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數據如何解決公司的營銷問題呢?希望和大家探討

大數據如何解決公司的營銷問題呢?希望和大家探討

眾所周知大家,這是一個數據的時代,周圍的一切其實都是數據。我們每天的吃穿住行,都離不開數據。處處也在談論大數據。我們也是大數據中的一個數據採集點,我們的手機,每個APP都要求我們打開各種許可權,以獲取我們的數據。幾乎每個APP都有自己的積分體系,加以利用都可以成為一套「徵信」。

最近有一些關於營銷問題的思考和疑問,寫出來吧。

ToC,我們逛淘寶/網頁搜索某個產品,隨後同類/類似的產品將不停的給予推薦。還是微信中各種廣告,或者是在郵箱接收的產品推薦郵件,都是基於大數據的營銷手段。在我看來這些都是基於大數據,在各種標籤的作用下,針對不同的標籤,給予不同的營銷策略,無論是精準廣告投放,還是優惠券郵件發送、活動邀請等等,總之都是促進轉換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使用戶感受完全在為其個人服務,精準營銷,千人千面。任何商家都想做到這一點,來為自己獲客,那麼獲客的成本是多少,產出又是多少,ROI計算後是否值得投入呢?有沒有相應的工具能夠解決這些問題或者輔助解決這些問題呢?

當前市面上有很多ToC的營銷產品,主流的有海外的:SF Marketing Cloud、Oracle Eloqua、Adobe Marketing Cloud。3家都是強大的平台,均可以和自家平台其他產品無縫連接。但是海外的產品是否適用於中國國內的情形呢?就像MC可以在臉書這類社交媒體上抓取、推送相應信息。國內呢?當前國內做的社交媒體,非騰訊莫屬,微信、QQ其實已經基於很多騰訊的場景在每個人身上打了太多的標籤,基於騰訊內部的這種標籤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針對20-30歲北京白領女性的朋友圈投放99元鮮花廣告,相信會有一大批人購買。而但騰訊的這個龐大的用戶畫像數據,是不會 輕易開放的,只有其體系內或者說與其「戰隊」的小弟們是可以共享數據的。阿里也同樣。在國內我們假設以某服裝品牌為例,如果加入會員,享有積分,定期可以參加相應活動。如果是兩種方式:1、推送相關郵件給客戶 2、基於微信公眾平台/小程序推送給客戶,哪個效果會更好呢?個人感覺是2,所以對這種海外大營銷雲平台在國內的市場有比較大的疑問,感覺在國內市場還是騰訊阿里這種本土化,且有相應大數據積累的公司有一定優勢,當然對各家產品也不是很了解。但是如果針對某個公司,如果是基於企業內部的積分系統,標籤在本公司內,如果不借用社交,是不是採用國外的產品就更有效呢?還是把內部系統與微信此類社交工具打通更有效?沒有想清楚,希望與大家探討。

還有就是最近很火爆的新零售,無論新零售也好,智慧零售也罷。都是基於大數據的線上線下融合的產物。其實前面提到精準營銷也好,新零售也罷,從本質上感覺是一樣的,無論怎麼推送營銷信息,怎麼樣舉辦活動,無論是在線上,還是在線下,或者 兩者融合,其商業的本質都是不變的。不知道理解的是不是正確,希望與大家探討。習慣性的會想到老東家,原來我們做舉辦一項市場活動,需要先打費用申請,針對哪類客戶,預計有多少客戶參加,要對單箱費用投入進行精準的計算,通過活動會帶來多大收益,能產生多少銷量,全部要寫清楚。實際落地過程中靠人員手工在管理,參與的客戶數,具體是哪些客戶,可能實際落地時與預計的相差較多,針對一個區域好跟進,但是如何精準的跟進呢?數據均來自業務提報的數據,真實性可能存在一定風險。對客戶的標籤也是自己人為標識,存在不準確、更新不及時等等各種問題,如果全鏈路全系統閉環是否可以解決?根據終端採購、活動參與真實情況由系統自動標識,是否投入過高?有很多疑問。都想看到即時效果,這種投入產出不好預估。有沒有一款產品不強調平台,只針對某一細分市場的痛點下手,真實落地的解決問題呢?

上面說的都是直接針對C端用戶的,公司採購也是為了服務於C端的,當然不一定是為了最終客戶。那麼對於B端客戶呢?B端客戶不像C端客戶那樣,消費可能是一瞬間的,隨意性比較大,當然也是希望提高對品牌忠誠度的。但是B端客戶可能需要長期跟進,針對這種客戶的,如何區分管理,在海量數據中,篩選出優質的客戶,挖掘商機,細化跟進每一個銷售線索,最終促進轉化呢?

太多東西沒有想清楚,我決定回北京以後搞個線下的交流會,找個咖啡館什麼的,一起交流一下,不知道是否有人參加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ping的IT雜談 的精彩文章:

事與願違,7年管的最爛的項目,好好反思吧

TAG:ping的IT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