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同樣是買了比特幣,為什麼你沒成為李笑來?

同樣是買了比特幣,為什麼你沒成為李笑來?

有人說,在投資的世界裡,每天看一次盤的人,收益不如每周看一次盤的;每周看一次盤的,收益不如每月看一次盤的;每月看一次盤的,收益不如每年看一次盤的;每年看一次盤的,不如忘了自己曾經投過的……

聽著好像很有道理哦。許多人都曾想過,「要是早幾年買一些比特幣,拿到現在就財富自由了。」可事實上,人們一旦開始炒幣,就好像在油鍋里炒菜——彷彿不頻繁地翻轉換倉,鍋底就要糊了一樣。這可真的是錯的離譜。

巴菲特說,如果你的人生只有20次投資機會,你會怎麼選擇?

那麼我再進一步的追問:

如果你的人生真的只有20次投資機會,每一筆投資你會拿多久?


把投資這個動作拆解,可以得到兩個完全不同的部分,分界點在「投」那個動作上。把錢投出去之前和把錢投出去之後,用的是兩套完全不同的操作。

投資之前,人們需要不停地學,不停地看,不停地增長見識,以至於能夠找到那個有可能成功,並且擁有更高增長率的投資標的。

選取標的物的能力,取決於一個人綜合能力,也更接近我們專欄一直強調的智識。智識是可以習得的,有智識的人會選擇騰訊,沒智識的人會選擇傳銷。對每一個目標項目做深入的調查,綜合地進行判斷思考,最終做出投與不投的決定。這是投資里最難的一步,也是區分一個投資人是否優秀的最重要標準,沒有之一。

在房地產行業里,往往要求設計師擁有超前的審美和設計。因為一個小區,或者一棟大樓,從一張圖紙到最終建成落地,需的周期通常是幾年,而之後還會在人們的眼裡存在幾十個年頭,甚至更久。因此,設計師們必須要深入思考,合理預判。那些傳世的建築,往往都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愈發顯示出其價值來。從這個角度來看,建築設計和投資項目選擇,簡直是異曲同工。

孫正義的投資第一性原理——「時光機理論」,也是個很好的例子。他假設自己是個從未來穿越回來的人,並通過未來的視角,去選擇最有可能發展起來的領域,去做大面積的賽道重倉。

「人生只有一次,我希望高瞻遠矚,我不想小賭怡情。」

——孫正義

投資之前的學問多到無窮,甚至可以成為人們一生的研究。其中的奧義,需要好幾張大學文憑,還不一定能夠修滿。下面我們假設你已經高瞻遠矚地選完了投資標的,那麼之後該怎麼辦呢?


上世紀60年代,斯坦福大學的沃爾特·米歇爾博士(Walter Mischel)做了一個經典的心理學實驗。他讓一些剛上幼兒園的孩子,單獨待在實驗用的房間里。實驗人員會給孩子發一顆棉花糖,然後告訴他,實驗者需要出去一趟,如果實驗者回來的時候,棉花糖沒有被吃掉,孩子將獲得一顆額外的棉花糖

實驗者離開的時間為15分鐘。對一個4歲的孩子來說,「等待15分鐘才能吃到棉花糖」,相當於對一個成年人說,「兩個小時後你才能喝到咖啡」一樣。在參與實驗的600多個孩子里,只有不到30%的孩子通過了這項測試。

實驗真正有趣的地方在於,十多年後,那些通過測試的孩子們,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現,如更好的SAT成績、教育成就、身體質量指數等。在性格上擁有耐心這項品質的孩子們,將會在成長的道路上獲得特殊的競爭優勢。

想要獲得美好的人生方法,其實和投資一樣,從來都是反人性的。如果把投資當做一道難題,那麼解這道題的方法只有一種:等。


在投資的後半段,整個邏輯都不同了。

不論是巴菲特還是隔壁老王,在錢投出去之後,要做的事都是一樣的——等,等待你把錢投出去時,所期待著的結果。

在投資領域裡,大多數的人都是不成功的投資者。其中一項最主要的失敗原因,就是他們從來沒有給與一項投資以足夠多的時間與耐心,以至於有可能發生期待中的結果。這也是為什麼「等」這個動作,在投資中顯得如此重要——因為複利的實現,需要時間。

一提到複利模型,大家都會想到國際象棋的發明者西塔的故事。國王想要獎勵西塔發明了國際象棋,結果西塔卻套路國王:要求國王獎勵他一些穀粒,一些是多少呢?在棋盤的第1個格子里放1粒穀粒,第2個格子里放2粒,在第3個格子里放4粒,以此類推……結果僅最後一個格子需要放的穀粒就超過了全國的糧食總量。

人的大腦是很懶得,這個耳熟能詳的故事其實已經解釋了複利的強大,但我們的大腦從來沒有將他翻譯正確過。比如,從棋盤第63格到64格所增長的穀粒數量,竟然是第一排(1-8格)穀物總數的——幾倍呢?10的19次方倍。之前所走的8步之和,放到後來的第63到64步的增長里,根本就可以忽略不計。

比特幣9年翻了10萬多倍,它的翻倍模式是也符合複利模型,這你是知道的。可你的大腦真的不善於翻譯「指數級增長」這個模型,不信你猜猜如今一天的波動對於9年前的比特幣來說,是多少倍的漲跌?——

——是5000多倍。面對如此巨大的倍數差異,當你嘗試著把數字視覺化之後,你的大腦就會宕機。就好像你站在20層的高樓上,去看馬路上丟著一本雜誌。它的厚度你根本無從感知。

複利模型就是這樣,初期的積累如嚼蠟般枯燥,後期的增長又如過山車般翻天覆地。下圖是比特幣9年來的走勢圖。在前半段看似平緩的直線上,不知出現過多少次翻倍、腰斬、再翻倍、再腰斬。而現在,這一切都像從20樓上去看那本雜誌一樣,多幾頁少幾頁還重要嗎?

我們投資應該追求的結果到底是什麼?我們想要從紅框框穿越到現在,需要做什麼嗎?似乎做什麼都不重要了。

那真正重要就只有一個字——等。


可以說投資是由「選」「等」兩部分組成的。」選「是這兩個部分里最難的,但這個動作本身卻很簡單——是個人都會選。大多數人都誤以為,「選」就是投資的全部。其實「選」完了,投資行為只進行了一半,那另一半更簡單的「等」,才是真正考驗人性試煉。

投資嘛,一言以蔽之:

選的准,拿得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半老爸 的精彩文章:

TAG:半半老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