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學良和薛岳同為國名黨一級上將,後世評價卻截然不同,原因很簡單

張學良和薛岳同為國名黨一級上將,後世評價卻截然不同,原因很簡單

薛岳將軍和張學良都是近代史上的知名人物,他們同為國名黨一級上將,然而後人對他們的評價卻截然不同。最主要的原因是薛岳面對日軍奮勇向前成為抗日英雄;而張學良傭兵30萬卻選擇不戰而逃。這樣鮮明的對比,導致了後人對他們的評價是天壤之別。

在抗日戰爭那樣的國難當頭,能夠挺身而出抵抗侵略者的都是值得尊敬的,而薛岳將軍就是令日軍聞風喪膽的「戰神」。他這個抗日「戰神」的稱號可不是自封的,而是在戰場上用殲滅10萬日軍的事實換來的。

說起薛岳將軍,就不得不提長沙會戰。1939年日軍首次向長沙進犯,薛岳指揮了第一次長沙會戰,經過20多天的激戰,日軍傷亡慘重死傷達4萬多,這一戰打出了中華兒女的不屈精神,打出了全國人民抗日的決心。此後日軍又屢次進犯,薛岳將軍三戰長沙頑強阻擊敵人,其自創的「天爐戰法」共殲滅日軍達十萬之多,這樣的將領無愧於民族英雄的稱號。

反觀張學良,作為東北王張作霖長子,他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在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之後,他成為東北軍的實際統治者。本以為他會奮發圖強,用自己手下的30萬東北軍作為抗日的資本,可是張學良的做法卻令東三省乃至全國百姓心寒,九一八事變,他沒有下令抵抗,我們看到了一個不戰而逃的紈絝子弟,在他身上我們沒有看到張作霖當年的血性。

那時候的東北在全國範圍內稱得上是富裕之地,經濟穩定,而且擁有當時最大的兵工廠,完全有實力與前來侵犯的日軍一較高低,哪怕最終失敗了,同樣會贏得大家的尊重,可是不放一槍一炮撤退確實令人難以理解。

九一八事變是張學良一生最大的污點,不論是自己錯誤預估了形勢,還是想保存實力,東三省拱手讓給日本人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日本不費吹灰之力得到了這麼多的戰略資源,受苦受難的無疑是老百姓,身為一方統帥,不戰而逃這到任何時候都難以自圓其說。

縱觀古今歷史,國難當頭只有戰死的將軍,卻沒有逃跑的英雄,馬革裹屍血染沙場死得其所,自然可以流芳百世;但臨陣而逃真的有點說不過去,更何況當時東北軍完全有能力和實力抵抗侵略,但是歷史沒有如果,東北就這樣輕易淪陷了,不知道寒了多少抗日將士的心。

薛岳將軍和張學良雖然都享有百歲高齡,但一個受人尊敬,一個卻令人齒寒。張學良後來再也沒有踏入大陸一步,或許是無顏面對江東父老吧。在面對日本侵略者的時候,兩人表現出了完全不同的民族氣節,這也正是兩人的最大差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知天下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慈禧真的一無是處嗎?其實客觀來說並非那麼不堪!
原子彈爆炸後,普通百姓如何逃生?做到這兩點你有90%幾率生存

TAG:讀史知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