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庄河出土過戰國時期哪些「布」?

庄河出土過戰國時期哪些「布」?

天南地北庄河人

關注我們——總有你所不知道的

古錢幣

一.戰國、漢貨幣

(一)戰國幣

1、刀幣

桂雲花鄉桂雲花橋北約50米出土,出土時多殘斷。錢文兩種:一種背文「外鏖丁」三字,面文有像眼睛似的「匽」字。另一種背文不清,面文有一「匽」字。此刀折如螯較狹,端有環眼;通長14、寬1.6厘米。系戰國時燕國所鑄。

(註:此文「鏖」字在原文中為虎字去掉幾字換成金字,由於找不到此字暫由「鏖」代替)

(註:圖片來源網路,非出土文物,僅供參考)

2、陶陽布

桂雲花鄉桂雲花大橋北約50米和花院鄉朱營村均出土此幣。平首,平肩方足,面文有「陶陽」二字。屬戰國時燕國貨幣。

(註:圖片來源網路,非出土文物,僅供參考)

3、平陰布

桂雲花鄉桂雲花大橋50米出土。平首,平肩方足,面文有「平陰」二字。屬戰國時燕國貨幣。

(註:圖片來源網路,非出土文物,僅供參考)

4、茲幣布

尖山鄉張庄出土。平首,尖足方肩,面文有「茲氏」二字。長5.5、寬2.6厘米,重5克。為戰國時韓國布幣。

(註:圖片來源網路,非出土文物,僅供參考)

5、安陽布

尖山鄉張庄出土。平首,平足方肩;面文有「安陽」二字,長14.5,寬2.5厘米,重5克。戰國時韓國布幣。

(註:圖片來源網路,非出土文物,僅供參考)

6、平陽布

尖山鄉張庄出土。平首,平足方肩,面文有「平陽」二字;長4.5、寬2.5厘米,重5克,為戰國時韓國布幣。

(註:圖片來源網路,非出土文物,僅供參考)

7、一化圓幣

桂雲花鄉桂雲花大橋北約50米和仙人洞鎮二道溝村於上屯均有出土。邊緣起郭,錢徑1.8厘米,正方形穿,長款各為0.6厘米,穿的正面起郭,左右有「一化」二字,北面素平,重2.4克,此幣為戰國時燕晚期貨幣。

(註:圖片來源網路,非出土文物,僅供參考)

8、益昌布尖山鄉張庄出土。平首,平足方肩,面文有「益昌」二字;長4.5、寬2.5厘米,重5克。屬戰國時燕國布幣。

(註:圖片來源網路,非出土文物,僅供參考)

(二)漢幣

五銖幣

城山鎮中和村出土。錢面文有「五銖」二字。銖的金字頭呈空心三角形,金字頭較小,略低於朱字;朱字圓折。五子交筆略彎曲,錢正面緣部起郭,正方形穿,方穿五內郭。素背,背面有內外郭,錢文清晰,外整齊,銅質較好,錢徑2.5厘米,為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鑄。

(註:圖片來源網路,非出土文物,僅供參考)

小知識

戰國時期齊國和燕國的貨幣都是刀幣,刀幣形狀取象于山戎 、北狄等北方游牧民族漁獵用的刀類工具。最初流通在東方的齊國,後隨著齊國疆土的擴大和與鄰國交戰,齊國的刀幣流通範圍逐漸擴大到燕、趙地區。

戰國時期貨幣的最大特點是貨幣鑄造的種類繁多,幣制混亂。由於當時周王朝的勢力漸弱,列國均各自為政,經濟也自成體系,所以各國自行鑄造貨幣,相互流通,形成了多幣制和多幣型長期共存並用的特殊局面。這一時期的貨幣從形狀和分布上分為布幣、刀幣、圜錢和蟻鼻錢(鬼臉錢)四種。

覺得挺好,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南地北庄河人 的精彩文章:

看看我們庄河的趕海人
你知道什麼是「烤船」嗎?

TAG:天南地北庄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