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唐時工藝水平高超的金銀飲食器具,你值得見識一下,好奢華

唐時工藝水平高超的金銀飲食器具,你值得見識一下,好奢華

將黃金白銀製成飲食器具,其歷史雖然可以上溯到2500年以前,然而它的發展卻相當緩慢,這主要是由於金銀的稀有和珍貴。直到進入唐代,金銀器的製作和使用才在上層社會得到普及,甚至形成為一股不小的風潮。

唐代是中國金銀食器製作的繁榮時期,各地地出土的唐代飲食器的數量相當豐富。不僅皇室宮廷、王公大臣、富商巨賈享用著大量金銀食器,甚至一些老百姓和酒館的飲食器皿都使用金銀器。

下面我們就金銀飲食器具的珍品,選擇兩個有代表性的做一下介紹:1970年西安南郊何家村發掘出一座唐代窖藏,一次就就出土金銀器270件,包括碗62、盤碟59、環柄杯6、高足杯3、鐺4、壺1、鍋6、盒28、石榴罐4、盆6、罐6件等,絕大部分都是飲食用具,這是中國唐代金銀器的一次空前發現。其中兩件鴛鴦蓮瓣紋金碗最為珍貴。金碗敞口,鼓腹,喇叭形圈足,高5.5厘米,口徑13.7厘米,足徑6.7厘米。外腹部鏨(即雕刻)出兩層浮雕式的仰蓮瓣,每層10瓣。

上層蓮瓣內分別鏨出狐、兔、獐、鹿、鸚鵡、鴛鴦等珍禽異獸,禽獸周圍填以對稱的花草。下層蓮瓣均作忍冬紋,圈足內刻鴛鴦一隻,飾忍冬紋一圈。圈足飾方勝紋2,一整兩破的菱形花紋圖案,實為簡化了的4瓣蓮花紋。

足底邊緣飾聯珠紋一周,內底部刻薔薇式團花一朵。內側墨書「九兩半」二字,這是唐代宮廷管理金銀器留下的標誌。唐代宮廷掌管金銀器的人,為防止以輕換重,在每件器物上往往都以墨書標重,有的直接鏨刻出重量,反映了金銀器在人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鎏金銀茶具。

在法門寺(今陝西扶風縣境內)地官中出土的器物中,有一組原名為茶碾子、碾軸、茶羅子等茶具。由於唐宋飲用的茶絕大多數先製成團餅,烹煮時要碾磨成茶末。因此,碾、羅是烹茶的重要器具。唐代為皇室製造金銀器皿的部門,中唐前有兩個,即民間金銀作坊與官營作坊。後者就是少府監中尚署所管轄的金銀作坊院。

但到晚唐時期,皇帝窮奢極欲,少府監作坊院的產品已不能滿足需要,另外設置了文思院,專『門製作皇室所需的金銀犀玉工巧之物。這套茶具即為文思院製作,可以說代表了當時最高的金屬工藝水平這也是唐代以前所未曾出現的新興金銀工藝佳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食大咖秀啦 的精彩文章:

TAG:美食大咖秀啦 |