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亞馬遜要把智能音箱變成App Store,開發者可獲得7成收益

亞馬遜要把智能音箱變成App Store,開發者可獲得7成收益

語音購物將成傳統電商們的新盈利點。

周四,亞馬遜宣布向開發者開放兩種工具:技能內購買( in-skill purchases)和亞馬遜支付支持技能購買(Amazon Pay for skills)。

這意味著為亞馬遜智能語音助手Alexa增添新技能的開發者,可通過技能開發變現,交易背後由Amazon Pay提供支付支持,實現商業閉環。

所謂「技能內購買」,將標的從智能音箱換為手機,可參照概念應用內購買(in-app purchases)。

無論蘋果或谷歌,每年均在應用市場賺了不少錢。Sensor Tower近期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蘋果App Store獲得385億美元利潤,谷歌應用商店Google Play則為201億美元,數字涵蓋付費應用、訂閱服務和應用內購買。

以App Store為例,蘋果近日公布財報時提及,去年iOS應用開發者共獲265億美元收入,這是按照蘋果與開發者協定的三七分成後開發者所得數額。對蘋果而言,App Store屬於高利潤率業務,且該業務與Apple Music等其他服務一起是蘋果第二大營收來源。

如今,亞馬遜也想「仿照」蘋果賺類似的錢。

事實上,自亞馬遜點燃智能音箱市場至今市佔率以69%身居首位,這還是它歷史最低成績。銷量覆蓋上,2017年,Echo系列產品累計銷售至少有2000萬台,2016年和2015年分別為520萬台、240萬台。智能語音助手Alexa已被集成進亞馬遜多款產品矩陣,在家居領域形成全景覆蓋的產品網。

然而亞馬遜智能音箱對各線下場景入口初步搶佔之勢已顯,但商業進展卻比較緩慢。即使是在互聯網以看為主時代如魚得水的廣告,但變更為以智能音箱為載體「聽」的廣告時,恐怕用戶難輕易接受這種糟糕體驗。

之前,CNBC報道稱,亞馬遜正和包括P&G、Clorox在內的大型消費品牌溝通,讓他們在Alexa上「打廣告」,還將推出類似谷歌搜索廣告的語音版。對此,亞馬遜予以否認稱「目前沒有在Alexa上打廣告的計劃」。

技能內購買是亞馬遜實際嘗試的商業變現路徑。去年底,亞馬遜就宣布支持Alexa技能內購買,但僅小範圍面向語音遊戲開發者,如今是向所有開發者開放。開發者獲得70%分成,亞馬遜拿剩餘部分。另外,亞馬遜Prime用戶將從技能內購買中獲得某種增值服務,如折扣價、獨家內容或提前訪問等。

支付方面,亞馬遜選用自家Amazon Pay完成Alexa交易的最後步驟,將使其獲得生態子系統聯動的支持。站在Amazon Pay角度而言,則是又新增一用戶觸達口。過去幾年,亞馬遜錯失移動支付大戰,發展程度遠落後於美國本土其他競爭對手。現在亞馬遜準備開啟追趕模式,本周三公司宣布為使用Amazon Pay的零售商提供折扣,數字錢包巨頭PayPal股價應聲下跌4%。

目前,Alexa擁有的技能數量超過40000種,比去年12月的25000種有大幅提升。

反觀中國智能音箱市場,眾多從業者與36氪交流均表示現階段仍處在市場早期。相較亞馬遜智能音箱已朝商業化邁進,中國智能音箱還在先期快速鋪量的時期。現在銷量第一的天貓精靈,3月時公布其銷量突破200萬台。

除此之外,中國智能音箱市場各巨頭已悉數入場,騰訊剛發布「騰訊聽聽」,百度著力拓展智能音箱產品矩陣,京東聯合科大訊飛的「叮咚」,小米「小愛同學」。在它們後期商業化變現之路前方,亞馬遜已提供可參照的路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供應鏈管理系統提供商「企企通」宣布完成 B 輪融資,擬擴張金融增值服務
小米傾向先在香港上市,最快有望在六七月份實現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