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步兵戰車的火力配置及其發展簡述

步兵戰車的火力配置及其發展簡述

步兵戰車的火力配置及其發展(超)簡述

近年來,我軍的ZBD-86、ZBD-04和ZBD-04A等型號步兵戰車在朱日和屢次亮相。此類裝甲車輛能以一定的火力協同步兵作戰,本篇將簡要講述一下步兵戰車的火力。

首先我們從第一種服役的步兵戰車——BMP-1(也有說法是德國的SchützenpanzerLangHS.30,但此處按下不表)開始。BMP-1在設計之初就被欽定裝備一門73mm的低壓滑膛炮,即2A28低壓滑膛炮,基本可以視為一門車載的SPG-9無後坐力炮,在使用PG-9V炮彈時其垂直穿甲約有300mm軋壓均質裝甲,直射射程約在700-1300米,對同期的西方坦克諸如豹(爆)1或者M48、M60有較為巨大的威脅,更別提上面的9M14(AT-3)導彈,這也是蘇聯對其步兵戰車的要求之一:有一定的反坦克能力。

早期型號的BMP-1的武器配置即為1桿2A28低壓滑膛炮,一具9M14發射器,一挺PKT機槍,在車上還有一些讓車載步兵射擊的射擊孔。

BMP-1,其火炮上的導軌用於安裝導彈

而同期的西方步兵戰車代表則是1969正式批量生產的德國黃鼠狼1步兵戰車,其早期型號武備為一門20mm的RH202機炮以及兩挺MG3機槍,稍後的型號上安裝了「米蘭」反坦克導彈,這是一條和蘇聯人不同的路子,其裝備的機炮主要用於反步兵和一些輕型車輛、以及冒死騎臉的直升機,反坦克火力只有後續型號才裝上的米蘭,顯然意思就是反坦克火力夠用就行,不用強調那麼多,武器的主要用途還是壓制步兵和敲小車。

搭載了米蘭反坦克導彈的黃鼠狼1步兵戰車

當坦克裝甲進一步發展後,BMP-1的那桿初速只有300-400m/s的小炮是顯然不夠用了,而這桿炮對步兵的支援效果顯然不如機炮,還缺少機炮那樣的反直升機能力,於是蘇聯索性給它加上了一個更大的機炮炮塔,再改一下,新的步兵戰車就出來了——BMP-2。

鬧市中的BMP-2

在1980年左右這個時期,東西方的步兵戰車在火力配置上都較為接近。BMP-2裝備了一桿30mm的2A42機炮和一具9M113(AT-5)導彈發射器,以及一挺PKT機槍。同期西方的代表則是M2布萊德利,M2的武器配置與黃鼠狼1相似:一門25mm的M242機炮(BUUUUUUSHMASTER),TOW式導彈發射器(並隨時代升級成I-TOW或者TOW-2),以及一挺M240機槍。在這個時期,坦克的防護已經非常強大,如果不使用反坦克導彈,以步兵戰車的體格,它就沒有任何可以有效威脅坦克的武器可選。所以,冷戰雙方都選擇了以機炮壓制步兵和敲小車,再以反坦克導彈「恐嚇」坦克的路線。大多數的機炮有效射程(對載具)在1500m(視目標防護而定)以內,對地面目標(主要指步兵或者建築)則在4000m左右,對空中目標約有2500m上下的射程。但是武器系統的觀瞄系統並不一定能支持遠距離的精確射擊。

M2A2型步兵戰車,反坦克導彈已更新到更強大的TOW-2

接下來,蘇聯人開始放飛自我。於1986年投產的BMP-3一反常態(此前已經有BMP-2、英國的武士步戰等多種步兵戰車採用機炮+導彈的配置,因此可以將其視為常態),採用了100+30的主武器配置,即一門100mm口徑的2A70線膛炮+30mm的2A72機炮的火力配置。導彈發射器?Removed,或者說是被炮射導彈9M117(AT-10)取代。這個火力配置的主要目的是以100mm低壓線膛跑發射榴彈來摧毀一些對於30mm機炮而言沒那麼好敲的工事(如加固樓房),可以說是相當進攻性的配置,反工事能力比中小口徑機炮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而這個火力配置則隨著BMP-3的武器站一起被引入至我國,至今可以在04系列步戰上看到。其2A70火炮有效射程約在4000m左右,但因其炮彈初速較低,故基本無法用於反坦克,而2A72與2A42類似。

2008年5月在莫斯科閱兵隊伍里的BMP-3

同期西方依然採用著傳統的機炮+導彈的配置,因為冷戰時期在在歐洲地面上西方國家主要採用的是「防守姿態」,預計不會有那麼多去拔硬工事的機會(要是遇上那種玩意也可以用導彈湊合湊合解決)。當然也有人覺得20-25mm機炮的火力有點菜,將來應該不會夠用,於是北歐的瑞典人搞出了可以裝備40mm博福斯機炮的CV90(STRF90)步兵戰車,而德國人則選擇在新的黃鼠狼2步兵戰車上裝備35mm機炮,以及PARS-3反坦克導彈。但更重要的是,它的結構允許它把35mm機炮換成一門喪心病狂的50mm機炮……

黃鼠狼2步兵戰車,巨大的炮塔極易讓人誤認為是坦克。

時至今日,主流的步兵戰車的火力配置有如M2布萊德利那樣機炮+反坦克導彈配置,也有我國和俄羅斯的100+30+炮射導彈組合,還有一些放棄治療的大炮裝上就是懟的中口徑機炮(如CV90)。然而,隨著戰場環境的變化,現代戰場主要是城市戰對步兵戰車的防護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30mm左右口徑的機炮對重型步兵戰車如T-15、雌虎或者只是升級了一些防護的相對傳統的步兵戰車如德國的美洲獅步兵戰車日漸乏力。步兵戰車之間的裝甲和火炮競賽緩慢但持續地進行著,為了對抗日漸增厚的甲,各步兵戰車大國計劃在步兵戰車換上更強更先進或者更大的炮:35/40mm的埋頭彈機炮,乃至於從舊日高射炮上改來的57mm機炮。在可預見的未來,這種競賽將會一直進行。

裝備了AU220M武器站的BMP-3

總而言之,步兵戰車總是適應著戰略戰術、戰場環境、實際技術條件來改變著自己的火力配置,而非一成不變的。也許在未來,步兵戰車會出現更多樣化的火力配置模式,但無論如何,它的火力配置會始終跟著軍事理論和戰場實際情況的需求走。

編輯:軍研部 周梓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聯合軍事研究會UMIA 的精彩文章:

TAG:聯合軍事研究會UM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