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別人家的父母」可以給孩子又好玩又酷的童年

為什麼「別人家的父母」可以給孩子又好玩又酷的童年

先來確認一下眼神,這個當紅的社會人,大家都認識吧?

GIF

英國學前動畫片《小豬佩奇》從去年開始,就在國內成了頂級網紅,光是美拍這一個平台,佩奇的相關內容的播放量就超過了10億,線下各種衍生產品更是多到炸裂。

今天我不做小豬佩奇的傳播學分析,我只是有一個問題搞不明白:

為什麼她一定要「在泥坑裡跳來跳去」?

GIF

就因為這個,有米和一眾被佩奇「荼毒」的寶寶們,一到下雨天就興奮得不得了,拉都拉不住,非要學佩奇去踩水跳泥坑。

春節假期,有個長居英國的老友回來過年,我專門問了他這個問題:難道英國媽媽都不討厭孩子把自己搞得髒兮兮的嗎?

他的回答讓我頗受啟發。

小豬佩奇的「跳泥坑」,是英國人鼓勵孩子在自然中玩耍理念的表現,有各種各樣的戶外探險活動可以參加,就連城市裡也有一種叫「凌亂玩(messy play)」的室內項目,是專門為小朋友設計的,可以玩泡沫,水彩,麵粉泥等。對於英國的媽媽而言,他們鼓勵孩子們在自由的玩耍中尋找到樂趣,以培養興趣為出發點,鼓勵孩子們享受生活的過程,這些比最終的結果更重要。

鼓勵,興趣和自由,讓寶寶們在輕鬆和快樂中成長,的確是個好主意。

這些理念,其實已經有很多人在實踐了。

有米有個好朋友叫包妹,她媽媽阿Vane創立的花藝品牌「花築」在廣州很有名氣,相信不少咖粉都曾光顧過。那天我看到,四歲的包妹,已經可以用隨意拾得的花材做出自己的作品,包花紙的動作,那叫一個給力。

大概是耳濡目染和遺傳的天賦,包妹在精細動作上非常出色,小小年紀就能靈敏地使用剪刀、綁蝴蝶結,這是年紀相仿的有米所不能做到的。

一開始Vane以為包妹只是自己鬧著玩,慢慢觀察卻發現,哪根長哪根短,她心裡很有譜。Vane說,自己反而刻意不想教孩子插花,只是她很早就讓包妹跟她一起工作,讓孩子了解媽媽工作的意義,把她當作成年人那樣去交流,也讓她慢慢了解每一朵花的故事和意義,讓她在被尊重和放鬆的過程中去觀察和模仿。

Vane很酷,她沒有太過擔心被花和剪刀扎到手的問題,她會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包妹去探索。她這種輕鬆式的育兒態度,反而激發了包妹對花藝的興趣,而包妹的作品,也給了Vane更有童趣的審美角度。

另外一個讓我吃驚的寶寶是咪狗,他的媽媽是知名藝術家張小川。我們兩家有時候會娃聚,他人生第一名的愛好是——過家家。於是,小川隨手給他做了個抽油煙機。

他還喜歡「煲」,媽媽就把市面上主流的煲全部繪出來給他講解。

在如此系統的烹飪工具學習中,小川發現咪狗對視覺的秩序非常執念,不像其他孩子只是模仿遊戲。他過家家時,各種廚房必備工具一定會先清點排列好,烹飪時蓋子一定要嚴絲合縫,鍋要放在爐灶上的幾何中心。他玩過的地方就像處女座路過,整潔工整不凌亂。

小川設計師,但她從來沒想過讓孩子「子承母業」,她的教育理念就是不干涉孩子的愛好,但是會引導孩子在自己的愛好上更深度,她教育的不是技藝,是思路。她很享受看著兒子專註認真的樣子。

另外,在臉書上有個奶爸很火,他叫Sergei Urban,是個理工奶爸,負責帶兩個兒子。都說爸爸帶娃很頭疼,但是沒想到這個英倫奶爸帶起娃來非常得心應手,不僅寶貝開心,爸爸也是樂在其中。

Sergei帶娃的絕招是自己發明了很多有趣的家庭小實驗,比如水+油+顏料+泡騰片,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學到一些常識——這比iPad好玩多了吧?(以後有機會我們專門介紹他)

GIF

為什麼「別人家的父母」可以給孩子又好玩又酷的童年?我們這些沒有一技之長的父母,該怎麼辦呢?

他們具體的做法我們學不來,但是核心的觀念是可以借鑒的。

首先我們要知道一點,對0-3歲的孩子來說,學會探索世界是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任務。在認知過程中,父母的思維方式影響是最大的。比起各種付費課程的培訓、早教,父母自己是更重要的培訓師。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愛好,也都有立足在這個社會上的特長和專業。無論你是PPT 高手還是點鈔達人,不管你擅長跑步還是喜歡聽歌,你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讓孩子們了解我們的工作,讓孩子們了解我們的愛好,耐心地給孩子們帶來正向引導,你會發現孩子們有趣的童年,也會成為自己最珍貴的時光,會把你變成更積極、更有趣的的人。

父母和子女常常是互相成全的,孩子給父母們靈感,父母們用樂趣培養孩子們的興趣。用樂趣灌溉出孩子們的興趣,這才是事半功倍的育兒方式。

有一些Tips,希望大家能試著做一做。

總是對孩子懷著欣賞的態度

耐心陪伴孩子,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讓他知道,通過努力可以掌握技能

學習前,父母先了解這件事情的有趣之處,像段子手一樣帶領孩子去開拓

學習的過程中,父母比孩子更有毅力、更有全局觀、更不言放棄

父母本身工作踏實,專業過硬,並用同樣的匠心去影響孩子

舒天丹說:「教育孩子如育花,精心澆水、施肥、呵護,方能成功。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養好花,不懂得就要向別人請教,學習養花的經驗與藝術。」父母只有不斷學習,參考,才能讓自己成為給力的花匠。

所以別再說「別人家的孩子」了,首先你也要成為「別人家的父母」才行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大咖 的精彩文章:

不管世界在拋棄誰,我們至少還有柴犬
比起《迷霧》里的職業裝,高慧蘭女王的家更值得八

TAG:陳大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