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顧長衛,從攝影師走嚮導演的的他,有哪些巨作呢?

顧長衛,從攝影師走嚮導演的的他,有哪些巨作呢?

顧長衛,1957年12月12日出生於陝西省西安市,華語電影導演、攝影師,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

1982年,被分配到西安電影製片廠做攝影助理 。1983年,擔任愛情電影《結婚》 的攝影師。1984年,擔任劇情電影《海灘》的攝影師 。1988年,憑藉電影《孩子王》、《紅高粱》獲得了第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攝影獎 。1993年,其掌鏡的愛情電影《霸王別姬》上映 ,他則憑藉該片獲得了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獎的提名 。1996年,憑藉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獲得了第3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攝影獎

1993年,顧長衛憑《霸王別姬》獲第66屆奧斯卡最佳攝影獎提名。2005年,拍攝了自己執導的首部電影《孔雀》,憑藉本片獲得了柏林電影節「評審團大獎銀熊獎」。2007年,顧長衛執導的第二部影片《立春》入圍羅馬電影節競賽單元。2011年,憑藉作品《最愛》獲得上海影評人獎最佳導演。

2012年,顧長衛首部微電影《龍頭》,於優酷大師微電影中發布,憑藉此片顧長衛在「2013金考拉國際華語電影節」中斬獲「最佳長片導演獎」。2013年4月,顧長衛擔任北京國際電影節評委。 2017年,執導新片《飛火流星》。

顧長衛於第六代導演,當然與第六代導演,沉重的歷史和文化的精英意識,這在他的第一部電影《孔雀》不看它,一個理想的國度的嚮往,顧長衛讓女主角的頭打破,現實流血的碰撞,為了表達對生活的一代,理想和家庭的需求,具有典型的時代意義,在這方面,無論是張藝謀的「活著」或「陳凱歌」有霸王別姬,驚人的相似,這是顧長衛和陳凱歌的張藝謀營長時間浸泡合作多年耳濡目染的結果,敘事的追求對個人的歷史地位是在一個特定的標籤和代主任。然後,當顧長衛成功電影孔雀,他開始轉向民粹主義的,個人觀點。在當前中國這樣一個轉型的過程,各種現象提出了一種故障狀態,顧長衛的觀點也是這樣的故障狀態的選擇作為自己的敘事話語,張藝謀陳凱歌和六代導演的大波浪後向業務,顧長衛選擇了這一個淚彈電影「愛」,呈現出波的個人業務的發展,這一變化比張藝謀,陳凱歌,等。有更深入的了解,但與田壯壯相比,何平和其他人少一點英雄。

在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看來,當代藝術的關鍵正在於它源自創作者與世界之間的關係,是創作者的情感體驗和個性認知的表達。此次展覽主題為「視介」,也是「訥於言而敏於行」的顧長衛用作品,分享自己的視角。「顧長衛不善言辭,心裡感受到的要比語言表達出來的豐富得多。他把一切都放在了心裡,沉澱到了歲月中。他的藝術創作多具有豐富性和多義性的內涵,使觀眾置身其間,思考物質與精神的關係,並且產生不同價值觀的互動和交流。」吳為山說,「他的視角是細膩、內斂的,這些作品以抽象的符號和形式呈現,具有朦朧的、詩意的表達方式,又具有奔放、激蕩的形式感,它們在深層次上揭示了人和社會環境之間相互依存又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等待那燈火闌珊處 的精彩文章:

TAG:等待那燈火闌珊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