到設計師品牌,從鞋包配飾到服裝、再到生活用品、藝術品,一應俱全。商場雖然橫向面積不大,但有很多層,每一層都有分區,建議找服務台要一份地圖,相信我,沒有地圖你絕對會迷路,而且根本找不到你要的品牌。因為這裡的品牌實在太多了。而且Harrods可以辦理退稅手續,有一項是支付寶退稅,當時退回的稅款就可以打到你的支付寶上。當然啦,離境時還是要把退稅單投進海關的信箱里,或是在機場交給海關蓋章、再給退稅公司(一般是Global Blue環球藍聯)
有關歐洲退稅流程
1.在商店結算時索要免稅單和小票,商店會把小票和免稅單訂在一起,放在一個免稅信封里。有的會讓你當場填寫,有的是不管,需要自己回去後自行填寫
2.建議把免稅單號自行拍照留底(在二維碼下面),這樣回國後可以追蹤到
3.離境時,在機場去海關蓋章
4.蓋好章後找到免稅公司(e.g. Global Blue)的櫃檯,去排隊退稅,自行選擇退回信用卡、支付寶或是現金
備註:除了倫敦之外,有些機場是沒有海關和免稅公司櫃檯的,比如我這次出發和到達都是在Newcastle機場,需要在過完安檢後把免稅信封投到海關的信箱里。這個信箱中的信封會先郵寄到海關,再由海關郵寄給免稅公司。一般需要4-6周的時間,才能收到退稅。
London總體區域介紹就到這裡,後續還會推送針對吃貨的倫敦美食篇,和針對文青的倫敦文藝篇,敬請關注!
鳴謝:王一銘同學對倫敦之行的大力支持
更多原創內容
盡在VoLSTUDIO
給你看有溫度的聲音
Lifestyle 丨 Travel 丨 Fashion


TAG:VoLSTUD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