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長豐有哪些山?
最新
05-06
安徽長豐縣境地勢為北、東、南三面稍高,西部瓦埠湖沿岸稍低。縣內平均海拔高度為50米上下,北部有東西走向的舜耕山脈,周圍地勢偏高,主峰洞山海拔216米,為縣境最高點;
南部有西南~東北走向的江淮分水嶺(以下簡稱「分水嶺」)地勢稍高,最高處海拔90米;東部有一南高北低的縱向崗壟,最高處海拔80米;西部瓦埠湖沿岸地勢較低,平均海拔20米左右,最低處湖底高程約15米。
舜耕山
東自淮南市九龍崗以東的小東山,西到淮南市望峰崗的小廟山,綿延20公里,其中段為淮南市與長豐縣的天然界線。
凡山峰自東向西有小東山、慕口山、龍王山(海拔141米)、小陳山、茅山、九大山、石婆山、禹王山(海拔131米)、大通山、長山(北緯32°36′,東經117°20′)、朱山、東平山、魏家山、趙家大山、西草山、小團山、東洞山、西洞山、洞山(海拔216米為最高峰,
這一帶山崗重疊又稱五層山)、後山、劉家山、張家大山、對石山、廟山(108米)、羅山(161米)、荒草山、金家嶺(109米)、饅頭山、佘家山、火石山、小廟山。
舜耕山主峰洞山南側山腰,有一很深的石洞,舊稱老虎洞。清乾隆《壽州志》載:「石洞深逢,峭壁峻,梵宇稱勝。」說明古代這裡建有佛寺,曾香火繁盛,後毀於戰火。
青峰嶺
江淮分水嶺的一段。舊志書稱「龍干」。清嘉慶《合肥縣誌》載:「龍干非山,以地勢隆起如脊,即山脈盤結流行之處,與壟道相似,俗名龍干,亦水源所由限而分流不相通者。故載之。」青峰嶺橫貫縣境南部,海拔最高處為90米。
土山
是蜀山余脈,在縣域南部土山鄉境內,海拔106.8米。土山鄉以此得名。山上舊有古寺,抗日戰爭期間被毀。 (圖文編輯徐厚冰)


TAG:徐厚冰見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