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攸縣聯星街道圳江村這位貧困戶趕著鴨群奔富路

攸縣聯星街道圳江村這位貧困戶趕著鴨群奔富路

季春時節,流水潺潺,萬物吐綠,在攸縣聯星街道圳江村,一群群鴨子撲騰騰游向池塘,「嘎嘎」的叫聲響成一片。 「多虧工作隊幫忙,我靠養鴨脫了貧。」一季度五星級「特色產業致富之星」屈孝捌自豪地說。

讀報發現脫貧門路

今年47歲屈孝捌,父母年老體弱,大女兒前些年意外死亡,9歲小兒子還在念書,妻子肖曼嬌一年看病吃藥就需上萬元。2014年,他家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一次偶然的機會,屈孝捌在報紙上發現致富商機:養鴨投資少、成本低、生長快、收益大。村裡空氣好、水質佳,何不試試?

這個想法得到駐村幫扶幹部張朝陽的支持。攸縣有飼養麻鴨的歷史,縣裡一直把麻鴨作為優勢產業和主導產業進行培育,幫扶工作隊也想發展這個產業支持貧困戶穩步脫貧。

2016年,屈孝捌籌集資金,一次性購買2000隻雛鴨,準備大幹一番。然而,不久後的一場鴨瘟,給他當頭一棒:雛鴨一夜之間死去一半。

屈孝捌事後反思,認識到失敗是吃了不懂技術的虧。在幫扶幹部幫助下,他報名參加農民科技培訓養鴨培訓班,系統學習稻田養鴨、飼料配方、快速育肥、防疫防病等實用技術。

此後,屈孝捌每天圍著鴨子轉,全部精力都投入進去。當年7月初,他養的第一批麻鴨成活率達到100%。

張朝陽牽線搭橋,讓屈孝捌與湘東農貿市場的周姓老闆建立合作關係,由於鴨子肉質嫩鮮美,很受收購商和消費者歡迎,第一年養鴨凈賺1萬餘元。

日子越過越舒坦

在提高鴨子養殖成活率的同時,屈孝捌千方百計降低飼養成本。

根據鴨子不同的生長階段,他會在幼鴨孵出後到水庫里打撈小魚、小蝦餵養,30天後用米糠、麥麩、玉米等糧食精心配制飼料,白天趕到河裡、水庫或收割後的稻田裡放養。

由於飼養科學,鴨子有足夠的活動空間,生長較快,每茬只需55天就可出欄,極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屈孝捌說,養鴨僅僅勤勞還不夠,餵養、防疫、銷售等環節都很重要。他結合實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麻鴨養殖經驗,即品種要優良、防疫要合理、管理要完善、營養要全面、環境要整潔。

隨著經濟狀況慢慢好轉,他心裡就像吃了定心丸,進一步擴大了養殖規模。如今,建起了2個80米長的鴨棚,可養殖麻鴨6500羽,一年平均養鴨六茬,年收入可達5萬元。

去年,他家享受到危舊房改造政策,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只要有想法,敢於嘗試,勤勞肯干,致富不是大問題。」屈孝捌深有感觸地說。

來源:株洲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攸縣百事通 的精彩文章:

正瘋狂生長的神草在攸縣驚現!能減肥,治療各種炎症、預防瘟疫、治療不孕症……重點還特美味!
攸縣這個地方一直迎來外地客商與酒店的拜訪洽談,原來是……

TAG:攸縣百事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