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房清玩之筆洗

文房清玩之筆洗

明末屠隆曾在《考槃餘事》中列舉過45種文玩,可見中國文人之細膩風雅,早已不止把文房器物當工具使用,而是帶有觀賞和收藏意味去品鑒這些書齋用具。

筆洗為浣筆用具,一般用以盛水洗筆,有時也用於書畫創作時蘸水調墨用。雖是一個小物件,但歷代匠人可謂用心頗豐,賞之養眼,用之養心。

關於「筆洗」,史料記載並不多,現出土的六朝以前成套的文具里並沒有筆洗一物,北宋吳淑在其《硯賦》中寫過「筆運翰染,浮津輝墨。 學時方俟於凍開,洗處常聞於水墨」 。 可見,北宋時期已有用洗浣筆一說,但是應該還沒有「筆洗」一詞,大部份是到了明清以後,才開始流傳。

關於筆洗具體出自哪個朝代,還沒有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文房雅物的產生並非突然出現,它是隨著書畫藝術長足的發展,集前人之大成的產物。

古人對洗的描述,多是跟盛棄水有關。《儀禮》中記載:「設洗於阼階東南洗所以承盥洗之器棄水者」,洗的材質也從青銅到瓷、木、竹、玉石和瑪瑙諸多種類不等。但關於筆洗器型的特徵在學術界還沒有準確明析的定位。

後來文物鑒定家王育靈對筆洗有過較為具體的總結,她說筆洗應有一定的深度,但不同於罐,有一定的寬度,但不同於碗,如侈口,但不同於盤,如斂口,但不同於缽,如有足,但不同於爐,如無足,但不同於盂洗,口徑相對大一些,便於毛筆進出,腹徑要相對寬一些,便於毛筆充分洗刷,底徑相對不能太小,因要保持盛水後筆洗的穩定性。

但無論如何,有了這些集文心與匠藝無限妙思的器物讓我們對傳統文化懷有敬畏之心。

古人云」器必有文,文必有意「,文房者貴在有「文」,但凡對用具器物有著更為細緻的分類和講究,一定是生活精緻的一種表現。文人的精神世界需要這樣一種儀式感,喜好書畫,偏愛清雅之物,是謙謙君子的生活態度,而正因為了有這樣的態度,我們才有機會飽覽這些清玩之物的絕代風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馨物語 的精彩文章:

隨談書法之用墨法

TAG:文馨物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