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短史記513:不作就不會死,開國功臣的自我滅亡之路

短史記513:不作就不會死,開國功臣的自我滅亡之路

每天,為你講述有深度的歷史。——沉香

在蕭衍建立南梁的過程中,有一個人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就是張稷。稱帝後,蕭衍也沒虧待他,將其封為江安縣侯,先後擔任侍中、國子祭酒等要職。

公元511年,張稷已升遷至尚書左僕射,但他仍然感到很不滿。有一天,張稷侍宴於東壽殿,酒酣耳熱之際,他又開始大發牢騷,不平之意溢於言表。

蕭衍忍不住挖苦道:「你的哥哥殺了郡太守,你的弟弟殺了他的君主,你有什麼值得炫耀的呢?」潛台詞是你只不過沾了兄弟的光,而且還不光彩。

張稷頂嘴道;「我是沒什麼值得炫耀的地方,但為陛下效力以來,不能說沒有功勞。東昏侯殘暴肆虐,義師都來討伐他,何況是我呢?」

蕭衍捋著他的鬍鬚道:「張公讓人害怕呀。」酒醒之後,張稷有些後怕,請求外放。於是,蕭衍將其任命為青、冀二州刺史。

當時,南梁的青、冀二州毗鄰北魏,實際控制範圍很小,撈不到什麼油水不說,還得時刻提防北魏的進攻。張稷到任後,更加憤懣,各種消極怠政。

果不其然,是年底,北魏就開始入侵張稷治下的朐山。身為地方長官的張稷只得派人抵禦,結果被北魏人打得大敗。

蕭衍很無奈,只得派出振遠將軍馬仙琕前往支援。馬仙琕充分發揮救火隊長的作用,趁著大雪天氣連夜追擊,將北魏殺得大敗,逃走者不到百分之二十。

朐山守住了,張稷依然毫無進取之心,不僅不加強戒備,還整天不理政事,任由屬下百姓侵漁百姓,治下民怨沸騰。很快,張稷就得到了應有的報應。

張稷治下的郁洲最靠近北魏,當地百姓和北魏來往也最頻繁。當初,北魏進攻朐山時,郁洲百姓就與北魏暗中聯絡。等到馬仙琕平定朐山,郁洲的百姓心不自安。

公元513年,郁洲百姓既擔心張稷追究以前的叛國通敵罪,又忍受不了張稷屬下官員的盤剝,在徐道角等人的帶領下,夜襲州城,將張稷殺了,帶著他的首級投降了北魏。

得知這個消息後,蕭衍是又氣又恨,好你個張稷,爭風吃醋倒是好手,鎮守邊疆卻成了窩囊廢。早知如此,還不如讓我一刀砍了你,免得丟人丟到國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沉香藝文志 的精彩文章:

短史記433:謝靈運之死,一個著名官二代的自取滅亡
短史記463: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成年人的世界更需要演技

TAG:沉香藝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