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唐朝歷史 五萬人打四十五還差點打贏了,你猜是哪一戰

唐朝歷史 五萬人打四十五還差點打贏了,你猜是哪一戰

唐朝歷史|五萬人打四十五還差點打贏了,你猜是哪一戰

家住遙遙一點紅,飄飄四下影無蹤。三歲孩童千兩價,保主跨海鎮西東。——李世民

大非川之戰,唐總章三年(咸亨元年,670年)四月至八月,在唐與吐蕃(音tǔ bō)的戰爭中,唐與吐蕃為爭奪龜茲、疏勒、于闐、焉耆(今新疆庫車、喀什、和田、焉耆)四鎮,在大非川(今青海共和西南切吉曠原)的重要作戰。此戰,吐蕃軍避實就虛,不與唐軍精銳直接交鋒,而是斷其糧草後,集中優勢兵力奪取勝利;而唐軍遠道出征,且兵力不支,供給不暢,尤其軍中將領不和,副將郭待封擅違軍令,一意孤行,終陷敗局。

名稱:大非川之戰

地點:大非川,烏海

時間:公元670年4月—8月 參戰方

大唐:吐蕃

結果:吐蕃獲勝,佔據青海西部

參戰方兵力:唐軍五萬;吐蕃軍四十萬

傷亡情況:唐書記載唐軍大敗,約和而還。

主要指揮官:薛仁貴、郭侍封,論欽陵

地理位置:在今青海共和縣西南切吉平原,一說為今青海湖以西的布哈河。海拔在4000米左右.。位於青海湖南,東至磧石軍,西至伏羅川,由此往西可至於闐,東北至赤嶺,西北至伏俟城,南至烏海、河口,確實乃青海之要津。唐薛仁貴等在此為吐蕃所敗。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公元670年四月(唐咸亨元年),吐蕃大舉入侵西域,攻陷西域白州等十八個羈縻州,又合于闐聯手陷龜茲撥換城(今新疆阿克蘇),唐被迫罷安西四鎮。大唐再不出兵也不可能了.

唐軍「以邏娑為出師之名,或許有勝利後直搗黃龍之意」。戰前唐方躊躇滿志,大膽深入。

二年,吐蕃以噶爾·贊聶多布為大相,由其弟名將噶爾·欽陵統兵駐節吐谷渾,以加強對河源地區(今青海西寧一帶)的控制,並尋機東進。三年,欽陵率軍號稱40萬北上,先取于闐、疏勒,再揮戈東進龜茲,而後攻佔焉耆以西數鎮,使唐朝在西域的地位發生動搖。四月初九,唐朝以左衛(一說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為邏娑道行軍大總管,右(一說左)衛員外大將軍阿史那道真、左衛將軍郭待封為其副,領兵5萬。(一說10餘萬,根據作戰過程及李靖兵法分析,唐軍為5萬:大非川之戰的過程,薛仁貴出擊帶的是戰兵,輜重兵留給郭待封,郭待封部一共2萬人,所以輜重兵應該不多於2萬。按照李靖兵法,唐軍每1萬人中輜重兵3千,按照這個比例,10萬的話輜重兵超過2萬,10萬之說有誤;5萬的話,輜重兵1.5萬加5千戰兵守輜重正好2萬。所以5萬之說正確) 。反擊吐蕃軍,使吐蕃再次臣服。薛仁貴率軍經鄯州(治西都,今青海樂都)至青海湖南之大非川。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薛仁貴深知吐蕃軍兵多將廣,且以逸待勞,唐軍須速戰速決,方能取勝。而烏海(今豆錯湖)險遠,輜重車馬不便往行,又易喪失戰機,故留郭待封率2萬人守護輜重、糧草,令其於大非嶺上憑險置柵,構築工事,使之成為進可攻退可守的前沿陣地。隨後,薛仁貴即率主力,輕裝奔襲。兩軍於河口(今青海瑪多)遭遇。吐蕃軍猝不及防,大敗,傷亡甚眾,損失牛羊萬餘頭。薛仁貴乘勝進佔烏海城,以待後援。但郭待封自恃名將郭孝恪之後,不服薛仁貴管制,擅自率後隊繼進,又未能及時與主帥會合。吐蕃軍抓住戰機,以20餘萬之眾邀擊其部,郭待封不能抵敵,輜重、糧草盡失。薛仁貴被迫退保大非川。八月,吐蕃軍在欽陵指揮下,以40餘萬大軍逼唐軍決戰。薛仁貴無險可據,更無糧草供應軍需,大敗,損失慘重,薛仁貴等與欽陵約議和而還。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這是唐朝開國以來對外作戰中最大的一次失敗。戰後,吐蕃軍佔據了青海西部。唐朝撤銷四鎮建制,安西都護府遷至西州。675年,唐重新控制西域安西四鎮。7世紀末,雙方反覆爭奪安西四鎮,吐蕃失敗,論欽陵要求唐朝撤出安西,被拒絕,也無可奈何。唐朝長期控制西域安西超過120年。青海西部吐谷渾併入吐蕃,成為其別部。自此,唐蕃間衝突頻仍,連年用兵,展開了激烈的攻防戰。

都怪郭待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史論今朝 的精彩文章:

TAG:觀史論今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