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俄媒稱殲20很難量產?如果降低某項要求,數量或早趕上殲16

俄媒稱殲20很難量產?如果降低某項要求,數量或早趕上殲16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5月4日刊文稱,中國殲-20隱身戰機與俄羅斯蘇-57戰機一樣,很難在近期量產。原因在於,兩機型生產相當複雜且消耗巨大。對於解決很多任務來說,它們的高性能也顯得多餘。這一觀點其實摻雜太多非理性情緒。蘇-57戰機對於俄羅斯人來說,可能確實既複雜又昂貴。但殲-20戰機對於中國空軍、軍工來說,如果能主動降低一點要求,量產早就不是問題。問題在於,降低要求的殲-20戰機雖然也能體現出代差優勢,卻難以形成壓倒性優勢。

殲-20隱身戰機。圖片來自網路,感謝作者。

在殲-20隱身戰機於2016年年末交付中國空軍時,一段時間內導致其沒有量產的原因有幾個。一是四代隱身戰機子系統、配套設備供貨確實並不穩定。殲-20研發製造鏈條上的軍工企業都是第一次涉足隱身戰機製造領域,所以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等應用帶來的壓力可想而知。簡單說,就是在一定時間裡,殲-20戰機零部件、機載設備的成品率並不高。

二是空軍為殲-20戰機培養合格飛行員的問題。軍工企業面臨「從零開始」的問題,空軍同樣遇到了。更何況四代隱身戰機的操縱、戰術、體系化應用等,與三代機差別巨大。所以儘管去年空軍宣布已有多名飛行員具備通飛殲-20、殲-16、殲-10C的能力,但從公開報道來看,這些飛行員也只是同一家單位——空軍飛行試驗訓練基地的成員。

殲-20戰機5機編隊飛行。

這兩大問題在殲-20戰機於空軍試訓基地形成初始戰鬥力時,已經進入解決的尾聲。所以其實在這一時期,殲-20戰機批量裝備空軍的障礙已基本掃清。不過,中國空軍在熟悉新機、摸索戰術等使用過程中,應該又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很可能是殲-20戰機至今未開始量產的主要原因。

去年9月,第一架換裝國產WS-10B發動機的殲-20原型機成功首飛。不是先解決量產問題,而是在尚處於空軍試用階段時,就進行更換髮動機的重大改進,已經能看出空軍對殲-20戰機裝備和後續改進規劃的意向了。也就是說,中國空軍很可能希望在完成殲-20戰機最核心系統——動力系統的國產化後,才會要求成飛開始批量生產和交付。

殲-20戰機目前已裝備位於華北的空軍某作戰部隊。感謝截圖網友「沉默的山羊」。

從發動機性能來看,中國空軍疑似提出這一要求,恐怕並不是因為國產發動機推力更大、性能更先進。實際上WS-10B發動機的推力可能只比殲-20目前採用的俄系發動機高了約0.5噸。當然,WS-10發動機的控制系統為全許可權數字式,在飛行性能、油耗、檢修等方面確實更勝一籌。

但更為重要的是,換裝WS-10B發動機,有利於軍工科研人員在全國產動力系統上,試驗自研的「飛火推」一體化控制技術。其次,實現動力系統的國產化,也消滅了殲-20戰機產能可能被外界掌握,甚至干擾的最後一個可能性,真正做到防患於未然。

而不久之前國內軍事論壇發布的俯拍成像照片顯示,兩架新下線的殲-20國產發動機版戰機不但換上了空軍制式塗裝,更已離開成飛,抵達西部某試飛基地。

2架殲-20國發版戰機抵達某試飛基地。圖片來源見水印。

由此看來,中國空軍可能做出的「先換髮、後量產」的決定,是有其底氣的,那就是殲-20戰機的「換髮」試飛不會拖太長時間。而且,「換髮」還包括換裝國產矢量噴管的重要部分,所以其目的是為了較大幅度地提高殲-20戰機的飛行性能和機動性。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殲-20戰機更有把握對我國周邊空中態勢形成壓倒性優勢。

注意是「更有把握」,而不是說殲-20戰機現在的技術狀態無法形成代差優勢。所以就以現在採用俄系發動機的殲-20戰機來看,足以對三代機、3.5代機形成壓倒性優勢,也能與其他四代隱身戰機實力抗衡。如果空軍沒有提出「先換髮、後量產」要求的話,就採用現在的俄系發動機,殲-20戰機裝備部隊的速度並不見得會比殲-16慢。

公開報道顯示,殲-16戰機目前已裝備空軍至少5支部隊,數量可能多達80架。

採用低可視度塗裝的殲-16戰機。圖片來源見水印,感謝作者。

因此,俄羅斯媒體的所謂殲-20戰機與蘇-57一樣很難量產,性能過高顯得多餘,實在有點不知如何回應了,因為太沒有理據。也許是蘇-57戰機目前的研發工作遇到了類似問題,結果俄媒卻「以己度人」地把殲-20戰機也牽扯進去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殲20 的精彩文章:

TAG:殲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